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生态底线 强化全域保护 韶关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韶关发展的潜力板。韶关市委宣传部供图
环境优美的韶城绿道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童铜韶摄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为广东省唯一的全国试点项目;“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通过省级验收;广东绿色生态第一市建设深入推进;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优良比例达100%,是全广东唯一无黑臭水体的设区市;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初步划定1000平方公里……
地处粤北的韶关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地表水质量保持全省领先地位,是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广东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下,保护好韶关的绿水青山,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既是党中央和省委赋予韶关的重大使命,也是韶关服务全国、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为此,韶关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屏障功能不断巩固。
2018年韶关市继续筑牢粤北生态屏障,积极筹建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深入打造广东绿色生态第一市,全面划定生态红线,完成造林更新34万亩、森林碳汇造林5万亩,建成乡村绿化美化省级示范点126个。落实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扩大烟花爆竹禁燃范围,实行建筑工地和渣土运输常态化管理,完成韶钢脱硝改造。实现河长制管理全覆盖,调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划定禁养区3440平方公里,关闭或搬迁畜禽养殖场264个,处理“散乱污”案件569宗,新建生活污水管网615公里,完成市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违法项目整治,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土壤防治先行区建设按期推进,依法关闭并复绿6个矿点,大宝山片区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取得阶段成效。
下一步,韶关市将继续坚持全域生态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加快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功能,力争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坚持以建设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为目标,坚决守住生态环保底线,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韶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由单一发展模式的“跟随者”转变为生态功能区的“引领者”。
撰文:毕式明潘俊宇沈明礼
统筹:刘炎生
对标国家样板高水平推进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
高标准规划建设粤北特别生态保护区既是广东省赋予韶关的重要任务,更是当前韶关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对此,韶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省直部门科学拟定保护区建设方案,明确要以创建国家公园为目标,高水平推进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并且把创建国家公园的过程,变成从韶关样板向国家样板提升的过程。
笔者获悉,目前这一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中:韶关已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韶关市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前期工作方案》,开展了摸底调查、搬迁成本测算等工作。同时还开展了完善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区域生态补偿体制、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考核政策等方面的政策研究。
接下来,韶关将继续抓紧开展《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以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为契机,谋划生态修复、民生事业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建设项目,争取多领域的政策支持,把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打造成为支撑韶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绿色力量。深化生态领域改革,对标国家公园建设标准,推进相关政策研究,建立起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另外笔者获悉,为加强全域生态保护,特别是保护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内的森林和生态资源,韶关还特意制定了地方性的《韶关市野外用火管理条例》,该条例把全市行政区域分为森林防火区、农业生产生活区、城镇居住区,分区、分时段采取不同方式对野外用火进行严控,该条例已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
重点发力坚决打赢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绿色生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虽然韶关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但在一些生态保护领域仍有短板。为此,韶关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总指挥、市长为总指挥的韶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全面统筹该市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治理工作,坚决打赢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让韶关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笔者走进韶关曲江区的大宝山矿,只见原本荒废裸露的矿业废弃山坡地已有许多嫩芽正努力钻出黄土冒出绿意,焕发出勃勃生机。“原位基质改良+直接植被技术”,为被破坏的土地穿上“绿裳”,实现源头控制重金属污染。
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是韶关打好净土防御战的缩影。根据环保部阶段性评估反馈意见,该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走在前列,取得阶段性进展。矿区污染源头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取得进展,积极探索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先行区建设机制不断完善。组织实施的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作为全国试点项目,其工作模式和操作细则在全国交流和推广。
“作为一家燃煤电厂,我们早已实现清洁生产,甚至是超洁净生产。目前我厂的大气排放已达到燃气电厂排放标准!”韶关发电厂安生部部长何贤德告诉笔者。
在蓝天保卫战中,像韶关发电厂一样,自觉严格落实污染防治各项工作的还有韶钢、韶冶等一批重点企业。2018年以来,韶关进一步强化重点污染源监管,韶钢4#烧结机已停产,6#烧结机(球团)工序脱硝改造已完成,5#烧结机(球团)工序脱硝预计年底完成改造工作;全市29家砖厂开展专项整治,取缔关停违法生产经营砖厂18家。同时,制定实施系列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强化渣土、物料运输车辆管理,加大露天焚烧行为管控,出台实施《韶关市野外用火管理条例》。一系列有效举措使得大气防治取得一定成效。
而在碧水攻坚战中,去年,韶关已完成省下达的3家重点企业改造任务,首批22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深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去年全市共新增生活污水管网建设长度超过615公里。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列入畜禽养殖污染减排计划的176个项目已基本完成。
一系列有效的水污染防治措施,使得水资源得到了良好保护。当前,全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是全省唯一没有黑臭水体的设区市……
打赢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下一步韶关将继续全面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及“回头看”案件办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四级联动开展河长巡河超12万人次
水浮莲是一种水面漂浮物,生长于河道中,不但破坏环境,影响水质,数量多时还会阻碍水体正常流动和江面通航。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2018年初,韶关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市河面漂浮物集中清理专项行动,同时市、县两级均建立了河道保洁长效机制,使得全市主要流域干支流基本实现无成片水面漂浮物的目标,行洪能力进一步增强,各级河道水环境全面改善。
不仅如此,2018年12月6日,韶关市2018年第1号总河长令签发,在全市统一部署河湖“五清”专项行动,并结合韶关实际,制定印发了《韶关市开展水面漂浮物清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韶关市2018-2019年重点河段及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和《韶关市开展河湖“五清”专项行动方案》等,各级、各部门聚焦河湖管护突出问题扎实开展专项行动。
截至去年12月底,共排查出河湖“清四乱”问题337个、已经处理销号27个;河湖“五清”专项行动共投入资金2601.54万元,清理整治排污口31个、清理漂浮物7.05万吨(河流长度621.75公里,水域面积23.15平方公里)、清淤河道长度7.3公里(无黑臭水体清淤)、清理河湖障碍物88处、清理违章建筑物102处(11.3万平方米)。
“五清”专项行动是韶关落实河长制的生动体现。作为广东省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韶关共有河流2521条,担负着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水资源保障的重大责任。如何管得住、管得好?全面推行河长制成为重要抓手。
2018年,按照中央及省的重要部署,韶关全力推动河长制从“全面建立”走向“全面见效”。全市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河长体系,2204名四级河长、约11765名自然村河段长上岗履职,一批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
韶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解决河湖治理“老大难”问题,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各级河长积极履职,切实推进重点流域污染综合治理。2018年,韶关各级共开展河长巡河121544人次,协调解决河湖问题152365个。真正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
点绿成金,韶关的“绿色答卷”越绘越美好,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脉搏,韶关正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向前!
新闻推荐
陈良贤率队赴韶关检查2019年春运服务保障工作 党员干部辛苦点换取群众幸福多一点
南方日报讯1月23日,副省长陈良贤率队赴韶关检查2019年春运服务保障工作,先后察看了广乐高速韶关段、指挥监控中心、梅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