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年街 备年饭

湛江晚报 2019-02-06 08:52

龙归圩上买年货。文图:记者刘金凤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块肉;

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小年过后就是年,粤北韶关已经张灯结彩,我们年二十八回到家时,父母已经搞好大扫除,收拾好房间。

逛龙归圩备年货

年二十八,逛逛街圩,趁趁热闹。

我和老妈说:“走,逛龙归圩去。”

“附近就有市场,干嘛跑那么远?”妈问。

她不知道,我想去找找心中的印记。

龙归镇距离我们家有十几公里,开车过去也就十几分钟。记忆中,每月逢3、8日是“逢龙归”,龙归埇四乡八邻的村民挑着农产品、生产生活用具来街上卖。龙归街长约2公里,鹅卵石铺的路面,两边是木石结构的民居。沿街有布行、衣行、杂货行、药行、菜行、牲畜行和生产工具行等,五花八门。人流熙熙攘攘,人声鼎沸。街头街尾有码头通到龙归河,河水清澈,居民在码头洗衣、洗菜,河对面是黄澄澄的油菜花田。印象中的龙归圩,就像农业经济的《清明上河图》。

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农民生活自给自足,龙归圩上买到的东西都是农家自备自用,很多商品都是手工制作,如斗笠、竹篮、簸箕、鱼网等,没准能找到几样心仪的手工制品。

“龙归老街拆旧建新,早就变样了。”妈说。

我坚持想去看看。

年前两三天,龙归圩天天都是圩日。卖年花、卖阉鸡、卖活鱼、卖年红、卖衣服和各种农副产品……满满当当挤满了街道两边。虽然日已过午,但街上人气仍旺,不时有农民挑着刚采摘的萝卜青菜芹菜香葱大蒜来卖,还有刚从荷塘挖起来的莲藕,没来得及洗,湿漉漉地沾着泥巴。

阉鸡是年夜饭必不可少的“大菜”,也是待客必不可少的主菜。街上的鸡多是农民们养的大阉鸡,十几二十元一斤。这些鸡毛平时在山林里放养,在田地里吃谷扒虫,毛色鲜亮,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在鸡笼上打着啼。

街上仍是人头涌动,听到的仍是熟悉的方言,感受到的仍是熟悉的乡土气息,但老街的鹅卵石路面,河街两边两层的木房子已被水泥路面和新楼房替代,码头捣衣洗菜的场景不复可见,记忆中的“逢龙归”这幅农业经济的《清明上河图》,已经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中换上新的布景。

我们在新的龙归街买了大包小包的年货,满载而归。

准备压年“大菜”

进入年二十九和年三十,压年大菜要准备了。

客家人过年,有几样大菜必不可少:阉鸡、扣肉、酿豆腐、红烧鱼。这些材料,多是从山里的亲戚家定,山里的东西货真价实,而且更加原生态。

上午,舅舅开着车把预定的年货送来:5只阉鸡、2尾鱼、猪肉、羊肉和沙糖桔和粉葛、芋头、淮山若干。舅舅在山里承包山林种果树,树下养鸡,这是他承包山林自产自销的成果。其中一根淮山超过12斤,堪称“淮山王”

“我种淮山这么久,这么大的淮山还是很少见到,用来煲骨头汤味道一流。”舅舅说。

料已经备好了,几样大菜要着手准备。兄弟姐妹一起上阵,煮鸡的煮鸡,酿豆腐的酿豆腐,做扣肉的做扣肉。

扣肉是老妈的拿手好菜,先把五花腩肉煮熟,捞起,用牙签扎皮,抹上蜂蜜,再下锅炸至皮色焦黄。芋头切片,炸硬外皮,捞起。腩肉切片,与芋头夹在一起,将姜汁、酱、糖、盐、油调匀,浇在上面。入锅,柴火蒸煮。烟火氤氲处香喷喷的扣肉就做好了。

沸腾的油锅还可以炸猪肉皮、豆腐皮、鱼等,因为春节期间天气比较冷,经常打火锅,炸过的肉不仅香,而且好保存,打火锅时方便。春节期间又有客人来,煮一锅热腾腾的火锅,下些肉菜和蔬菜,把压年的大菜热一热作为补充,大家围炉而坐,喝点小酒,可以热热闹闹的吃一个下午。

新闻推荐

李红军到市福利院等地开展节前慰问 确保群众过上安乐祥和春节

本报讯昨日,市委书记李红军到市社会福利院、金色江湾垃圾中转站开展慰问,副市长高冬瑞和市民政、住管部门负责同志随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