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凝心聚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
沙田柚丰收,农民增收乐呵呵。仁化县委宣传部提供
扶溪镇古夏村民举行传统的舞香火龙仪式,吸引众多游客。龙全明摄
山清水秀的仁化县丹霞街道瑶塘新村。仁化县委宣传部提供
安岗村山背村的森林公园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龙全明摄
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十佳”农村书记评选、村书记素质提升工程等活动,创新开展“一线双联”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形成沙田柚、茶叶、贡柑等十大主导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
率先启动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提升广东北大门形象,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大力传承红色文化,弘扬优秀乡村文化,开展文明镇、村、户创建活动,提升乡风文明……
今年以来,仁化县按照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制定了《仁化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以及产业、生态、文化、组织、人才“五大振兴”方案和环丹霞山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方案等“1+5+1”方案,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推进“五大振兴”和“三大提升”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仁化县乡村振兴工作常态化,努力争当韶关市生态文明和乡风文明建设排头兵,乡村振兴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优势特色主导产业让农民腰包鼓起来,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显著提升农村环境的同时让农民身板也直起来,乡风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让农民的脑袋也逐渐富了起来。2017年,仁化县农业总产值28.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479元,位居韶关市各县(市)第一。
乡村振兴,正在深刻改变着这片红色热土。
强化引领
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凝聚发展合力
仁化县长江镇冷饭坑村是精准扶贫省定相对贫困村,扶贫驻村工作队入驻后,结合该村特点引导农户通过种植业脱贫,但贫困户苦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仁化县“一线双联”挂点领导获悉后,带头筹措资金8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种植农户每亩一次性奖补1000元启动资金。今年,仅犁壁岭村就种植了80亩百香果,参与农户24户(含贫困户9户),预计可为农户平均每年增加2万多元收入。
冷饭坑村的变化,是仁化县创新开展“一线双联”活动,进一步完善县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县镇干部包户“三包”工作机制,推动县镇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取得明显成效的一个缩影。依托韶关市委双“113”机制,仁化县全力推动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通过“一线双联”统揽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和民忧档案两个品牌,组织县镇两级干部直接联系挂钩村级组织和群众,帮助基层理清了工作思路,解决了实际问题。
为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仁化县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和“青苗”培养工程,建立健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考核奖惩机制,大力实施“十佳”农村党组织书记评选活动,全面落实“三会一课”“固定党日+”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深化“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活动,开展党员“评星定级”量化管理办法和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三亮”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在乡村振兴发展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为全域提升基层党建阵地,仁化县投入3200万元建成县级党群服务中心、11个镇(街)党群服务中心和125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立了136个新时代讲习所,覆盖所有镇(街道)、村(居)一级。整合县管党费、县财政等资金共700多万元,对全县建筑面积低于200平方米的10个危旧狭小的村级办公场所进行新建、改建或扩建,对全县33个省定贫困村进行规划并打造成基层党建示范点,对除省定贫困村以外的92个村(社区)党建阵地进行全面提升。同时,县财政投入800万元奖补乡镇交流楼建设,妥善解决了乡镇交流干部的住宿困难、“走读”等问题。
狠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和务实做法,为仁化县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依托韶关市委双“113”机制,开展“一线双联”活动,仁化县四套班子领导共到村指导工作180多次,为基层协调解决问题200多件,镇(街)干部每人普遍走访联系户4次以上,为群众解决民生实事3000多件。通过“固定党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3200多场,走访群众2万多人次,开展志愿服务7000多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300多个。深化拓展“民忧档案”活动,全县各级干部带着“民忧卡”走访入户3.73万户,收集群众意见1132条、民忧问题2295件,为群众解决民忧问题2199件。
产业兴农
打响品牌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丰收时节,仁化县大桥镇长坝村迎来络绎不绝的客商和游客。近年来,当地“中华名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长坝沙田柚名声日显,价格喜人,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今年57岁的邓福清是村里贫困户之一,近年来在村党支部引导下开始种植沙田柚,年收入超7万元,一步步走向富裕之路。
长坝村以前是典型的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虽然家家户户种柚子,但分散经营,质量参差不齐。近年来,长坝村通过成立合作社等方式,规范沙田柚种植与管理,并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沙田柚的品质因此有了保障,品牌也进一步打响。随着产业逐渐规模化、统一化、标准化,2017年长坝村沙田柚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产值达2.4亿元,村集体收入95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2.8万元。目前,长坝村全村种植沙田柚2.5万亩,种植农户达到118户,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4家。
仁化地处粤北山区,生态优良,农业发展基础好,是全省10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同时是韶关市唯一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正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2017年以来,仁化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列入“一三九”发展战略进行谋划布局,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镇村资源禀赋,积极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大桥镇的长坝村(沙田柚)、黄坑镇的黄坑村(贡柑)、红山镇的鱼皇村(茶叶)先后获评国家“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农业品牌建设。仁化县已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46个,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国家名特优新产品2个、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个,发展广东省名牌产品17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2个。下一步,仁化将进一步做强做大长坝沙田柚、丹霞贡柑、仁化白毛茶、扶溪大米、丹霞铁皮石斛、丹霞山楂、石塘堆花酒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力争每个镇都要培育一个以上主导产业,每个行政村都要打造一个以上特色农产品。现代农业产业走向规模化,形成以沙田柚、优质稻、茶叶、贡柑等十大主导产业,建立茶叶、特色水果等优势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个,其中建成全省最大贡柑产业基地,面积15万多亩。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大丹霞旅游经济圈建设和环丹霞山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连片创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打造一批新的生态旅游景点、休闲农业观光园、采摘园等旅游观光点,推进生产、销售、服务等领域智慧化。全县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2个,省级示范点7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企业7家,现代农业科技园10家,农业观光采摘园147家,休闲农庄136家,建成黄坑贡柑、大桥长坝沙田柚、红山茶叶3个集现代农业生产示范、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科普教育和推广、生态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万亩农业生态观光园。
环境提升
建设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区
提升粤北大门形象
依托广东省唯一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馆——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仁化县着力打造以“红色+温泉+古村”为产业链的城口红色小镇,铜鼓岭红军烈士纪念园、城口镇红军街、恩村古村等成为了游客探访红色记忆的热门地;以被列为韶关市首批乡镇(镇街)整治提升试点镇为契机,仁化县对城口镇省界村庄和106国道沿线村庄进行环境卫生连片整治、交通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连片建设,青砖、白墙、红色元素的村庄成为了粤湘交界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今年以来,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处的仁化县围绕中央、省、市的有关工作部署,突出抓好与邻省接壤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以红色小镇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为主抓手,率先发力推进“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彻底扭转省际边界乡村落后无序的状况,全面提升广东北大门形象,收到了初步成效,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生机勃勃,农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依托丹霞山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瑶塘新村通过经营特色民宿打造成独特的生态旅游示范村,成为“网红村”,留住了乡愁,也留住了客人。环丹霞山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连片创建工程是仁化县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点。仁化县在环丹霞山5个镇(街)23个村(居)250个自然村通过推动道路连片、设施连片、产业连片、文化内涵连片“四个”连片建设,打造“一个中心,两大环线,三个主体功能区,四大门户”空间格局,形成环丹美丽乡村示范区,打造连片美丽乡村建设样板,让美丽乡村示范区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形成资源互补、客源共享、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今年底,仁化县将完成33个省定贫困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重点打造5个县级标杆村(周田平甫、董塘河富、丹霞康溪、城口上寨、董塘董联),11个镇(街)各打造一个重点示范村,建成了瑶塘新村、夏富古村、河口、众坝等一批设施完善、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特色新农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通过三年集中攻坚,仁化县将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全覆盖,生活污水处理率大幅提高,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赋能铸魂
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县城育乡村文明新风
董塘镇安岗村建起了活动广场和森林公园,增加了不少休闲运动设施。运动休闲之余,文化活动室等让村民茶余饭后有了更多的去处,搓麻将、赌博等不良风气渐渐消失了,村民还组成了舞蹈队跳起了广场舞。走在安岗村山背村小组内,巷道旁的房屋外墙统一进行了粉刷,彩绘的清廉村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文化墙,不仅使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更让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安岗村是革命老区村,早在土地革命时期(1928年),中共仁化县委、县革委会领导的仁化暴动,就在安岗村开展过“华阳寨保卫战”,村内思诒堂是中共仁化县第一届委员会、中共安岗乡支部、安岗乡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和驻地。去年12月,省委组织部把安岗村列为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点。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仁化县结合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优秀的乡土文化、弘扬红色基因文化、塑造优秀的家风文化,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全县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乡风文明焕发出新气象。
为弘扬红色文化,仁化县出台文件,对全县82处红色革命遗址编制保护利用规划,并开展重点革命遗址的保护修缮行动。以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建设为契机打造城口红色小镇,同时开展了摄影大展、“不忘初心使命·传承红色文化”歌曲征集、“绘红色画卷,书丰功伟绩”“弘扬长征精神,共叙鱼水情深”等活动,深入宣传红色文化。
传承民俗、民间文化。加强对石塘“月姐歌”、夏富“装故事”、长江玉扣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办好“禾斋节”等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充分挖掘和弘扬农耕文化、乡土文化、移民文化,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同时因地制宜建设乡村综合文化中心、文化小广场、小公园,开展农村道德和文化讲堂以及送戏下乡、乡村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优秀乡村文化。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良好家风、家训带动村风民风建设。
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活动。制订《仁化县推进农村文明乡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印发清明期间开展“倡导文明祭祀推动移风易俗”活动的通知,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书法展活动,推进“书香家庭”创建活动。举办了第十六个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系列活动之“仁化县文明行为十五条”宣传周活动暨2018年“仁化好乡贤”发布仪式,倡导市民群众遵守文明行为规范,争当文明仁化人。
观点
仁化县委书记林国华:
紧抓乡村振兴机遇
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
中央作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是各地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的一个重大发展机遇。仁化县将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进一步增强县域内生发展动力,努力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岭南特质、仁化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推动仁化农业农村发展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前列。
要实现以上目标任务,仁化县重点是抓好五个振兴和三个提升。
一是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关键,推动乡村组织振兴。要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建立健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考核奖惩机制,开展村班子和村干部绩效考核、“十佳”农村书记评选、村书记素质提升工程等活动。
二是以示范园区为依托,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创建国家和省级现代产业园为依托,围绕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做好旅游富民文章,全力构建乡村旅游发展新体系。
我们还要以落实河长制为突破,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以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为抓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以内培外引为手段,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同时,我们要以产业帮扶为核心,提升高质量稳定脱贫水平;突出特色产业促脱贫、资产性收益促脱贫、创新金融模式促脱贫“三大举措”,提升贫困村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以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支撑,提升农村生态宜居水平。
此外,通过开展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环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连片创建工程,实现环丹农村连点、连线、连片发展,打造成为全省生态宜居美丽连片建设样板。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着力补齐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和农村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服务短板,全面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增强农村发展后劲。
撰文:毕式明潘俊宇韩安东冯旭胜谭玉玲陈志文统筹:刘炎生
编辑统筹:李江萍
新闻推荐
仁化金柚节走出一条旅游加种植的新路子。南方日报记者董天健摄韶关仁化县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丹霞山所在地,如何充分挖掘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