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对策研究毛秀娟

韶关日报 2019-01-12 08:53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由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群众性的普法宣传设施设备、关于法治宣传教育的制度规范等构成的,有利于法律实施的社会心理支持力量,是文化的一种。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加强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就是在建设司法体系和文字法规的同时,培养未来一代的法治观念,加强对他们价值、心态、行为的法治教育,使他们知法、守法、用法,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营造有利于法律实施的社会氛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这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提升青少年法治文化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明确目标要求。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为根本目标,各级教育行政、司法行政、综治、共青团组织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青少年法治教育放在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升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水平。

从小启蒙,系统培养。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于小学到大学法治教育全过程。小学阶段要重点开展法律启蒙教育,让学生初步了解宪法、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平等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初中阶段要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宪法的基本知识,了解法治的精神,学习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事、刑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高中阶段要让学生形成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懂得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一方面,学校要普遍开设法治教育课,在形式上采取专题教育和相关学科渗透相结合,在内容上与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等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将依法治校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中,着重加强学校章程建设、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和健全民主管理机制,提高学校民主法治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把法治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结合实际情况,借助学校硬件的改善、科学设计,有效建设学校环境文化、楼廊文化和班级文化,有条件的还可以设立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法治展厅,并适时更新。把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发散到课堂之外,不断丰富“法律进学校”内涵,让学生在课堂之外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法治信仰。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关键一环,家庭法律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法治文化建设以点带面铺展开来。一是借助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通过开展“法律进家庭”活动,把法律知识送到寻常百姓家。二要建立普法宣传志愿者队伍,吸纳大学生、社区骨干等家长、邻居和亲戚、朋友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三是定期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联合司法行政部门等开展法治教育活动,推动形成良好的社区法治环境。

社会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组织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法治教育活动。在社区、街道、商场、公园、影院等人流相对集中的公共场所充分挖掘各种有效资源,把辖区变成法治文化的大课堂,把枯燥的法律法规条文演变成具有艺术性、教育性、亲民性、温馨性的语言。设立健康文娱场所,使青少年学生的学业压力得以释放。执法部门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检查,查处和打击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图书、光碟、动漫、游戏、玩具等污染产品,净化文化市场。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法治文化的重要内容。把青少年法治教育从制度设定转变为价值教育的生动实践,用法律的权威增强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使法治成为青少年的道德追求,让道德教育与法治文化建设相得益彰,以培育青少年对法治的真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充分发挥法治在践行核心价值观中的保障作用,用法治精神来支撑和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让法治文化建设成为公民教育的新常态。

(作者单位:浈江区司法局)

新闻推荐

市女企协会冬日“送暖阳”献爱心

本报讯近日,韶关市女企业家协会前往浈江区福利院开展“冬日送暖阳”献爱心活动,为福利院的老人们送上一台冷暖空调及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