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韶关打响扶贫攻坚“三大会战”
2000年6月,广东扶贫“两大会战”在全省范围内打响。“两大会战”,即实现村级“四通”(通机动车、通电、通电话、通邮及通广播电视)大会战和解决贫困户“四个一”(贫困户人均半亩“保命田”、每户输出一个劳动力、每户挂上一家农业龙头企业、每户掌握一门致富技术)大会战。虽然韶关地势险要、春风难度,但并没有阻挡住党和人民改革开放、脱贫奔康的决心。
当年,韶关市所辖8县都属山区县,其中乳源、新丰两县还是全省16个特困县之一。广东省47个贫困石灰岩乡镇都分布在粤北山区,其中乳源县和乐昌市就占了14个,被称为石灰岩地区“四大金刚”的4个乡镇,韶关市占了2个。
在紫金会议之前,全市尚有46个行政村未通公路,总里程为338公里;有1.2万户、6.5万人没有达到半亩旱涝保收“保命田”的要求;石灰岩地区还有7.16万亩旱地和5万多人没有解决生产、生活用水的困难。据统计,到1999年,韶关市石灰岩地区就有6.1万多人存在吃水困难的问题。许多农户一天跑上几公里挑一担水,一天就循环利用这一担水,先洗米,再洗菜,又再洗碗筷,最后给猪吃。因此,韶关市委决定从实际出发,在省里统一开展的“两大会战”中,加上一项“解决石灰岩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变“两大会战”为“三大会战”。
2000年7月初,韶关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三大会战”指挥部,由时任市委书记汤维英任总指挥,时任市长覃卫东任第一副总指挥。7月4日上午,市委召开脱贫奔康“三大会战”动员大会,组织万名干部下乡,进村入户与群众“三同”,打一场开山修路、造田、改水的“人民战争”。
地处石灰岩地区的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上梅溪村自“三大会战”开展以来,政府投资3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利用后山旁一个泉水眼,建起100立方米的大水池,再用水管引水至各家各户。村民在自己家里一拧龙头就可饮上清冽的山泉水,村里300亩“望天田”也可实现旱田无忧。
缺水最严重的大桥镇大坪村曾经因为无水拌沙浆和水泥,连房子都建不起来。通过扶贫“三大会战”的艰辛努力,村里建起了280多个水池,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水池,其中60%铺好了水管,基本解决了村里几代人渴望解决的问题。
在全省有名贫困乡镇“四大金刚”之一——乐昌市沙坪镇,2000年以来在有关部门资助下,建起1500立方米水池。有水后大种经济作物,全村共种番瓜200多亩,平均年收入1500元,人均增加150元收入。经济提上来后该村建了很多新房,告别了以前低矮黑破的泥坯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经过一年多的奋战,到2001年底,韶关共投资1.64亿元,建成蓄水池2.6361万个,占计划任务的90%,有效地解决了6.8万多亩旱地浇灌和6.1万群众用水难的问题。
韶关打响的扶贫攻坚“三大会战”是石灰岩地区有史以来工程量最大、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群众获益最大、群众最满意的民心工程。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毕式明潘俊宇通讯员/钟达贵)近日,韶关市出台《韶关市加强激励约束推动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实施意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