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律成为全民信仰古嘉丽
《荀子》里说过“法者,治之端也。”也就是说法律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开端,也是国家政治体制走向完善,丰满的前提。要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建设,让新中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那么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法治中国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就值得我们好好品味了。
卢梭曾说:“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隆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这意味着要想建成法治新社会,推进依法治国,较之以往势必要做出一些新举措。法律不应是铭刻在死物上如撰写进书中借大卖特卖来宣传;或让公民在家中日日空想,膜拜虚无;又或刻在旅游胜地供人欣赏,合照了事。而是要刻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写进全体公民的心中,让法律融于骨髓化于血肉,成为他们的信仰。《韩非子》中也提到:“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作为国家治国理政的一个基本目标,如何把它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强有力的顶撑,强化法律的作用,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这就是我在《习近平用典》中感悟比较深的地方了。
首先,作为国家的主人-公民,在遵守法律的同时更要积极参与国家的法制建设。有一部分人认为他们自己是普通老百姓,法律离他们相当遥远,打官司更不是他们这些小人物可以接触到的。因而他们在对待侵害自身利益的行为时大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选择忍气吞声或忽略不理会,法律观念淡漠。例如近来关于文学作品知识产权保护的话题热度不减,有的打着向优秀作品“致敬”实则“大抄特抄”;有的声明借鉴创意借鉴写法,“融会贯通”了两百多本书写出所谓“原创作品”。这样的歪风邪气对于原作者还有整个文学创作领域像是一个凛冽的冬天。以此为例可以看到国家对于知识产权保护这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身为公民的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我们先要知法守法,树立版权意识,尊重原作的劳动成果,抵制抄袭。我们还要积极理性地共同建设知识产权保护法,相信法律,而不是在网络上煽风点火,随意谩骂。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要用法治的思维去看待事物,不漠视,不随意,让法律成为我们的信仰,认识到“法律是人们行动的一把尺,是社会运作的一杆秤。”
其次,作为领导干部和执法者,一定先要在思想上贯彻法治思维,在实践中践行法律的公正公平。每一名公职人员在思想上要强化法治法律信念,行动上要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执法者不动摇,不滥权,法律的威严便是拦住触法人的森森警醒。
奉法者坚定公正,用法者自知自觉,法律的作用也就会越来越突出;法律的地位也会越来越庄重,这样建设法治新中国,推进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也就可以更近一步了。
(作者单位:韶关学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市文联组织17个市属文艺家协会主席、各县(市、区)文联主席、中青年文艺带头人近50人,在翁源县翁山诗书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