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前“油艇凸”
林福杰
从新会中心城区去司前镇乡下,热情好客的司前朋友安排了用餐,其中有“司前温蛋”,这是之前吃过的美食,味道和口感都很有印象。这次菜肴中有一碟像糖不甩的小食,却是头一次所见,吃入口甜滋滋的、松化的,非常可口,主人说,这是“油艇凸”。
“怪名”?
司前的特色美食,如“司前夜鱼”“司前狗肉”“司前砵仔糕”之类很好懂,但这小食与“游艇(游、油同音)”哪有丁点相像呢?真让人初听起来一头雾水,不知所云。难道这又是司前话的问题?
司前话音与省城的广州话、县城的会城话,以及周边的方言截然不同,只有司前当地人才能听懂,被县城人戏说是“本地英语”,被学者称之为“方言孤岛”。上世纪20年代末,语言学泰斗赵元任先生也发现司前话的独特,曾记录整理过司前话音标。有此原因,“怪音”导致“怪名”也就不会奇怪了。
缘由
听主人深入介绍,才明白了这个“怪名”的由来。
原来,这个名字很久就有了。旧时装食油用玻璃瓶子,瓶盖为软木塞,就像法国红酒的内瓶盖。而司前镇的这种地方小食,其形状就像这种瓶塞。新会方言包括司前方言叫“塞”为“凸[děd]”,瓶塞就叫“樽凸”。旧时的新会方言口语,油瓶念作“油骿[piǎnɡ]”,而司前方言念成近似“油艇”。因而,司前这种土名“油瓶凸”的小食,外地人听起来是“油艇[hiǎnɡ]凸”。于是,当地人干脆滑稽地写成“油艇凸”了。
“油糖凸”
经过进一步了解,年长一辈的司前人多念“油艇凸”,而年轻一辈的司前人又把它念作“油糖凸”。这比较容易想象,因为它要用食油、食糖制作。
该小食的制作原料为粘米粉、糯米粉,加入花生油和猪油搓粉,搓成直径约2厘米的条状,再捏断成短条状小块,放入油镬里炸松,成为“瓶凸”形。捞起后,放入糊状的糖水中,沾上糖浆后夹起,摊凉,碟装供吃。而一般的小店,多是食客站在摊档前等店家上糖,用店家提供自制的竹签,将“油艇凸”一个个穿为一串,要食多少穿多少,慢慢食用。
“油艇凸”确实是“油糖凸”,猪油香,油炸酥,特别利口,冬天天气干爽,糖浆不那么粘,食用犹佳。但是,它多油多糖,以现代人的健康观念来看,也因此不能多吃。司前当地人也会告诉你“好食不宜多食”,好让你“返寻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始兴县召开2019年春运工作动员会,对今年春运工作进行全面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据了解,2019年春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