杜鹃花开别样红 仁化县城口红色小镇建设综述

韶关日报 2019-02-26 09:03

城口小镇全景。龙全明 摄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已完成主体结构工程。龙全明 摄市民游客在城口镇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谭玉玲 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雕塑。谭启斌 摄富含红色元素的图书馆。谭启斌 摄

前言

历史厚重的铜鼓岭、狭长幽静的正龙街、潺潺流动的城口河……说起仁化县城口镇,人们立刻会联想到鲜艳的红色。这里是红军长征途中重要的一站,是全国20个“我心目中的长征纪念地”之一,有铜鼓岭红军烈士纪念园等20多处红色革命遗址群以及正在建设中的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

随着城口镇被列为韶关市第一批特色小镇示范点,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拟入库名单,近年来,该镇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唱响红色主旋律,大力推进红色小镇建设工作,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这座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小镇——城口,正演绎着新的传奇,在新的时代中焕发出别样的精彩。

“红色基因”谱写新故事

正值乡间春意闹,杜鹃花开别样红。初春的杜鹃花,绽放在雨后烟雾缭绕的群山中,点点嫣红在墨绿衬托之下尤为亮眼,车轮沿着道路两旁的指引奔跑,记者一行来到了城口红色小镇。

城口确实是红色的,名不虚传。

在武深高速仁化段城口镇恩村出入口,新树立的城口红色小镇标识标牌格外抢眼。一下高速,小镇入口是红军雕像,正诉说着革命年代的不屈与奉献,也照亮着这片依旧火热的红色热土,并告诉四方来客,这里有一段传奇的红军故事。整齐亮眼的红色标语、红军长征故事小墙绘、粤北首家彰显红色文化元素图书馆等,在青山绿水中,将小镇装点得别具特色,叫人很容易就联想到小镇的“红色故事”。

城口,地处湘粤交界,山水形胜、人文荟萃,同时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拥有红色基因。“因地理位置重要,这里也是"兵家必争之地"。1934年1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江西来到广东仁化,成功突破国民党精心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在城口镇作短暂休整。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及中央军委纵队都来到城口,毛泽东同志随军委纵队于11月6日来到城口,因病寄宿民主进步人士罗新悦经营的邮政代办所广兴楼。”城口镇文化站站长黄本洲向记者娓娓道来。

城口作为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第二道封锁线所在地,红色文化十分丰富。多年来,当地政府在整理红色军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铜鼓岭阻击战遗址、谭甫仁将军旧居、河边街、正龙街、萝卜坝广场等重要遗址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此同时,该镇通过组织新闻媒体、文史专家下乡村、进农家等走访活动,寻访红军在城口的故事,挖掘出包括红军在巧夺东水桥、奇袭城口镇、血战铜鼓岭、露宿正龙街等过程中发生的红色故事,充实了城口史实资源,丰富了当地红色文化。

2017年,中央办公厅批复同意在城口镇设立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并于同年7月奠基,这也是广东省内唯一一个以长征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仁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推动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建设。据了解,建成后,纪念馆将完整呈现粤北红色历史,分别展现红军初创时期、中央苏区时期、长征时期、三年游击战时期四个时期的历史。

走在当年红军宿营过的正龙街,仿佛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朱德、彭德怀等革命先辈在萝卜坝广场(现城口镇红军纪念广场)的宣讲依然回荡在这片热土,作为中共城口特别支部秘密交通联络站旧址的“胜一”理发店,还依稀保留着当年的痕迹,在散落的时光中向来人诉说当年的红色故事。

“红色元素”助力新发展

去年,在市、县领导的关注下,仁化围绕省、市提出抓好与邻省接壤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不仅打响了“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的第一枪,还率先发力推进“省际廊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省际边界道路面貌焕然一新,沿线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其中关键一环的城口镇积极响应号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工作部署,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建设城口红色小镇,提升城口镇作为湘南入粤的重要门户形象,为打造“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区”,全面提升广东北大门形象作出贡献。

城口镇以打造红色小镇、红色旅游精品镇为发展方向和目标,助力“省级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把打造生态洁净的宜居环境作为行动方向,紧抓乡村振兴机遇,着眼于百姓最关切的问题,以优化人居环境为核心,以实施城镇提升“139行动”为抓手,开展“六乱”整治工程,着力打造精致、宜居、休闲、令人留恋的红色小镇。

据城口镇党委副书记蒙书发和城口镇党委委员林敏介绍,近年来,城口镇融合红色元素,以中心镇区为重点区域,按照分步推进的原则,全面实施城镇提升“139”工程,着力加强规划设计引领,推进环境卫生、城镇秩序、镇容镇貌的整治。同时,将环境综合整治与“三清三拆”“六乱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同步统筹推进,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的新空间,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而这场轰轰烈烈“下决心、动真格、办实事”的整治工作,也在“便民、利民、为民”的基础上,赢得了百姓的称赞和支持。就在刚过去的新年,不少返乡乡贤惊讶于家乡变化,纷纷点赞。

如今,走在城口镇路上,从106国道一路延伸过来的路灯风格古雅;小街小巷道路整洁,红色标语、红星、红军长征故事小墙绘成为亮眼点缀;街边商铺林立,却井然有序,精致统一的外立面扮靓街道,焕发着鲜红活力……城口红色特色小镇的镇容镇貌,在精准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下,已成为了粤湘交界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从城口红色小镇建设项目第一阶段(2018年-2020年)启动来,全镇大力推进一带一路一环17个项目改造。目前,城口外立面改造一期建设基本完成,接下来将启动第二批次外立面改造工程、红色遗址修缮改造工程,建设停车场、公厕、文化森林公园等配套设施,融入更多的红色元素来加强改造,打造好"省际廊道"的关键一环。”城口镇挂职副镇长周敏告诉记者。

“红色文化”丰富新生活

在城口镇主街的文化馆,右边的墙面上挂了一个不起眼的牌子,上面写着仁化县图书馆城口分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今年元旦刚刚投入使用的图书馆,还是粤北首家彰显红色文化元素的图书馆。

走进图书馆,大厅天花板上的中国共产党党徽标志醒目亮眼,红色气息扑面而来;右侧墙面设置的浓缩《城口红色文化故事》文化专栏,详尽地收集了《开国中将谭甫仁简介》、四声合唱《谭甫仁将军之歌》总谱、《铜鼓岭阻击战》《红军在城口的纪要》等文献资料,让人一目了然城口红色经典故事;馆内设置的红色图书专柜、习近平新时代图书专柜、仁化县地方文献等专柜,彰显出红色文化元素图书馆特色;就连馆内的桌椅、书架、图书专柜标识都是采用农村原生态松木定制而成,具有原汁原味乡土气息风格……更让记者意外的是,这个小小的分馆不仅馆藏丰富,还与仁化县图书馆总馆、市图书馆联盟馆实现一卡通借还图书业务,有效解决了当地边远山区农民、学生、居民借、阅难的问题。这样一个功能齐全、充满红色文化气息的图书馆一开馆便成为了小镇居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好去处,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红文化的传播,让小镇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富足。

“除了红色图书馆的红文化,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当地干群还主动组织起一支红歌队伍——红色文艺轻骑兵,自筹装备经费,为周边村民献上精彩的文艺表演,组织歌友会,带动村民唱响"红文化"。”身为其中一员的城口镇党委委员范灵告诉记者。如今,小镇的“红文化”氛围浓厚,大家的精神生活正悄然发生着改变,群众的综合素质提升了,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了,城口精神文明整体跃上一个新台阶。

“红色旅游”打造新引擎

城口镇除了通过加快镇区改造提升、打造品牌“美丽乡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举措,提升城口红色小镇“颜值”,还着力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县、镇高度重视红色旅游发展,加快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完善红色旅游产品,发展红色旅游,打造产业增长新引擎。

农历年初七,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建设工地就开始忙碌起来。“目前纪念馆土建主体工程已完工,接下来是外立面的装饰和路基、花盆等的设置,我们也在加快进度保质保量完成整个工程建设。”现场施工队负责人游工告诉记者。过去两年,城口镇举全镇之力推进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项目、城口镇一带一路一环17个项目改造、丹霞丰源温泉度假村开发项目建设,加快修缮毛泽东旧居、谭甫仁将军旧居等红色革命遗址,将城口镇打造成为全省党性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红色旅游经典景点。

城口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以城口恩村古村、上寨古村等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为重点,结合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对城口省界村庄和106国道沿线村庄进行环境卫生连片整治、交通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连片建设、现代特色产业连片发展,着力打造“红色+温泉+古村”为产业链的红色小镇,带动城口镇的商贸业、服务业、生态农业及民生事业快速发展,努力将城口镇建设成为文化底蕴深厚、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红色小镇。如今,到城口重走红军路,是不少个人、单位重温红色历史、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精神的首选。

新闻推荐

仁化县返乡务工人员点赞家乡环境大变化

“这次回来发现仁化城乡到处都保持干净、整齐、有序,让人感觉特别舒服!”春节假期,笔者在仁化县丹霞街道中心村见到从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