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粤北粮仓:曲江南雄建成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发展粮食生产,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是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行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韶关开发性农业迅速发展,农业商品基地开始形成规模。
1990年统计,全市连片百亩以上综合开发区有650个,“小五园”(小果园、小茶园、小桑园、小药园、小花园)8.5万个,农业综合开发面积135万亩,水果面积发展到28.2万亩,还建起了蔬菜与商品粮等生产基地,形成一批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发展了创汇农业。
为了解决群众吃饭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狠抓粮食生产,在全国建立了众多商品粮生产基地。1991年,曲江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商品粮生产基地。1994年和1995年,南雄被列入了国家和广东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
1993年,南雄邓坊乡成立“金友公司”推广优质稻生产,加工“金友牌”优质米推向市场,金友品牌在那时就已经是响当当的韶关农业品牌了。金友公司在七个镇各建立连片千亩以上的优质稻生产基地,年种植优质稻10万亩左右,年加工销售“金友牌”优质米3000吨左右。1996年,“金友牌”被中国名优食品博览会授予“中国名优食品”奖;1999年9月,“金友牌”被国家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授予部颁优质食用稻米称号,并被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认定为“19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该产品畅销韶关、广州等地。
1995年,南雄县粮局出资收购接管,组建集良种、种植、收购、储藏、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经营公司——南雄金友粮食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实施“公司+农户+基地+市场”的经营模式。1996年和1997年,南雄连续两年达到水稻“亩产吨谷市”,成为那个年代的骄傲,家家户户开始过上了吃饱穿暖的好日子。
改革开放40年,韶关农村从家庭联产承包到商品粮生产基地到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到农业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从以种植业为主、以“粮食生产为纲”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转变,农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农业迈向现代化取得显著进展,农业、农村、农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统计,2017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3.4亿元,比1978年增长7倍、年均增长5.5%,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建立和完善。确立了以优质稻、蔬菜、竹子、水果、畜禽、优质鱼等6大产品为全市主导产业,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明显。截至2017年,韶关休闲观光园已达455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南雄市、翁源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7个,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8个,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9个。“互联网+农业”也快速发展。互联网农业小镇试点建设,第一批乐昌市九峰镇、南雄市珠玑镇、仁化县黄坑镇3个试点镇已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2017年农机总动力达163.6万千瓦,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69.3%。
新闻推荐
省政府检查督导韶关南雄市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严防非洲猪瘟疫情传入广东
信息时报讯(记者黄熙灯)昨日,记者从省农业厅获悉,11月10日晚,广东省副省长叶贞琴到韶关南雄市检查督导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