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花”四处开放 “文明之果”常挂枝头

中山日报 2019-01-25 19:29

黄圃镇学生家长义工协管交通(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余兆宇 摄西区志愿者在清理街头“牛皮癣”(资料图片)。火炬区志愿者骑行倡导低碳生活(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缪晓剑 摄2005年10月,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出炉,全国仅有9个城市获此殊荣,中山是其中之一。这块“金字招牌”,是对中山文明水平最初的肯定。 此后,中山又继续4次获此殊荣。说起当年的创建过程,还存在着一段佳话,广东省要推荐两个城市参加评选,深圳、广州很“资深”,中山也不错,省里最终前瞻性推选了深圳和中山参评,广州主动“让贤”,而中山深圳不负众望。当然,更多的“佳话”来自于中山对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中山从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创文”,开始探索。本报记者对创文的历史进行追溯,将一段段“佳话”告诉读者。

本报记者 李玮玮

“创文”的肇始在1995年

改革开放以来,得风气之先的中山市经济一直以双位数的速度增长, 成为了广东“四小虎”之一,在全国率先跨入小康。

仓禀实而知礼仪,社会的发展,让城市文明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何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改进社风民风,成为了那一时期市委、市政府思考的重要议题。

因中山地处侨乡,大批海外侨胞返乡省亲、经商过程中,不经意地带回文明礼仪的元素,激发了本土居民对文明的向往,也为政府工作打开了思路。

陈旭,现任中山市文联主席,2005年时任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文明办)主任。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陈旭回忆,从1995年,中山便提出了创建文明城市,这比国家开展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提前了10年。

一座城市的面貌从卫生开始改善。陈旭介绍,20世纪90年代初,政府大力投入建设硬件如垃圾屋等,一大批移民上岸的水上居民改掉了往外泼水和扔垃圾的习惯,为中山市赢得“干净”城市的好口碑。那时就有一句说法——在中山穿白球鞋一个月都不用刷。

除了卫生状况改变,人的变化也显而易见。

1996年3月,中山第一支志愿者队伍建立,8%的居民登记成为了志愿者,这支极具正能量的队伍,至今仍在服务社会。

1996年中山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1997年获得了联合国 “人居奖”,1999年,被评选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这一称号可谓“全国文明城市”的前身。中宣部专门组织十多家国家级媒体到中山市采访,认为中山取得此成绩的核心经验就是一个字:“实”。

“创文”的结果是惠民

2005年春,又是一个木棉花开的季节,中山刚刚完成了第一个五年文明城市发展计划。这时,中央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下发文件,称将在下半年开展首批 “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中山有10年精神文明发展的经验积累,市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认可度空前一致。申报全国文明城市要先由省推荐,广东省只能推荐两个城市,最终广州“让贤”,由深圳市和中山市申报。

步行街的小贩很快补齐了证照;发廊从业人员也配备了健康证;医院医生带上工卡;网吧严格拒绝未成年人进入……

各级党委政府在创建工作中,大力实施全民安居工程、农民减负增收工程、扩大与促进就业工程、教育扶贫工程、济困助残工程、外来员工合法权益保护工程等,切实解决群众困难,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最终中山不辱使命。2005年10月26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山和深圳一同捧回了“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全国仅9个城市获此殊荣。也正是从这一刻起,中山这座城市,也渐渐成为“文明”的代名词。

“创文”的手段是创新

拿到首批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后,中山清醒认识到, 创建文明城市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在随后连续创文的17年里,中山发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创新提出了很多做法,其中不少还是全省乃至全国的首创。

陈旭介绍,中山市在2006年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公共场所公民行为文明综合指数测评体系”,定期进行测评和公布,“全国我不敢说是不是首创,全省地级市里肯定是第一个,用测评的方式实现自我约束和监督。”陈旭说。

这个测评一直沿用到今,2016年,中山市将镇区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方式由单一委托第三方机构调查测评调整为第三方机构调查、市城管办“四看”检查、市文明办督查、市民志愿巡查四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每月得出成绩,全市排名通报。

2009年12月16日,中山在全国率先推行流动人员积分制管理制度,以积分排名方式安排外来流动人员入户、子女入读公校,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国多个城市来取经,积分制的做法在全国扩展开来。

“中山是一座博爱包容的城市,我为这座城市勤勤恳恳工作,这座城市也完完全全接纳了我。”全国人大代表米雪梅,是中山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一个见证者,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

米雪梅当过一线工人,还做过女保安,如今成为中山市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客服部总监的米雪梅,在中山安了家。几年前,通过中山“积分制”改革,米雪梅的小孩也获得了积分入学的资格。

截至今年上半年,有2.8万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入户中山,11.3万异地务工人员子女获得积分入学,839人获得入住公租房资格。

在社会治理及新老中山人融合上,中山还相继推出社区建设“2+8+N”模式、村(居)委会特别委员制度、非户籍党员及居民参与社区“两委”选举试点、积极推选优秀外来人员作为各级人大代表、党代表和政协委员,加强异地商会互助组织建设等。

到2018年,从1986年中山首创的“市长接待日”已经32年了。如今还设置了市长信箱,网络问政等平台。从2011年4月起,中山市出台全民修身行动的实施意见,贯穿“十二五”时期。全民修身行动亦荣膺第二届“广东社会治理创新奖”。

“创文”的核心是育人

一个城市文明与否,最核心是人的文明。

从1988年开始,中山市每年春节都要举行以扶危济困为主题的慈善万人行活动。举办31年来,共筹集善款超过12亿元,每年超过100万名市民捐款捐物,生动诠释了中山的“内在美”。

在慈善万人行上,来自世界各国、各地的海外华人和侨胞赶回来参加这一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亮相,坐着轮椅的残疾人成为一道风景线。这也成为中山的新民俗和城市名片。

1996年3月,中山第一支志愿者队伍建立,如今,市民踊跃参与志愿服务,“志愿中山”平台显示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40多万人,超过总人口的八分之一。

一位白衣天使,在公交车上用专业手法救助过一名晕倒的老人;一名普通女性,26年如一日悉心照料丈夫家有精神疾病的二哥;一对夫妇,用私宅办起了公益图书馆……这样的故事,在中山市不断涌现。从2012年开始,中山市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表彰活动,截至2018年10月,“中山好人”方阵壮大到410人,“广东好人”37人,“中国好人”39人。中山市还设立了困难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帮扶基金。

除了这些典型模范外,更多的普通市民越来越向善、向好、向上。每天夜幕降临的时候,大大小小的广场热闹起来。市民们自发来到这里跳广场舞、运动、合唱;公共场所总能听见“唔该”“多谢晒”的轻言细语;在小榄镇,当问及兴趣爱好时,老板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喝酒搓麻将,不如提笔练书法。”

人物访谈

做义工成为生活方式

就是城市最大的文明

今年45岁的郑雪绮,是中山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山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的“元老级”成员,从一名普通的志愿者,再到资深志愿者,见证了中山志愿事业的发展。也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了力量。

○记者:您是怎样正式成为一名志愿者的?

●郑雪绮:我最早做义工可以追溯到1988年,那年是中山首届敬老万人行活动。当时我还是一名高中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推着木质的捐款箱上街义卖筹款。1996年,我读完书回中山刚工作2年,一天路过青少年宫,看到招募志愿者,抱着好玩的心态去面试,当场就通过,于是便幸运成为心声热线的志愿者,专门接听热线电话。当年心声热线的志愿者如今都成为各个志愿组织的骨干。我后来做过培训、人力等很多部门,现在是市青志协(市义工联)的副秘书长。

○记者:中山的志愿队伍对创文有哪些促进?

●郑雪绮:起初,很多市民甚至我们自己对志愿服务是什么还一无所知,当时我们也常常和香港的社工、义工交流学习。后来青年志愿者服务从最初的一条心声热线,慢慢扩展为培训部、人力部、艺术团、环保部、维权中心、援助部等。当时我们招募志愿者,经常一个晚上就招满,年轻人都觉得做志愿服务好玩、很潮、有趣,能认识朋友,也很有意义。

2000年后先后成立了十大直属总队,2005年中山首创全国文明城市时,十大直属总队的骨干分别派去镇区发展志愿服务,很快把镇区带活了。创建当年,中山志愿者的比例占当时人口的8%。这也是当年创建文明城市重要的指标之一。文明城市最核心的是人的文明,落到生活中,无非是遵守规则、互助有爱,志愿者起了这样的作用。我们志愿队伍的数量越来越多,服务领域越来越广,市民对志愿者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也促使更多的市民成为志愿者。

如今,政府还出台对志愿者的各种激励制度,比如评级、积分入学、购买保险等,这也有利于志愿服务往更深层次发展。当志愿服务成为市民认同的一种生活方式,我觉得这是一个城市最大的文明。

■中山创建

“全国文明城市”

大事记

1995年

中山市被广东省确定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行点。

1996年

中山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1997年

中山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

1998年

中山获得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1999年

中山被评为首批“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这一称号可谓“全国文明城市”的前身;全省创建文明城市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中山召开,推广中山经验; 中央新闻媒体对中山经验进行了宣传。

2005年

中山荣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2008年

顺利通过第一次复评,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011年

中山因特殊原因未接受第二次复评。

2012年

中山在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成绩优秀,被中央文明办恢复“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013年

中山继续在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位居前列。

2017年

中山第五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新闻推荐

黄圃镇联合整治违法建筑“借水借电”行为 15间“非借转水电”房屋被停水停电

本报讯(记者张房耿通讯员黄圃宣)记者1月15日从黄圃镇了解到,黄圃镇两违办、供电、供水等职能部门日前对违建、抢建点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