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这种特殊的兵器 它更多是一种权力象征

新快报 2018-04-08 15:18

钺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虽具备杀伤力,但是更多的是一些仪卫所用,和使用武器不同。在中国上古时期,钺作为一种礼仪用器,用以象征军事统帅权。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

钺作为礼兵器,出现于早商,是许多贵族成年男子的陪葬品。到了西周时就少了,西周晚期基本上消失。但作为一种兵器,经过不断的改进,唐宋时期仍是一种主要的步兵武器,并有一个中兴过程。宋以后,钺斧作为兵器基本上退出战争兵器序列,钺作为一种象征意义,只在祭祀等特定的场合还有所保留,或者作为一种刑具仍在少量使用。

■收藏周刊记者 曾贵真

石钺

●新石器 石峡文化

●兵器

●长15.2厘米,宽10.7厘米

广东省曲江县石峡出土。这件石钺为扁平长方形,双面刃略宽,刃缘微呈弧形,背端中部穿单孔。器形规整,磨制精细。

钺是一种大斧,由实用工具石斧演变而来。斧、钺在形制上相似,区别在于钺的刃部比斧宽阔,弧曲度更大,刃端两角微微上翘,有的还接近半月形的样式。由于石钺器身扁平,刃部宽阔,显然不太适合砍伐林木或用于农作,表明它已经作为一种专用兵器从一般工具中分离出来,在古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钺与斧相比,更显威猛刚烈,因此经常被视为力量与霸主地位的象征。良渚文化贵族墓葬中曾经出土了比较完整的漆绘柄石钺,石钺被嵌在精致描绘的漆木柄上,置于墓主身旁,是以实物的形式展示了这种兵器的真实用途。

石峡文化遗址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900~前2700年。这是一处以墓葬为主的遗址,共发掘了64座墓葬,随葬物品以陶器为多,包括了鼎、盘、釜、豆、壶、罐等,其中的三足盘、盘式鼎是最典型的器物。晚期墓葬中随葬工具、兵器的现象有所增加,有的墓葬中出土有成套的大小型石锛、石凿,有的墓中随葬石钺和大量石镞。它们大概不仅是生产、狩猎工具,可能还是用于战斗的武器。一些大型墓中还发现有精美的琮、璧、瑗、环、玦、璜、笄等玉器,反映出私有制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化。

两孔钺

●新石器 龙山文化

●长15.9厘米、宽11.3厘米

此器光素无纹饰,边缘平直,刃部双面磨制,背部有对钻大小两穿孔,用于固定柄。钺由斧转化而来,成为一种专用兵器,并成为力量与霸主地位的象征。良渚文化贵族墓葬中曾经出土了比较完整的漆绘柄石钺,钺被嵌在描绘精致的漆木柄上,置于墓主身旁,显示了这种兵器的真实用途。

木柄玉钺

●新石器良渚文化

●礼器

●长16.3厘米、宽13厘米

浙江省余杭县瑶山8号墓出土。使用玉钺时,利用钺身的穿孔捆绑木柄。发掘时发现已朽的木柄痕迹,柄长80厘米,柄上端装有玉钺冠饰,柄下端装有玉钺端饰。玉钺身、木钺柄、玉钺冠饰和端饰组成了完整的玉钺形态。另外,在本钺柄的一侧还发现两个小玉琮,当为玉钺的挂饰。据文献记载:周武王伐商纣王时,周武王手持一把大钺指挥军队进攻。钺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权杖性的兵器。

圆孔钺

●夏

●长11.9厘米、宽10.1厘米

此器薄,背部有圆孔,两侧边各有七个齿栏。刃部为折线形三连刃式,中部平,两侧斜。钺由大型石斧演变而来,而玉钺则发展成为象征军事统帅权的礼器。在夏代的礼仪玉器中,存在突出玉兵的现象,兵器占据了重要地位。此种钺属于夏代创新型玉器,为龙山时期所不见,并为商代玉器制作工艺所承继。

齿牙玉钺

●夏 二里头文化

●礼器

●长11.3厘米、刃宽7厘米

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出土。器呈长方形,弧刃,顶端有一圆穿,两侧装饰齿牙。

兽面纹铜钺

●商

●兵器

●长31.7厘米、宽35.8厘米、

重4.9千克

山东省益都市(今青州市)苏埠屯出土。这件铜钺形体巨大,两面均透雕着张口怒目的人面形,眉、目、耳、鼻、口均突起。直刃,双穿,两侧有扉。墓中还出土有铜鼎、斝、爵、矛、戈、镞、斧、锛等,其中在一件铜爵和铜锛残片上,都有“亚醜”铭文。由于苏埠屯村屡次出土“亚醜”青铜器,有人推测这里可能是“亚醜”族的墓地。据文献记载,商末周初这一带为薄姑氏所居,因此铜钺等青铜器或即薄姑氏的遗存。

铁刃铜钺

●商

●兵器

●长8.7厘米

北京市平谷县出土。经化验,这件铁刃铜钺刃部的铁不是人工冶铸的铁,而是用陨铁锻造成薄刃后,浇铸青铜柄部而成。就世界范围而言,人类往往在青铜时代使用陨铁制成兵器或工具,当冶铁术发明后,则不再用陨铁制器。

兽面钺

●商

●礼器

●长25厘米、宽17厘米

在殷墟遗址中出土的铜钺大约有10余件,分为大、小两种。殷墟妇好墓中出土有两 件大型钺,形状如斧,肩部有两个长方形穿,两侧有对称的血槽6对,因器身较大,不应是实用器。另外还出土了几件小型钺,这些器身较小的钺,一般为实用武器。而这件兽面钺虽然体型较小,制作却异常精美,束腰、弧刃,上嵌绿松石组成的兽面纹饰。

靴形铜钺

●战国 百越

●兵器

●长8.5厘米,刃宽13.7厘米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银山岭出土。此钺形如皮靴,是具有百越地方风格而与中原不同的兵器。

青铜钺形似皮靴,銎部呈六棱形,一侧有附耳,钺面饰有网格纹和齿状图案。青铜钺是古代越族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器物之一。有学者甚至认为,越族的得名与他们首先发明和使用了“戉”(钺)这种工具有关。实际上,越人的青铜钺只是广西、云南地区的西瓯、骆越和滇越人的青铜钺,浙江、湖南等地发现的青铜钺是岭南越文化向北传播的结果。这些越式青铜钺最早出现在春秋后期,最晚的一直延续到西汉时期,其传播范围一直扩展到东南亚地区。

靴形青铜钺是越式青铜钺中的一类,亦被称为“不对称形钺”。关于靴形青铜钺的用途,学术界有除草器、武器、切割器具、祭祀用具以及纺织用具等说法。从各地出土的有关器物看,一些靴形钺制造精美,上面往往装饰羽人舞蹈、羽人划船以及蛇形等图案,这些图案在中国南方先秦至秦汉时期的青铜鼓上也有所反映。很多学者认为这些图案和古代越人进行的水上祭祀有关。因此,类似图案表现在靴形青铜钺上,似乎也显示出这类器物有祭祀用的可能。

(本版文图根据国家博物馆官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