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短笛吹奏的时代恋歌 从翁源历史文化源流看郭福平戏剧创作
本文不从文本的角度评析郭福平的戏剧,而是放在翁源历史文化的宏观层面进行探讨。可以说,郭福平戏剧创作是翁源历史文化源流的一个坐标,百花园里一束亮丽的奇葩,他作品的血脉流淌着高山仰止的前辈基因,并在创新的探索中完成了一个个完美的艺术嬗变。
翁源地处粤北,南朝时置县,是广东最早建县的16个县之一。翁源县境内的人口大部分是客家人。清末民初,由于兵灾和匪患,灾荒连年,翁源人口由当初的17.4万人减至12万人。
翁源虽然偏居一隅,但正如《韶州府志》称:“翁源,韶之仙邑也”,山水奇秀,物产丰饶,历代文化名人留下了不少墨宝。如“南渡四大家”之一的大诗人杨万里、明朝兵部尚书湛若水、抗倭名将俞大猷、著名学者王阳明、清朝翰林院侍读学士黄佐等,为翁源的山光水色奉献了瑰丽的诗文,并传于后世。
我认为,翁源历史文化由下面几种文化组成:
以诗词为主的文学创作。翁源的文学史,由晚唐诗人邵谒进入《全唐诗》的32首诗作为开端,到民国二十年代的许赓梅的《孤鸿》;从民国三四十年代的张清水的抗战诗,到新中国五十年代的翁源民歌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郭福平故事、刘昌勇小说,到八十年代的沈兆希的长篇小说《二月兰》、郭福平大型采茶戏剧本《青峰山传奇》,邓喜煌的报告文学、钟雪莲的小说,到如今以吴化勇为首的书堂诗社的方兴未艾。
书画文化。翁源藉明朝邑庠生邱天明,字独醒,擅书画,尤以画虎传神而著称;明朝知县朱运景在翁源十六景之一“鸡笼烟雨”上书写的“燕超石”,并题七绝一诗配之;上世纪四十年代,佛山藉画家陈凝丹带领学生到翁源写生,留下一批绘画作品;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一批翁源藉的书画家,如涂夫、许明辉、涂志伟、罗渊、刘国玉、梁太银等,形成了“粤北书画现象”;涂志伟美术馆、翁山诗书画院两座大型的艺术建筑,为翁源大地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将为千秋所瞩目。
音乐舞蹈文化。翁源素称“山歌之乡”。翁源山歌音调悠扬,抒情奔放,可高歌亦可低吟。因此,翁源山歌也可演绎出推车曲、春牛曲、摇船曲等。民国时期,翁源就有廖少坤、马文山、何庭兰等人组织的粤剧团到乡村巡演;江西采茶戏也在民国时期传入,且有“三脚班(旦角、小生、丑角)”组成的草台班子在乡间巡演。翁源中学校长徐尚同为翁中谱写了《校歌》,融合了抗战的元素;1938年,抗战打响,第十二集团军诗人蒲风、作曲家李涣之创作的《练兵歌》,唱响在抗日最前线。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至六十年代,翁源举行了全县民歌大汇唱,其中创作的《摇船曲》在省电台播放。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批山歌作品,如《收获》《我的鸽子》《小鸟·小鸟》先后在全省获奖。
除了以上历史文化源流外,翁源历代还出了不少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有名气的文人武将。如宋代乡贤、理学名臣梅鼎臣和梅佐父子,他们曾静居奋读而荣登进士第的天然书斋——新江岩;明朝抗倭名将陈璘,官至都督、总兵、特进光禄大夫(从一品);康熙年间的翰林学士李林,参加京试获取会元,御试时首先交卷,荣获“钦定第一”,随康熙南巡,康熙命诸学士赋诗献艺,又荣获“赋诗第一”。“岭南三大家”之首的屈大均是广东著名诗人,因著有评述广东史地风物的《广东新语》而名噪一时,他终生向往的是翁山和八泉翁水,并以“翁山”自居,文集也以《翁山诗略》《翁山文钞》为名。
郭福平生于翁源,做过农民、民办教师,在电影站做过合同工。韶关师专毕业后,从事专业文艺创作,当过文化局科长,又到翁源铁龙挂职当过党委副书记,后当市文化局副局长、市文联主席。有生活、有体验、有作品。他的现代大型采茶戏《青山水东流》《霜雪山梅红》《阿添牯》《枫树湾近事》等先后获广东省艺术节编剧一等奖、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全国电视戏曲片评选二等奖、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全国戏剧文学铜奖等十多个奖项,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其个人也因此被评为|“广东省先进工作者”。
一定意义说,郭福平的戏剧创作放在当下韶关文坛上去评估,无疑是十分优秀的,是一位标杆式的人物,他的作品值得评论界去评论和推介。笔者认为,将郭福平的戏剧创作放到翁源历史文化的源流上去考量,更有其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郭福平的戏剧作品,几乎离不开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深植于乡村生活,激荡着与时俱进的时代潮声。追循郭福平的戏剧创作,从《青山水东流》的主人公刘桂成到《霜雪山梅红》的主人公山梅,从《阿添牯》的主人公阿添牯到《枫树湾近事》的李秋华、刘翠花,无不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爱憎分明的人性光辉,他的戏剧创作体现了现实性、乡土性和喜剧性。
郭福平早期创作的《青山水东流》,讲的是党支部书记刘桂成如何处理几个农转非指标,表现了他坚持原则、大公无私的精神;《霜雪山梅红》讲的是致富带头人山梅,创办基地+农户的集约化公司,改变农村小农业格局,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历程;《枫树湾近事》讲了一个饶有兴味、富有情趣的乡村脱贫致富的故事,将人物的爱情婚姻纠纷作为故事的主线,而聚焦人物的命运,抒发人的情感,突现这出戏的内核。
郭福平戏剧将采茶味与轻喜剧巧妙结合,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与观众产生心心相印的“零距离”。这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共鸣效应,也是乡村观众特别是客家地区观众喜爱和追捧的主要原因。正如一位观众评价郭福平的作品是“写到骨子里了,看了大呼过瘾。”
可以说,郭福平的戏剧作品是现实生活的“派生物”,他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政策”的节拍。可能有人说,他的作品是用艺术手法“图解政治”,但往深层去想,郭福平的作品却是用人们喜爱的艺术形式活化时代精神,用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跃然在时代的舞台上,彰显出一种昂扬向上的正能量。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郭福平戏剧是当代历史的艺术再现,也是当代历史的缩影。郭福平通过采茶戏的形式反映当代乡村生活的风貌和农村人的精神品格,艺术而颇为生动地记录了改革开放40年来粤北人民的致富奔康的事迹和心路历程。可以说,郭福平是历史的记录者。
如果说,我们将郭福平的戏剧和艺术成就,放在翁源历史文化的长河去观察,或许成为一座代表一个时代节点的坐标,他与晚唐诗人邵谒《少年行》中的五绝:“报仇不用剑,辅国不用兵。愿君似尧舜,能使天下平”的爱国情怀;与明朝大将军陈璘的“幼习千戈未学诗,三公何必苦留题?绝发结绳拉战马,拆袍抽线补军旗。江南美景君曾志,塞北风寒我独知。胡夷百万临城下,为何不去吟首诗!”的铁血豪情,都能找到与郭福平作品一脉相承的血肉联系,他们同是翁江大地的赤诚之子,拥有的是胸怀天下的广博情怀。
竹林青翠,山高水长。郭福平戏剧有着深厚的粤北情结,是一首美丽而又令人怀想的农耕文化的恋歌,人们可以在他构筑的粤北秀美风光和人物画廊里,寻找到与时代同步的主旋律,也聆听到他在竹林深处吹奏出悠扬而又高吭的短笛之歌……
新闻推荐
翁源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信访部门“主渠道”作用 把好监督执纪第一道关
本报讯今年以来,翁源县纪委监委针对监委成立后监察对象范围扩大、信访量增大的情况,充分发挥信访部门“主渠道”“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