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建设逾期 好心办了“坏事” 自筹资金收不上、被占地村民反悔要补偿,乳源瑶头新村建设烂尾,返乡理事长患“心病”
实习生郑栩彤
“我听从母亲的遗愿回乡建新村,没想到不仅没得到乡亲们的配合和认可,他们还把建房当成了我和政府的事。”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坪镇汤盆村瑶头村的杨晓峰说,他本可在县城过着舒心的小日子,但作为瑶头村安居工程理事会理事长,建设3年仍未完工的新村成了他的“心头病”,日子过得并不舒服。为了尽早建好新村,他一直奔走呼吁。
自筹资金难收取,加之部分村民要求占地赔偿,导致整合政府补助资金难以填补新村建房费用,施工方不得不停工,瑶头新村成了“烂尾村”。
残疾村民住楼梯间
8月15日下午,记者走进瑶头村,只见半山腰的平地上有上下两排建筑,大部分为一层,少数为楼房。进村的干道是砂石路,尚未硬底化。村内没有几户人家,大部分房屋没有门窗,屋内空空如也,门口或堆满废弃的建筑材料、污水管道,或长满了荒草。
51岁的杨兴华是为数不多的住在村子里的人。他身患残疾,无法劳作,生活来源主要靠低保金。他家没有安装门窗,客厅堆满了水泥和杂物,屋内没有任何装修。和村里大部分房屋一样,杨兴华家只建好了一层,二层尚未搭建,通往屋顶的楼梯口用石棉瓦遮盖,以防风雨。由于没有门窗,晚上屋里蚊子多,杨兴华只好睡在楼梯角的一块木板上。楼梯角狭窄低矮,人只能猫着进去,无法站立。
杨兴华告诉记者,村里大部分房子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的,2014年,村里开始拆掉旧房,整村改造。新房没建好前,他在搭建的棚屋里住了2年,2017年才搬进未完工的新房。
规划更改工程延期
早年离乡,长期在外工作,杨晓峰之所以再回村里,源于母亲的遗愿。2012年9月,杨母去世,临终前嘱托杨晓峰回村帮助乡亲们建房。杨晓峰告诉记者,瑶头村原有29户,户籍在村里的只有21户,8户已迁出,杨晓峰家便是其中之一。2013年,他联合17户村民向政府申请“三通一平”资金,其中包括6户户籍迁出的村民。
“一开始没打算整村新建,只是申请资金搞基础建设,谁家建房就在原来的宅基地上自建。”杨晓峰说,他没想到的是,政府批复“三通一平”资金后,部分村民开始嚷嚷,“既然以整村名义申请,必须所有人都享受政策”。于是,又重新补报了11户上去,重新规划。当时,恰逢广东省第一批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每人可享受1.5万元的建房补助;扶贫可申请“两不具备”资金,每户有3万元补助。于是,杨晓峰和村民向镇政府申请了这两笔补助。
按照杨晓峰的设想,两笔补助资金有200多万元,整村新建绰绰有余。2014年,瑶头村开始拆旧。建房合同和缴费核定显示,有8种建筑面积可选,从80平方米到150平方米,帮扶资金越多,可选的建房面积越大;村民自筹的数额不尽相同,多则一万多,少则几百元,有的甚至略有结余。合同约定,房屋为一层半建筑,包门窗和入户门,交楼时间为2015年7月31日前。
“如果按照最初的合同,村民愿意自筹资金。”杨晓峰说,最后补报的11户村民没有申请到“两不具备”资金。资金不足,又改规划,自筹资金也要改变。对此,村民议论纷纷。“村民认为最初的资金计划,是政府认可了的。”杨晓峰说。
省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村建设要求2015年12月31日前完工,否则下发的移民资金要收回。于是,在村民自筹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瑶头新村2015年10月开始动工。根据瑶头村与施工方签订的合同,建设房屋单栋滴水面积统一为113.7㎡,一层,外墙瓷砖及门窗均由施工方负责,计划2016年5月底前竣工。但实际上,直到2016年10月,工程才“竣工”验收。
目前,已建好19栋房屋,但外墙和门窗及屋顶天花均未按合同约定完工,建设面积缩小为96.37㎡。目前,有8户村民搬进新房。
40万资金窟窿难填
杨晓峰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最终政府下拨资金共计169.5万元,其中有18户“两不具备”政策资金,77人移民资金。记者从乳源县扶贫办和移民办证实了这一说法。杨晓峰介绍,最初镇政府建议政策资金全村统筹使用,这样所有村民无须自筹缴钱,但村民不同意,坚持各户补助资金用于各户。
工程竣工时,每户农房造价65717元,扣除分摊到户的其它费用,除未建房的2户村民外,还有12户村民补助资金有结余,总计23万余;有7户补助资金不足,需缴纳资金9.6万。由于村民自筹资金未缴纳,理事会不得不对补助资金统筹使用,以填补不足。工程结算清单显示,瑶头新村实际建设费用为1473116.52元。
那么,本应多出的20余万元去哪里了?杨晓峰告诉记者,这主要用于支付部分村民补偿。2015年,一场洪水冲毁了新村已平整的待建场地,导致一户村民楼房受损。该村民要求赔偿,最终获得了13.8万赔偿。施工过程中,村道占用其他村小组农田,又支付了9.5万元。此外,每户进行规划设计,共计花费5.9万。为此,2015年12月,杨晓峰向建设单位借款29.2万用于上述费用。最终,施工方从政府补助资金中扣除欠款费用后,因建设资金不足,改变了原有规划,导致门窗、外墙等未完工。
“最初约定,新村建设对占地是不予补偿的,但不给补偿,村民就阻工。”杨晓峰无奈地说,除上述村民要求赔偿外,还有3户村民因占其菜园要求赔偿,他分别给了1万、6千和5千元,均由杨晓峰个人出钱。杨晓峰粗略估算,前前后后因瑶头新村建设,其个人就掏了几万元用于村民补偿和其他费用。
乳源县扶贫办副主任许井养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2014年瑶头村18户村民申请“两不具备”资金,但2016年审核时发现,其中6户是已迁出,不符合政策要求。为此,扶贫办要求这6户退还18万元的帮扶资金。“村民不愿自筹,这18万的窟窿谁来填?”杨晓峰说。
村民不再信任理事会
村民杨卫明告诉记者,村民一开始同意自筹资金,但随着几次规划和合同更改,村民不知政府到底拨了多少资金,账目没有公开,村民逐渐对理事会和杨晓峰失去信任。“账目公开,公平公正,我还是愿意自筹。”杨卫明说。
而杨晓峰担心的是,最初理事会公示的只是拟补助名单,但很多村民把它当作政府审核通过的名单。如果公布资金明细,原先公示的补助名单中有些村民有资金、有的没有,可能引发村民的猜忌和质疑。现在,他只希望政府想办法帮忙利用23万结余资金,用于后续建设。
在东坪镇党委书记华跃看来,瑶头新村建设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政府引导,理事会一开始没有把工作做细致;村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强,村民不愿自筹而又阻工要求赔偿,“什么事都要政府来解决”。华跃表示,目前,镇政府在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尽量让有结余款的农户先完善好房屋设施。
新闻推荐
扫描二维码,查找更多全民健身活动安排南方日报讯(记者/彭博)今年8月,据广东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统计,全省范围内由各级政府、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