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兴革命“双子星座” 记郭招信郭招贤兄弟
一门两英雄,兄弟铸忠魂。——题记
弟愿兄随,共立革命之志
2018年6月29日,天高云淡,红日高照,广东省始兴县“寻找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纪念活动在沈所红围隆重举行。上午10时正,红围里传来整齐洪亮的声音:“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始兴县200多名党员举手重温入党誓词,让红围见证铮铮誓言。
红围原名奠安围,位于始兴县沈所镇沈北村。沈北村位于始兴小平原的西端,前有溪水环绕流过,后有翠山绵延环抱,山清水秀,稻花飘香,自古粮产丰富,衣食无忧,这就是郭招信、郭招贤两兄弟的故乡。
郭氏兄弟父亲郭昌裕是基督教教士,在当地德华小学任校长,生有6子1女,郭招信生于1910年,郭招贤生于1914年。
1931年,郭招贤在县立中学毕业后,子从父业,执起了教鞭,走上了讲台,先后在县立一小、马市小学、德华小学、翁源岩石小学任教。1931年,中国发生了几件大事,“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国民党发动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围剿,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救国思潮在知识分子间传播,他研读了一批从外面秘密寄来的党内刊物,如《中国共产党五年来之政治主张》《共产主义浅说》《中华时报》《响导》等,从刊物中获得初步革命理论知识,并与凌约翰等人经常交换心得,对革命的认识逐步加深,毕生革命之志从此树立。
郭招信因家中兄弟多,父母去世早,故失去继续上学的机会,只得跟随家乡的木匠师傅,拜师学艺,因有一定的基础,技艺提高很快,学成后开了一间木匠店,召集了几个学徒在始兴承揽一些工程,后来因国民党官员的敲诈,工钱难结,难以维继,只好关闭木匠店,到郭招贤任校长的德华小学做教师,兼职负责学校的修理等后勤工作。德华小学在六弟郭招贤的主持下,成为当地地下党的重要交通站,学校教师成为进步青年,学习领悟共产党的政治理念,弟愿兄随,两兄弟共立革命之志,下定拯救民众于水火的决心和志向。
据记载,1931年,郭招贤与陈亿勋、吴新民、陈培兴等在始兴顿岗、杨公岭等地开展农运活动,1936年,郭招贤参加了始兴青年歃血团,1937年至1940年,郭招贤担任德华小学校长,德华小学成为始兴重要的革命活动据点,郭招信等教师成为始兴革命的重要骨干力量。
兄弟齐心,共保红围安全
1940年,中共广东省委派温盛湘、廖琼等来始兴建立党组织。1940年春,郭招贤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德华小学建立了党支部,担起了省委政治交通员的重任,他接受了为省委驻地寻找安全地点的重任,他首先找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任当地乡长的孔昭平,推荐自己的三哥郭贻生担任红围所在地保长,平时郭贻生和几户当地村民住在红围1至3楼,刚好4楼和5楼空置,正好作为省委机关的安居之所,郭招贤兄弟为省委机关从南雄转移到始兴打通了第一个环节。
其次,省委机关来往人员如何掩护的问题,也是一个党组织考虑的重要问题,德华小学距离县城1公里,创办于1909年,设在德国人开办的刘镇营教堂内,郭招贤利用其担任德华小学校长的有利条件,安排广东省委组织部长李大林等同志为德华小学教师,并为省委进驻人员办理了教师证,以合法的身份开展革命活动,为省委机关的进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40年7月,因抗战斗争需要,中共广东省委从南雄迁到了红围,1940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在红围四楼召开了省委和各地特派员会议,研究将省委划分为粤南省委和粤北省委以及干部调动事项,这次会议决定:原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调南方局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原广东省委组织部长李大林为粤北省委书记,原广东省委工部部长梁广为粤南省委书记,以新的布局、新的思维指导全省抗战工作。
在省委机关进驻红围期间,省委电台被安置在5楼,主要工作人员时任南雄组织部长黎柏松、译电员李汉、机务员李扬均以德华小学教师身份在始兴活动,一年多时间里,省委电台为传达中央最新指示,沟通省委与各地党组织的联系,及时掌握敌情动态,打击敌伪武装,加强各地党组织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每当省委机关有重要会议召开或重要人员到达,郭招贤兄弟均精心布置,安排自己的侄子放哨,从里到外确保安全,为省委机关的平安运作尽心尽责,共同保障其安全。
兄弟英雄,共赴革命战场
194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出《关于1944年的方针》,八路军、新四军对日伪军相继发起春季攻势,华南各游击队向日伪军出击,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44年6月,郭招贤和陈培兴、吴新民、邓文畴、刘世周在始兴信义小学开会,自行成立中共始兴临时县委,选举陈培兴为书记,郭招贤等4人为委员。根据上级指示和斗争需要,1944年秋天发动组织成立了抗日自卫大队风度卫校独立分队,郭招贤任队长,郭招信成为分队战士;1945年3月,郭招信担任外营抗日自卫队的指导员,之后,他多次带领外营营队与风度队一起在南雄至韶关公路始兴江口、崖婆石、高基领一带打击来往的日军。两兄弟热血奋战,在第一线战场打击敌人。
1945年5月13日,始兴沦陷后,始兴人民风度抗日大队正式组建成立,郭招贤担任第一中队中队长,带领中队战士四处袭击日军,巩固了八约根据地,活动范围扩大至浈江南岸及始兴平原。
1945年8月1日凌晨,国民党187师559团、560团和始兴地方反动武装围攻抗日根据地沈所外营村(今命名为八一村),战况惨烈,郭招信负责带领30多名外营营队员和少数风度大队队员掩护风度大队主力一中队突围。当主力队突围后,来犯之敌已经把外营村团团包围,郭招信指挥营队掩护130多名群众退守围楼,采取措施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敌人遭受重大伤亡,派军官来劝降,素有神枪手之称的郭招信果断将劝降军官击毙。
8月2日凌晨,恼羞成怒的敌人火烧围楼门,进村火烧民房、宰猪杀牛,企图逼迫楼内战士和群众投降,并增兵至3个团2000多人的兵力,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郭招信毫不畏惧、毫不屈服,晚上趁敌人进攻松懈时组织10多名群众从窗口吊下粗绳逃生。
敌人进攻两天两夜不得手,只好采取恶劣手段,只得挖地道在围楼西北角埋下几百公斤炸药,8月3日上午,围楼被炸开,敌人对围楼内战士和百姓大肆屠杀,就在楼毁人亡的关键时刻,郭招信组织战士和百姓从炸开的缺口和围楼门突围,但因敌人火力封锁,无法突围,112人最后全部壮烈牺牲,郭招信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饮弹自尽,享年35岁。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外营惨案”,郭招信心系百姓,勇于反抗,最后英勇牺牲,用自己的一生昭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其兄郭招贤闻讯后,化悲痛为力量,带领20多名突围队员继续转战在始兴山区,同年秋天,东江纵队和珠江纵队相继到达始兴,与风度大队会合,郭招贤带领部队协助他们在始兴开展斗争活动,为建立五岭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1946年6月,华南游击队奉命北撤山东烟台解放区,郭招贤随队北上,继续为全国解放事业奋勇作战,全国解放后,他调往北京工作,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高级步校教员、防化兵司令部参谋、军事工程学院院务部军需处处长等职务,为新中国建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76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治无效去世,享年63岁,葬于北京八宝山公墓。
如今,红围前沈所河清水奔流,新房林立,民众富足,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红围后宝塔巍然挺立,松柏葱葱,山下墨水回澜,波涛奔涌,述说着始兴一个又一个英烈的故事。
红日当空,我们仿佛听到红围内一直回响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的声音,那么有力,那么坚强,那么震撼人心。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钟宏连通讯员塘厦宣)今年以来,塘厦始兴两地依托始兴园区现有资源优势,以产业共建为主战场,扎实开展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