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一把火 韶关力助韶钢转型升级发展纪实

韶关日报 2019-02-14 09:02

韶钢厂区。陈立新 摄

2019年的冬天,粤北天气比往年更显寒冷,但韶钢人却心感温暖。

有道是:心中有喜天不冷。韶钢人的“喜”从何来呢?

记者日前到韶钢采访时,得到了答案: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韶钢营业收入、实现利润、上缴税金同比大增,经营业绩再创历史新高。

这是韶钢继2016年实现扭亏为盈以来,连续三年实现利润大增。

业绩“三连赢”,显示韶钢已突出重围,再焕生机,“柳暗花明又一村”,成功转型发展,走出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子。

韶钢能够迎来发展的又一个春天,除了自身的锐意进取,刮骨疗毒似的大兴改革外,与韶关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也是分不开的。一直以来,韶关当地政府不遗余力支持、帮助韶钢攻坚克难转型升级,诚如冬天里的一把火,在关键时刻给韶钢人以温暖、以信心。

“韶钢等各级各类企业肩负着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市领导和市直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挂点联系企业工作制度,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壮大。”今年1月1日,新任韶关市委书记李红军到韶钢调研时,掷地有声地说。

“在我们平稳发展的时候,韶关当地政府为我们锦上添花;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为我们雪中送炭。可以说,韶钢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韶关当地政府的相助相扶,凝聚着韶关人民对我们韶钢人的深情厚意。韶钢与韶关当地政府结下了牢不可分的情谊。”韶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世平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政企联手去产能,韶钢“瘦身”重焕生机

前几年,韶钢产品单一、积压严重,连年亏损,经营陷入举步维艰之困境。

强身健体,就得去掉“赘肉”,浓缩“精华”,韶钢去产能刻不容缓。

一度以“庞大身躯”为傲的韶钢颇有些悲壮地开启“瘦身计划”。

韶关当地政府没有袖手旁观,而是及时出手,与韶钢携手吹响“去产能”集结号。

自2016年开始,韶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钢铁去产能工作,将其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举措,周密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建立机制,将全市10个县(市、区)分成7个片区,由7个市直部门分片负责,承担相应片区钢铁去产能工作的监督、指导、验收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合力推进、执行有力的工作体系。与此同时,按照公开化、透明化、程序化原则,分别在拆除前、验收后将落后产能及落后设备企业进行公示、公告,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借助社会力量,严厉打击落后炼钢行为,坚持抓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严防已退出落后产能死灰复燃,并妥善安置好企业职工。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11月底前,韶关全市完成了10家钢铁企业炼钢设备的拆除和报废工作,彻底退出钢铁产能203万吨,安置职工528名,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并于当年12月底顺利通过省的验收和国家的抽查,得到了国家和省的充分肯定。

2017年,国家和省将打击“地条钢”作为钢铁去产能工作的重点。韶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多轮“地毯式”清查,对全市所有可能具备炼钢能力的企业进行了全面清查。在国家提出取缔“地条钢”的最后期限——6月30日之前,依法依规彻底拆除了6家企业的相关设施,共计退出产能112万吨,并分别于7月13日及8月14日顺利通过省和国家的验收,全面完成取缔“地条钢”产能工作任务。对此,省政府、国家抽查组均给予了充分肯定。

韶关当地政府坚决取缔和关停落后钢铁产能生产设备,严厉打击“地条钢”非法生产行为,为韶钢去产能扫清了外围障碍,创造了有利条件。韶钢不失时机实施产线瘦身,将曾经风光无限的1号高炉、3号高炉全面关停,淘汰低效产能,共压减生铁产能75万吨、粗钢产能90万,得到国务院考评组肯定,称其“去产能工作做得早、做得好,是国企的典范”。

成功瘦身后的韶钢,实现了过剩产能的减量置换与钢铁工业的优化升级,凤凰涅槃浴火重生,2016年实现扭亏为盈,2017年、2018年持续盈利。

妥善分流安置改革平稳推进

韶钢的产线瘦身了,人员自然也要随之“瘦身”。这是最为艰难的“瘦身行动”。不少员工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韶钢,与韶钢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妥善安置好分流岗位职工,在韶关当地政府的大力帮助下,韶钢做实做细各项工作,组织21场员工座谈会,制定了6条退出机制,确保“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

与此同时,政企联手搭建就业平台,拓宽优化人员外部就业渠道,组织了多场“情暖韶钢,再度启航”韶钢专场招聘会,提供2700个就业岗位,达成就业意向600多人。当地政府还与韶钢共同走访了沐溪、白土工业园区70多家企业,进行外部输出人员2次。

“安置分流职工,是韶钢改革进程中最大和最难的事情之一,韶关市委、市政府在这方面给予了韶钢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使得这项工作较好完成,没有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了社会稳定。能取得这样的结果,是相当不容易的。没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单靠我们企业自身的力量和努力,那是很难做得到的。”李世平动情地说。

政企联动,支撑韶钢推进改革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在韶钢推进改革过程中,韶关地方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为其提供支撑作用。

为营造安定和谐的生产环境,近年来,韶关地方公安与韶钢安保部联手,不定期开展多项打击行动,加大查处力度。对要害部门、物资堆放点、治安薄弱部位、路段开展联合巡查,着力开展厂区周边收购点的整治。与此同时,共同做好治安防范群防群治宣传发动工作,打击偷盗效果显著,为韶钢改革发展营造了安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为共同建设“绿色韶钢”,近年来,韶关地方有关部门加强了对韶钢工作的监管,督促环保工作的提升,支撑韶钢顺利度过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

而在税收、财政、项目报批报建等方面,韶关当地政府更是不遗余力给予大力支持:

2015年至2016年,韶关当地政府拨出营改增补助和新办企业补助等1300万元,协同韶钢资产重组扭亏缴纳税费给予了先征后返补助2500万元,助力其顺利扭亏脱困。

2018年,在曲江区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韶钢共取得各项资金补贴1亿元以上,在具体工程项目上,把关技改项目的立项及招投标核准项目达25项。

韶关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帮助韶钢度难解困,韶钢也倾情回报,举力支持韶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作为大型国企,韶钢积极响应扶贫济困活动,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在连续多年的扶贫济困日活动中,踊跃捐款。几年下来的捐款数以千万元计。此外,韶钢还对口帮扶韶关的贫困村,选派年轻得力的驻村干部,驻点帮扶贫困村脱贫;协助贫困村修缮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修建垃圾池等卫生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投资回报高的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因成绩卓著,被评为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先进单位。

产城共建共治共享

携手共进,比翼双飞,这是韶关与韶钢的共同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是实行产城共建共治共享。

近几年,双方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产城融合方面,曲江区政府于2017年启动了《韶钢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并于2018年共同策划《韶关港乌石交通枢纽工程》的建设。“这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标志着韶钢真正成为城区的一部分,实现产城深度融合。”曲江区有关方面负责人欣慰地对记者说。

而双方产城共建共治共享的另一大手笔则是共建装备产业园。

2015年9月,韶关成功获批作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配套区,对打造华南地区钢铁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业中心,必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2016年4月,韶关决定把“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作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韶关配套区,打造韶关产业发展新平台。

韶关作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配套区,与珠三角加强产业共建有着良好的基础和空间。产业共建不仅需要韶钢的大力支持,韶关本土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也会增加特钢需求。这既是韶关实现工业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韶钢产业转型的重要机遇。韶关市委、市政府正积极实施主动融入珠三角战略,韶关在投资环境、交通区位、产业共建配套政策等方面都将有更多喜人变化,尤其是华南装备产业园的建设,都将为韶钢提供更多发展动力和机遇。

目前,韶钢已融入华南装备园的整体规划,三个专篇规划韶钢片,范围约为12.5平方公里。

“政企共建,优势互补,以华南装备产业园为载体,以钢铁深加工、汽车制造业等产业为重点,延伸钢铁产业链,培育新型材料和特钢产业集群,形成华南汽车工业完整的产业链……”李世平说。

毋容置疑,韶关发力打造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为韶钢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新闻推荐

韶关:努力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图为新落成的韶州公园韶月广场。韶关日报记者童铜韶张伟摄武深高速韶关段。谢锦树摄韶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