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健康扶贫等项目助力韶关贫困村稳定脱贫 灵潭百年腐竹品牌重焕生机
■脱贫攻坚看广东
走进韶关南雄市灵潭村,一座占地900多平方米、高6米的厂房映入眼帘,厂房上“天润灵潭”四个字格外醒目。这里是省定贫困村灵潭村引进广东新供销天润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天润灵潭腐竹厂。
灵潭腐竹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高峰时村里曾有200多个生产腐竹的小作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技术的流失,这个以小作坊生产为主的传统产业逐渐衰落。如今,在灵潭腐竹厂的带动下,灵潭腐竹这一传统产业重焕生机,同时还吸纳贫困户在腐竹厂就业,月工资3000余元。
百年腐竹,灵潭有福。灵潭村精准施策重振传统产业的做法,赢得来自人民网等30多家中央及省内主流网络媒体组成的“脱贫攻坚在行动”采访团纷纷点赞。
韶关市是采访团走进广东的第三站。根据精准识别,韶关市共有省定贫困村27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49万户8.99万人,两年累计共有2.73万户6.53万人达到脱贫标准。
促增收??
灵潭村集体收入两年增36.3倍
除青砖白墙的新村风貌、整洁干净的人居环境让人眼前一亮,更让人激动的是,腐竹加工厂、特色农业基地、灵潭驿站、光伏发电等一个个产业项目在村里落地生根,展现勃勃生机。让采访团难以相信的是,2015年,灵潭这个2000多人的村庄,村集体收入只有1.5万元。
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2016年村里成立南雄市济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下称“济福公司”),聘请党员致富带头人任村集体公司经理,负责所有村集体产业项目的资金投入和资产管理。
在济福公司的运营下,灵潭村流转了140亩土地,采用“公司+雇工”模式进行黄烟、水稻、玉米、菊花等作物种植,吸纳劳动力特别是20多名有劳动力贫困户就业,构建了土地流转赚租金、种植务工赚薪金和帮扶对象赚股金的“三金模式”。
“村里的产业帮扶项目以增加村集体收入为主要目标,为灵潭村集体和贫困村民长效"造血"。”灵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钟治军告诉记者,2016年村集体收入达到了16.5万元,2017年增至56万元,较2015年增长了36.3倍。“这些收入主要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如奖学助教等,为今后维持村庄运营和保障低收入群体留下了一个个"聚宝盆"。”
在村民眼里,灵潭腐竹厂的设立,则是“聚宝盆”中分量最重的一个。因为它除了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直接收入外,还重振了灵潭腐竹这个百年传统产业。
广东新供销天润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锐华介绍,灵潭腐竹厂采用“公司+基地+农户”腐竹产业发展模式,建基地、做加工、创品牌、闯市场,力争三年内年产值可达80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目前灵潭村已注册“灵潭村”商标,商标涵盖灵潭腐竹在内的30个农副产品,着力打造村级名优品牌。
保健康??
小诊所里连线省城三甲医院问诊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红梨村的致贫原因中占据了大头。驻村工作队在加强村级卫生站建设、乡村医生配备、运营管理以及设立村医疗互助基金等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与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健康扶贫对接。
今年4月23日,工作队还联系省第二人民医院组织医生团队赴红梨村开展体检,为全村村民建立健康档案,体检人数近800人。
“一个大的疾病足以摧毁一个家庭。”省编办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曾庆辉告诉记者,除了通过健康扶贫让村民建立脱贫奔康信心外,精准扶贫更重要的还要为村民找到增收门路。
曾庆辉介绍,红梨村采取“村委会公共服务、旅游公司整体运营、合作社专业运作、农户有序参与”的模式,建设客家文化特色产业园(创意农业工坊),建设520休闲健步驿道,开办红梨生态农庄、微店、农特产品展示销售中心,建设共享田园、农耕体验园、客家民俗博物馆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休闲运动+客家文化体验+土特产+农家乐及餐饮等全产业链建设,提升红梨村经济产业结构,增加农户生产收入。
目前村里组建的始兴县红梨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享红梨”“忆棠梨”等商标,吸纳贫困人口就业5人。
南方日报记者胡新科
新闻推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公布 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散煤治理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打好柴油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