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兴:乡村振兴开启美丽乡村新篇章
马市镇红梨村乡村旅游人气旺。
柑橘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焕然一新的太平镇水南村。
始兴红梨村乡村休闲观光业逐渐兴旺,游客欢快畅游。
乡村振兴让农村旧貌换新颜。
建立了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领导体制和责任机制,制定《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方案;773个村小组启动“三清三拆”工作,美丽乡村整治取得初步成效;“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初见成效,黄烟、蚕桑、特色水果、林下经济等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2016年—2017年5743个相对贫困人口实现预脱贫,2018年除当年新增贫困人口外,其他贫困人口全部实现预脱贫;大力实施“头雁”工程、省定贫困村“双示范”“红色村”创建等,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今年来,始兴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五大振兴”,抓住重点问题,瞄准短板弱项,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推动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产业兴旺
特色主导产业成形乡村游聚人气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兴旺。谈起产业,不得不提始兴水南村。日前,笔者来到该村,这里刚从树上摘下的皇帝柑正在装车送往外地销售。村民介绍说,皇帝柑是村里的特色水果之一,今年天气好,皇帝柑丰收,几块钱一斤卖出去,可以增收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发展产业,水南村突出做好“特”字文章。该村目前有耕地面积2460亩、水果基地15000亩,主要种植枇杷、杨梅、柑橘等。依托万亩枇杷、杨梅等特色水果种植基地优势,该村与辖区内农业龙头企业合作,推动水果种植产业扶贫项目,并且结合水果产业吸收劳动力从事水果采摘、包装、销售。自开展产业扶贫工作以来,村里8户贫困户已种植优质水果73亩,收成后,每亩可带来2500元以上的收益,实现年产值182500元。
美丽的村容村貌和发展前景良好的产业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80后”青年魏志鹏去年从深圳回到了家乡水南村,“家乡变化大,发展快,只要肯努力,一定能有所成就”,谈及未来,魏志鹏充满信心,今年他种了约1000株柑橘,并计划再扩大规模。水南还将结合古樟树、山塘,建设集休闲、休憩、娱乐于一体的环湖休闲小道,并在进出口打造生态景观标志,将水南打造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水南村是始兴力促产业兴旺的一个缩影。今年来,始兴着力做好“规划、优化、特色、融合、服务”等文章,加快推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制定《始兴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方案》《始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初稿)》,2018年7月签约进驻了现代农业产业园首个项目——水南村农业旅游项目,投资金额1亿元。抓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该县指导10个乡镇、29个省定贫困村建立了特色主导产业,抓好太平镇的杨梅、枇杷,马市镇的优质稻、黄烟,澄江镇的有机蔬菜,司前镇的石斛等特色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已有省、市、县农业龙头企业共29家,全县累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29家、家庭农场284家。强品牌建设,全县“三品”认证的农产品累计225个,省级名牌产品14个,名特优新品牌18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
举办杨梅节、围楼文化旅游节等多项特色旅游节庆活动;重点培育了始兴发开红线李、旺满堂清化粉等5个名优旅游商品;丰收节上,民俗歌舞表演、品鉴客家特色美食、体验农耕等活动,为城乡居民带来了一顿乡土文化大餐……
发力全域旅游,今年来,始兴重点打造龙头景区,已完成心泉谷温泉度假小镇、中古坑健康小镇等4个品牌旅游项目的合同签订。加快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以隘子镇风度村、沈所镇丰富的红色资源为打造重点,编制完成了风度村“红色村”、沈所镇红色小镇的概念性规划。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建设,全县将14条旅游公路(路程约170公里)纳入市旅游公路项目库,启动了隘子镇至张发奎故居段、张九龄故里祠堂段等3条旅游公路建设。
引领带动
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
红梨村位于始兴县马市镇东南部,村党总支下设党支部3个,共有党员60名,贫困户133人,以“上造种植黄烟、下造水稻制种”为主要产业。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该村狠抓队伍建设,打造战斗堡垒。红梨村新一届村“两委”干部顺利产生,选举出了3名村干部,头脑活络的致富带头人连选连任党总支书记,实现支书、主任“一肩挑”“交叉任职”比例100%的工作目标,建强了支部班子,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头雁领飞,群雁齐飞。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贫困户大面积发展沙田柚、黄烟、水稻等,在完善提升“上造种烟、下造制种,山上种果、池塘养鱼”的传统产业基础上,布局发展“设施观光农业、中药综合开发、特色乡村旅游、客家文化创意”等现代产业格局,村集体和村民收入节节攀升,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清澈的河水、绿色的田野、干净整洁的村庄……现在村里的变化真的太大了,外出打工多年没回来的老乡回到村里,差点认不得路。”村民毫不夸张地说。
作为红色革命老区县,今年来,始兴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强化人才支撑,不断夯实乡村建设的根基。
今年来,该县制定了《2018年基层治理工作要点》等,大力实施“头雁”工程、省定贫困村“双示范”“红色村”创建、“三亮三比三树”活动,开展10个软弱涣散村整顿,构建上下联动工作格局。始兴创新将“驻点日志”与“民情日记工作法”深度融合为“民情日记”。为推动乡镇工作力量下沉,该县严格落实双“113”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村级服务群众“一二三四”工作新机制,进一步强化了乡镇干部“岗位在村、阵地在村”的责任意识。
践行“互联网+党建”理念,该县开通了“始兴组工”微信公众号,采取建立“五个制度”、运用“六大功能”、更新“七项内容”、杜绝“八类信息”的“五六七八”工作法,在全县基层党组织中探索推行建立微信党支部。目前,全县支部建群率、党员入群率均为95%以上,2500多名党员群众关注了“始兴组工”微信公众号。
生态宜居
建美丽乡村育文明乡风
始兴位于广东省北部,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始兴县又是岭南古县,是客家先民的聚居地和集散地,有着浓郁的客家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依托良好的生态和人文环境,今年来,始兴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大力实施生态宜居建设工程,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同时,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使得农村大地从“面子”到“里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在水南村的村道上,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舍,村民在村中或散步、或晒太阳,处处透露出祥和的气息。85岁的朱阿婆告诉笔者,除了这些越来越干净、漂亮的街道、房舍,村里帮她安装的不锈钢护栏是让她觉得最贴心的。
通过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水南村从省级贫困村蝶变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环境的改变不仅让村容村貌更美丽,也让村民对生产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
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始兴采取规划先行、示范引领、分类推进等措施,全面完成了29个省定贫困村环境整治规划编制,扎实推进了82个面上村规划编制工作,突出抓好了“画里清化”省级新农村示范片详细规划编制、景观施工以及景观节点施工图设计。全县共有773个村小组启动了“三清三拆”工作,完成“三清”6.8万处,拆除“三旧”1.6万处,启动“三建”项目3137个;省定贫困村312个村小组已全面完成“四个100%”工作任务,美丽乡村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乡村振兴不仅富口袋还富脑袋。在城南镇的信用社、镇卫生院、镇民政办等职能部门设立一个“不走”的乡风文明宣传站,利用其办理业务密集、流动性大的特点,使群众在办理业务时又接受乡风文明宣传;“元敬遗风”“为善必昌”“明经进士”,走进始兴县红梨村的围楼中,一个个有着悠久历史、饱含客家文化的牌匾悬挂在房梁,浓厚的文化气息随处可见……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始兴文化振兴局面生机勃勃。以深入开展“文明镇村”创建为抓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以先进典型带动引领村风民风向上向善,当地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马市镇红梨村和深渡水横岭村两个县级乡风文明示范点正在按照“十个一”的建设要求有序实施。
深化家庭文明建设,培育优良家风社风。始兴印发《关于开展2018年度“最美人物”评选活动的通知》,启动了2018年度最美家庭评选工作。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始兴印发新时代文明实践相关实施方案,并于8月举办了以弘扬良好家风为主题的首场文明实践活动。
提高脱贫质量
精准施策焕发新生机
东一村是省定贫困村,村民主要靠种植水稻和花生、辣椒等作物为生,农业专业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活较为困难,脱贫压力大。
在对口帮扶单位广东省红十字会的帮助下,该村突出发展产业,激发脱贫强大动能。驻东一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陶中权向笔者介绍,省红十字会向社会各界筹集了400多万元资金,先后用于产业帮扶、兴建基础设施等项目。
培育特色瓜果种植基地每年可为贫困户增收2.1万元,入股兴达资产收益项目每年实现分红2.1万元,光伏扶贫电站每年可收益6.6万元,通过实施这三大产业发展扶贫工程,使得村集体、村民持续增收。“贫困户可到种植基地务工增加收入,劳动能力差的也可以到村康复中心一边锻炼身体,一边做力所能及的手工活,还可以领到劳务餐饮补贴。”陶中权说。
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7690元提高到现在的13000元,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7700元。村委会翻新、建设博爱书屋和文化广场、安装太阳能路灯……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东一村生产生活焕然一新,处处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始兴县共有10个乡镇和119个村(居)有帮扶任务,今年来,始兴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握好进度目标要求,拿出务实举措,精准施策发力,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发展产业是实现造血扶贫的好路径。积极推动主导产业建立,目前,该县抓好了马市镇粉葛、司前镇九节茶、顿岗镇莲藕、罗坝镇河渡村猕猴桃、隘子镇香菇产业种植和马市镇红梨村乡村旅游等项目建设,同时加强了沈所镇100多亩的黄花菜基地和司前镇河口村100亩百香果基地的技术指导,显著地提高种植效益。为充分调动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该县还提高了产业“以奖代补”额度。2018年已发放三批产业“以奖代补”资金约883万元,惠及贫困户2066户次。
就业激发扶贫内生动力。今年来,各乡镇开展技能培训190场,培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210人次。通过简化扶贫小额信贷审批手续,缩短放款时间,今年来,共落实小额扶贫贷款175笔共计535.23万元,精准扶贫以来累计发放273笔共计999.23万元。在危旧房改造方面,该县已核实的624户危房改造户中,100%已动工,其中543户已竣工。
在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带动下,始兴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2016年—2017年5743个相对贫困人口实现预脱贫,2018年除当年新增贫困人口外,其他贫困人口全部实现预脱贫。
观点
始兴县委书记黄建华:
举全县之力,全面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要站在全局的战略和高度,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切实增强推动乡村振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探索具有新时代特点、体现始兴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推动始兴农业农村发展走在全市前列,为全市乃至全省的乡村振兴作出有益探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补齐县域发展短板的必然要求。作为一个超过18万农村人口、一产比重占21%的传统农业大县来说,始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在农村,发展的广阔天地也在农村。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精准发力,紧紧抓住补齐农业农村这块短板不放松,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让始兴广大乡村尽快跟上全省、全市小康步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这几年,我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较快,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进入新时代,农民群众对生产生活有更高期盼,我们要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乡村振兴战略放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去谋划和推动,扎扎实实把乡村建设好,让始兴父老乡亲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总的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兴有基础、有优势,也有条件。全县上下将把“三农”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举全县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确保始兴乡村振兴工作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
撰文:毕式明潘俊宇韩安东徐志文张嘉宁黄咏梅管卫军
统筹:刘炎生编辑统筹:李江萍
本版图片均由始兴县委农办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12月7日上午,始兴县“九龄书屋”举行开馆仪式。这是该县借鉴韶关市区“风度书房”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建设模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