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子下乡割稻晒谷 “学农”可不仅仅是劳动
■“学农”是广州中学的传统活动。
■新快报记者 黄婷 文/图
割稻晒谷,劈柴做饭。每年秋天,华师附中都会组织全体高二学生下乡“学农”。上周,500多名学生如约来到学校的学农基地——清远飞来峡镇,在这里,他们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下地劳作,整整一个星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特别的乡间生活体验让学生们感慨连连,有学生诗兴大发,用文言文写下“学农赋”,也有学生表示回家要给家长做一顿饭。
“回家后要更加体谅父母”
从广州出发,驱车两个小时就到了清远飞来峡镇。深秋的稻田一片金黄,这里是学生学农的主战场。华附高二四班学生赵羿杰从来没有在农村生活过,在稻田里劳作了一个上午,他最深的感受就是累得直不起腰,想不到从稻谷到大米的过程原来这么辛苦,辛苦的劳作让他开始反思自己往常的行为。
“现在想起来我在家真的很懒,什么都是爸爸妈妈做。”赵羿杰说,来到学农基地住进农户家,他不仅开始干家务活,还分担起除草、修路等体力活。“我回家后要更体谅父母,在家时帮他们一起干活。”他说。
有学生忙着为农户割稻谷,也有学生自告奋勇“留守”家中劈材做饭。这对高二四班女生吴佳桐来说也是第一次。想起在家吃过的肉丸,她放手一搏,去镇上买来猪肉,对着网上教材开始剁肉、调味、挤丸子。
“农户家用的是柴火灶,烧火也有技巧,还要掌握火候,柴烧了一半后要打横。”几天的体验,吴佳桐对烧火已经轻车熟路,首次下厨房,成功的尝试也让她想起在农村老家生活的爷爷奶奶,“下次回乡,我要帮爷爷奶奶做饭。”
“学农”是一场综合锻炼
“农业之根在于农村,农业之本在于农民。吾等城中学子,家境殷实,衣食无忧,未尝历农人之苦;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此非新青年之应所为也。故正值秋季,远离都市,点清行囊,远赴农家;田间地头,习其农事,米粮瓜果,七日为伴。”学农是劳作,但对学生的启发才是更重要的。高二一班学生冯宣瑞是华师附中国学社社长,此次学农也让他文采大发,在从广州去清远的路上,他花了一个小时,在手机上敲出一篇“学农赋”。
“感觉文言文才能更好地表现我的情感。”冯宣瑞说,进入华附后就听说学农,非常期待,“平时我们很少有机会这样体验农村生活、干农活,这样的经历非常特别。”
据悉,学农是广州中学生的一项传统实践活动,也是华师附中学生的必修课,至今坚持了29年,其间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为找到原生态的村庄,还“三迁”基地。
“学农29年,可以说是华附人对教育的坚守。”华师附中校长姚训琪透露,对学生来说,学农不仅是劳动体验,也是一次研究性学习、深入了解农村农民农业、锻炼自身综合素质的机会。
记者了解到,由于飞来峡镇的这片土地将要另做他用,华附已经开始为明年学农做打算,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了29年,华附学农也一定会坚持下去,“明年或去韶关等更远的农村。”
新闻推荐
韶关片技工院校毕业生留韶返韶就业工作推进会在市技师学院召开 为韶关市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图为会议现场。10月26日下午,韶关片技工院校毕业生留韶返韶就业工作推进会在市技师学院来宾室召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