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染一尘 香自远

番禺日报 2018-07-24 15:13

——陈玉森先生小传

陈玉森(1916-1993),字天宝,室名“朴庐”,番禺石楼村人,中山大学教授。8岁丧母,由八太姑母抚育成人。幼年就读乡塾师陈叔惠,复得前清举人谊祖父陈崇鼎(字木君)指点,打下良好的国学基础。其后,毕业于广东法商学院社会系。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广州、番禺相继沦陷,陈玉森乃独自避难香港,寄居地下党员、族姑母陈孝真(即陈巧贞烈士)家。后由族姑丈周康仁介绍,往新丰县马头小学任教,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新丰党组织被破坏,遂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返乡,在石楼小学教书,积极参与宣传抗日的活动。

1949年广州解放,陈玉森受组织委托,以人民政府村长名义,在石楼主持对解放军的支前工作。随后,任教于广东法商学院、中山大学,历任助教、讲师、教授及研究生导师。并于1959年以后至逝世前,一直任中山大学民革支部主任委员。

“文革”期间,陈玉森备受冲击,于1970年遭遣送回乡。在乡“谪居”期间,乡人敬重他为人品格与学识,对他给予充分理解和谅解。

1978年,得到平反,回中山大学恢复工作。20世纪80年代被聘任为《番禺县志》顾问。

陈玉森“诚朴待人,勤朴律己;蓄朴为学,散朴为器”(《朴庐铭语》)。“他端品守道,刻苦励行。对世态看得深透,因而不为浊世所左右;他心怀豁达,刚正不阿,因而不因受枉而移志,不为曲学以求荣”(见中大教授李五湖《朴庐吟草自选集序》)。在他的诗作《群芳咏》中,可以充分透视其心志:“本来淡名利,从不羡浮华”(《菊》),“挺节秋弥劲”(《竹》),“不染一尘香自远”(《莲》)。

陈玉森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曾任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他8岁时因眼疾,曾一度双目失明,至12岁虽重睹光明,然视力极弱,至晚年更几近失明。但他一直以锲而不舍的顽强意志,除靠儿子陈宪猷帮助不断进行哲学史研究之外,还不断地进行诗歌创作。他以心授口传来写诗写史,极尽其传道授业于后辈之能事。春秋屡易,著述不绝,计有《反对主观主义》《简明中国思想史》《周易外传镜铨》《试论王充的思想渊源》《从孔子的“仁”看他的阶级性》《董仲舒“性三品说”质疑》《陈亮叶适学派性初探》等著作、论文数十篇。

陈玉森擅于诗词,14岁即学作诗。一生坎坷屡遇,其诗多感慨深邃之词,其中描绘深刻,使人感叹咨嗟以至催人泪下的篇章不少。其诗作近千首,晚年有自选其中能表达个人出处大节者而成的《朴庐吟草自选集》问世。(金名)

新闻推荐

清算公告

广东省新丰江水电厂新丰江实业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16007331039980)于2018年6月12日经广东粤电新丰江发电有限责任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