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凝心聚力的铿锵之音 韶关市近年宣传思想工作综述

韶关日报 2018-10-23 09:00

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韶关市宣传思想战线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理论武装、意识形态、新闻舆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为谱写新时代韶关发展新篇章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高举旗帜唱响新时代最强音

伟大时代要有伟大思想领航。

今年5月15日,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善美韶关·感恩奋进——学讲话、讲故事、谈感受”百姓宣讲活动启动仪式在浈江区金色江湾小区广场举行。市演讲与口才学会会长刘雪庚畅谈了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体会,分享了他和老一辈煤矿工人的热血青春故事。这种真人、真事、真情的故事性宣讲,深化了大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真抓实干、奋发进取。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必须跟进一步。近年来,全市宣传战线通过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聚焦最新的理论成果,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宣传,推动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

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密集开展。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平均每年开展集中学习近20场次,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累计开展各类学习达3000场次以上。

基层理论宣讲深入开展。组建了相对稳定的领导干部宣讲团、专家学者宣讲团、百姓宣讲团、红色文艺轻骑兵宣讲团等多类型宣讲队伍,围绕各时段重点学习主题,以理论宣讲面对面、“学讲话·讲故事·谈感受”百姓宣讲、瑶汉双语宣讲、文艺宣讲等形式,深入基层开展系列巡回宣讲活动。去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巡回宣讲6700多场次,基本覆盖全市各领域各行业各类人群。理论宣传广泛开展。持续在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集中推出系列报道、评论文章和公益宣传。利用“韶关发布”“韶关学习”微信平台,开展网络知识竞赛、征文、微访谈等系列主题活动,及时推送理论解读文章、图片、漫画、视频等学习资料,不断丰富干部群众学习方式和渠道,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有效地走进基层、走进群众。

筑牢阵地把好思想“总开关”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为把好思想“总开关”,韶关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阵地管理,将责任压实到各级党组织,传导到各个系统、各条战线,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格局。集中排查各类风险隐患,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净化网上舆论环境、网络安全检查等专项行动,定期召开形势分析研判会议,及时研判化解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守护好宣传思想阵地,营造了清朗的网络空间,筑牢了宣传舆论工作“护城河”和“防火墙”。

凝心聚力放大宣传“扩音器”

10月19日,一则“乳源上央视《新闻联播》”的消息在韶关人的微信朋友圈刷屏了。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用近2分钟时间,介绍了乳源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使文明新风走进寻常百姓家的经验和做法。

在中央权威媒体发出韶关声音,向全国观众展示韶关形象,这是近年来讲好韶关故事,放大韶关声音取得的重要成效。今年3月6日乐昌桃花节开幕,央视一天内两次直播;今年7月30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出了广东抓基层党建促乡村振兴报道,其中讲述了南雄市珠玑镇角湾村抓基层党建推动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除此之外,韶关市积极加强与中省主流媒体的合作传播,先后策划了“活力之旅·善美韶关——请到韶关过大年”、韶关工矿精神发布、“多彩非遗美好生活——走进非一般的韶关”、韶关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生态农业博览会等系列专题宣传。韶关市还陆续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广东卫视、深圳卫视播出韶关形象宣传片中,借助中省主流媒体优势推介韶关,进一步提升韶关知名度和美誉度。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职责。韶关市思想宣传战线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认真策划组织开展好重点工作、专项工作和重大题材的宣传报道工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为韶关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发挥了团结鼓劲、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强化媒体舆论监督,发挥《民声热线》《民生关注》和“网络问政”等平台在推动群众解决合理诉求、监督职能部门工作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有效推动党委政府重点工作、民生实事落实,推动构建党委政府与群众的和谐公共关系。

如今,媒体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韶关市主动适应,推进新闻舆论工作改革创新。新型媒体矩阵正在构建,新闻传播方式不断改进。韶关日报社和市广播电视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分别组建了报业集团和传媒集团,搭建了“一体两翼”架构,基本建立起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闻发布矩阵。同时,充分运用漫画、视频、H5等表达方式,推出系列鲜活有趣的融媒体产品,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韶关发布”微信平台目前注册用户已突破10万,在2018年全国“两会”南方号影响力排行榜中名列第六。

崇德向善着力打造“善美韶关”

当前,韶关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围绕2020年创建成功的目标,近年韶关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擦亮“善美之城”品牌,全面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力争到2020年将韶关建设成为崇德向善的全国文明城市。

善美理念深入人心:家风家训和家庭教育大讲堂进社区(村)、公民道德宣传日、礼让斑马线、文明行为十五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善美主题活动深入人心,善美理念家喻户晓。

善心如炬,德耀韶城。韶关市通过广泛开展“道德模范”“韶关好人”“最美人物”“新时代好少年”“文明家庭”“文明校园”选树宣传等活动,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从警40多年,无怨无悔坚守基层、甘当“水上生命守护神”的人民警察何万松,在2016年4月入选“中国好人榜”;

十九年如一日伺奉缠绵病榻的母亲,尽心尽孝用行动谱写家庭美德赞歌的马国权,于2017年9月入选“中国好人榜”;

27年无偿献血340多次(含机采血小板),实际献血量达13万多毫升的李慧文,在今年3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城之美源于人之善,人之善创造城之美。截至今年9月,韶关已有4人荣获广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60人荣获市级道德模范称号,30人荣获市级道德模范提名奖,3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3人获广东好人荣誉称号,约200人被评为“韶关好人”,彰显了韶关这座城市崇德向善的品格风尚。

此外,韶关市已评定101所县级文明校园,初步完成对70多所市级文明校园的评估工作;评选推荐出5个全国文明村、4个全国文明镇、23个省文明村、8个省文明镇、120个市文明村和36个市文明镇。文明之光汇聚起助推韶关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扎根基层文化惠民提升幸福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近年来,韶关市以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为重点,大力推进韶州文化广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建筑、公共图书馆联盟、风度书房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认真举办“我们的节日”、民间艺术花会、音乐舞蹈花会、戏剧曲艺花会、姓氏文化节、九龄诗歌周、南国书香节等文化活动,让文化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小书房,大风度。今年初,一批“无人值守、有人管理、读者自助、温馨雅致”的风度书房,惊艳亮相市区,受到广大市民群众的追捧。风度书房作为韶关市“城区十分钟文化圈”及市民“家门口的图书馆”的文化惠民工程,被列入市政府2018年十件为民办实事之一。

目前,首批10间风度书房业已建成,并免费向社会开放,未来还将建设更多的风度书房。它犹如一盏不灭的明灯,点亮市民心房,成为展现韶关文化一张新的靓丽名片。2018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上,风度书房项目被评为公共文化建设优秀案例,受到全省各地文化工作者好评。

韶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特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显著,全市现存文化遗产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截至2017年底,全市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2760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39处;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省级24项、市级60项。

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工矿精神、活化历史文化、建设善美韶关”的总体思路,近年来,韶关市加大对红色遗址遗迹的保护修缮力度,造册登记红色革命遗址遗迹287处,大力推进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建设;深入开展工矿文化抢救性保护工作,大力弘扬韶关工矿精神,工矿文化专题片制作、长篇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编著、永久性展馆建设等工作有序推进。韶关市还成立18个文化工作小组,对韶关特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挖掘整理、研究提升和宣传推介,广富新街、“斌庐”、韶阳楼等历史文化建筑得到修缮,“韶乐”创作、禅宗文化挖掘保护及大南华一期建设工程、广府人家训馆和瑶族风情园主体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实干今朝,开启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韶关宣传思想战线将承担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锐意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凝聚蓬勃向上的力量,奏响新时代发展的铿锵之音,为推动韶关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

新闻推荐

韶关市教育局 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本报讯近日,市教育局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省委书记李希在韶调研讲话精神和市委十二届第93次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