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古道奇人(上) 记南岭古道山村民间艺人赖月照

韶关日报 2018-10-14 08:26

偶然间读到这么一段文字:“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时光!”

读这段文字让我想起家乡古道山村一位与众不同,让人崇敬、让人称奇、又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民间工匠艺人,他的名字叫赖月照。

少年月照

赖月照,又名赖照。一八八八年出生在南岭古道山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他出生的那天晚上满天星斗,月照篱院,故父母取其名为月照。说起赖月照这个名字,在乳源古道山村,梅辽四地,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父辈中,人人晓得。他无师自通,他那神奇的艺术天赋以及他创作的民间工艺作品,令人称奇,

乳源县大桥镇核桃山村委,地处广东、湖南两省交界,明洪武元年一三六八年,江、赖两姓迁居此地,至今已有六百四十多年的历史。西京古道之临武、宜章的石板古道贯穿其村,古时来往商客络绎不绝。由于受历史文化及进步思想的影响,该村历来人才辈出。

解放前夕,乳北人民抗征队,在核桃山一带组织武装革命活动。赖月照与该村村民一起,尽心尽力支持乳北人民抗征队的工作,并积极为驻扎该村的一百六十多名解放军及抗征队战士筹备钱粮。赖月照带头把自家的房屋空出给解放军及抗征队的官兵住宿、并发动本村贫苦农民捐柴火、捐粮食、捐床板、捐被褥,为进村开展抗征工作的战士安排食宿。

南岭粤北山区的灵山秀水,养育着一代又一代淳厚朴实的客家山民,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耕读传家,对途经古道的路人以礼相待,自古以来,他们喜欢慷慨解囊,如筑凉亭、铺山路、施茶水,让行走江湖,旅途疲惫的往来过客,有暂息之处。红云附近一带的古道,至今仍保存许多完好的风雨亭,这些明清时期的石砌古亭,大都由附近古道村民捐资建造,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古道热肠吧。

出生在南岭古道人家的赖月照,深受古道文化的熏陶,他从小勤奋好学,天生喜好绘画和雕塑,他的艺术天赋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他没有因为家里贫穷和山村的闭塞而放弃过学习和对艺术的热爱。读过两年私塾学堂,认识一些字,他便开始学习绘画,没有老师指导,山村大自然就是他最好的学堂。小时候他常到山坡上放牛,山上的花花草草,虫虫鸟鸟,自然而然地闯入他的眼眸。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细致的观察,久而久之就如一幅画刻在了心里。没有纸,没有笔,他折一根树枝在地上画鸟、画蝉、画草蜢、画螳螂、画野猪、画老虎等许多出现在山里的动物。除了动物,他还画地里的植物,画向日葵、南瓜、葫芦、丝瓜、高粮、豆角等等,因其观察得很细致,故画得都很传神。

山村生活是寂寞的,除了耕田、放牛、割草,闲时没有其它娱乐节目。年少的赖月照闲下来就画画,他把家乡的山村风景都画在自然山水间,画在山坡上,画在沙地里。偶尔用白纸画一、二幅,看了他画作的人都说,月照画的画很传神,很生动,画什么像什么,都说他是个天才小画家。而他父母却说,画画得好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庄稼人就得学耕田,学会耕田才不会饿肚子。十三、四岁,赖月照的父亲便开始教他犁田耙地、播种插秧。十五、六岁,他便开始代替年迈的父母,承担起家里所有繁重的劳作。

他没有放弃过自己热爱的艺术,田间休息时,他折一段树枝在地上画眼前的山水,画田间生长的植物,画身边正在吃草的牛,画老鹰俯冲地上抓小鸡,见什么他就画什么,画什么就像什么。没有人指点,只凭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发挥。

绘画需要颜料,画出来的作品才漂亮逼真,然而他家里穷,没钱买颜料,他经常一个人跑到野外,爬山涉水去找红、黄、绿的野果,如黄橘子、火棘果、龙葵果等植物捣汁做颜料。他用自制的颜料画各种花卉、动物,上了颜色的画显得更加传神美丽,栩栩如生。

有了绘画的基础,赖月照便开始学习雕刻,然而雕刻需要各种各样的工具,以往的古道小山村,根本就买不齐这些工具,而且他家也没钱买。无奈,年少的赖月照只好自己想办法,他去离家两公里处的三元墟学打铁,然后自己锻打雕刻工具。他用自己锻打的工具进行雕刻创作。首先他雕刻家里的镜框边,然后到山上找木料,他常到六、七百米高的悬崖峭壁挖树根,砍黄杨木,回到家里取材雕刻。他把家里那些大小长短适合做手杖的木材精雕细刻,在小小的木根上刻出许多形态各异的动植物,比如猴子偷玉米、秋蝉、丝瓜、花篮、向日葵、松果、龙蛇、螳螂吃小虫、蛇吃青蛙、猫捕老鼠等动植物的各种形状与姿势,那些植物花卉和动物小精灵,在赖月照的刀下,都变得栩栩如生,见过他作品的人都称赞其工艺精湛。

办学育人

就这样他在寂寞的古道小山村,一年年,一月月,一天天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没有人知道他付出了多少汗水与艰辛。白天他下田劳动,晚上伴着孤灯寒月绘画雕塑,他没有把艺术当作赚钱的职业,只是出于爱好和对艺术追求,他雕刻出来的作品,绝大部分都送给了别人。有些木雕作品,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视为四旧而被毁。

赖月照一生从没离开过古道山村,一辈子都以耕田和油漆绘画为业,农闲时做点小生意,磨豆腐、做糍粑、酿烧酒、做炒米饼,逢墟日担到三元墟、沙坪墟、梅花墟、大桥墟等地去卖,后来他又贩卖成衣,以此赚钱养家糊口。由于他刻苦耐劳,勤俭持家,家里的生活慢慢变得富裕起来,他凭自己的双手积攒了一笔钱,他亲自动手设计做了一栋两层砖瓦房,院子墙壁上雕塑着孔雀、小鸟、草蜢、翠竹、荷花等动植物花卉图案,楼梯走廊的墙壁绘有牧牛图、老翁钓鱼图、花鸟图,阳台上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花卉,在当时的古道山村,他家这栋楼房亦算是村里最风光、最漂亮的了。楼房正门两侧贴有一副对联,右联是:凤出丹山舒展翼;左联是:竹生蠏谷便成林。横批是:凤竹庭。

1945年,他筹划投资,在自家新做的楼房里兴办学堂,招收本村及附近村庄的学龄儿童,学习识字和绘画。他将自家剩余钱粮全部拿出来购置课本、桌椅、床铺,供学生食宿,每个学生每年只需交25公斤稻谷给先生。

他聘请过两位私塾教师,都是邻村的,一位姓高,一位姓赖,学生最多时有三十多人。为了让更多村里的人有读书学习的机会,他还开办了夜校,让白天劳动的年轻人也有时间、有机会来学堂读书识字。夜校开办后,有二十多名村里的青年踊跃报名上学,从而使更多的山里人接受了文化教育,提高了文化素质。这种灵活的办学模式,深受人们的欢迎和称赞。这些有文化的年轻人,后来大部分成了村里的党员骨干,为进村开展抗征工作的解放军战士出谋献策,烧水送粮,为当时驻村抗征工作队做了大量的协助工作。

那几年他家的生活过得顺风顺水,有房、有田、有粮,生活无忧。然而,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赖月照五十七岁那年,他妻子因病而逝,接着儿子得病,到处寻医问诊治病,花尽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一九五三年儿媳因病去逝,没过几年儿子亦因病而逝。留下四个年少的孙子需他照顾抚养,家里的生活因此又变得贫穷了。

新闻推荐

乳源首届西京古道文化旅游节活动精彩纷呈 千人徒步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上图为徒步现场。钟华摄本报讯昨日,首届西京古道文化旅游节在世界过山瑶之乡——乳源瑶族自治县举行。以“善美韶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