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游铺就致富路始兴红梨“振翅”蜕变 “美丽乡村粤北行乡村振兴韶关策”主题采访采风见闻之一
红梨村干部为采风团成员介绍客家农耕文化展厅。黄俊 摄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和省委书记李希在韶关调研讲话精神,8日至10日,韶关市组织多家中省媒体开展“美丽乡村粤北行乡村振兴韶关策”主题采访采风活动,本报从今日起推出采风系列报道,全方位呈现韶关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创新举措和成功范例。敬请读者垂注。
车行山间80里,山峰延绵入眼帘,从市区前往始兴县马市镇红梨村的路上除了有望不尽的绿,剩下的就是湛蓝天空下的金黄田野。
红梨村,广东省编办重点帮扶的117个贫困村之一,记者曾经在一年多前的某次采访中到过该村,那时候在红梨村里很少看到青壮年的身影,在田间地头干活的大多是妇女和老人,剩下的就是村中四处游走玩耍的孩童。这是贫困村的常见特色,俗称“空心村”。
筑生态“梧桐”
“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穷到让人看不到希望。”当年,满腔热血的傅根华和村里很多年轻人一样,被红梨的“死寂”压得喘不过气,看不到希望,于是早早出走,希望到外面的大城市里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造血”产业,让离村的劳动力回归,成为红梨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扶贫干部和村两委干部日日深思的问题。经过一番考察,大伙心中终于有了底气。村内曾经为抵御盗匪而修建的客家围楼,闲置百余年无人打理,仍旧坚固如初,沉稳大气不改当年。现存12厅5井,占地总面积3080平方米的赖氏古祠仍旧保留着清代的模样。
“我们这里有太多未经任何形式开发的客家文化遗迹。幽静闲适田园风光,纯手工无添加的农家小吃,错落有致的客家文化建筑都是红梨村独特的旅游资源。”马市镇副镇长刘新嫦告诉记者,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推动下,红梨村启动实施了“美村行动”,结合古村新貌要求,动员群众开展多轮环境综合整治,拆除废弃泥砖房,做好房前屋后卫生清洁,开展绿化美化,红梨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
引鸿雁归巢
去年2月份,注册资金为200万元的始兴县红梨村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外出闯荡十几年的傅根华也回到了村中,任职公司总经理。“大城市啥都有,就是没了清闲自在。”傅根华表示,自己在佛山创业多年,偶得闲空却感踌躇,不知所措。
傅根华认为,红梨有山有水,有田园有文化。现在村里要发展乡村旅游,不能缺少村民的参与,自己作为红梨人,又有创业经验,正是家乡加速提档需要的动力之一。想明白的傅根华果断向村委会报了名,加入了乡村旅游公司的筹办过程。
“说是公司,其实就是一个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谋福利的平台。”傅根华介绍,作为村集体经济,公司产生的利润有三成拨给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三成归村委会所有,三成是发展基金,还有一成属于村里的公益基金。
除此之外,公司大力鼓励贫困户入股,不需要投一分钱,仅以现有的资源如田地、房子、劳动力等投入到一些项目的发展中去即可。而公司最终会通过土地分红或劳动报酬,发放给贫困户相应的收益。
头雁带领群雁飞
在红梨村无田无地的易红群,早年也是外出打工谋生,如今家门口开了农家乐,结婚生子的她也回到了家乡。“同样是打工,谁都希望在家门口工作。每天下班吃着父母做的热饭菜,陪着孩子做游戏的时光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幸福。”易红群讲述,在村里,虽然每月工资只有2000多,比起在珠三角打工时少了一半,但多出来的是陪伴家人的无价时光。
“现在村里的旅游业越来越兴旺,我们农家乐的生意也是蒸蒸日上,水涨船高,我们有的是涨工资的希望。”看着红梨村的变化,易红群对未来充满信心。
今年9月,该村的客家文化特色产业园(创意农业工坊)投入运营,大安坪围楼文化广场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红梨体育公园正在抓紧施工。红梨的点滴改变都为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的乡民源源不断地注入着生活的希望。
生产方式的转变,逐步改变着村民的生活方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价值认同,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让村民享有更丰富、更健康的生活休闲方式,实现同步提升。
今天的红梨云高风清、瓜果香甜,淳朴的客家人世世代代扎根在这里,一幢幢古老建筑,凝固了时间,留住了岁月,托起了新时代下红梨村的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民警在审讯犯罪嫌疑人饶某平。本报讯近日,随着逃亡18年的犯罪嫌疑人饶某平被抓获并顺利从青海省押解回始兴县,一桩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