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下热火朝天忙施工 本报记者探访高速公路建设工地

惠州日报 2018-02-08 18:40

施工人员驾驶压路机在路面作业。 本报记者周 觅 摄

轰鸣的机器声、穿梭的车辆……虽然天气寒冷,但惠州的高速公路建设工地上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2月5日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从莞高速惠州段国道324线跨线桥施工现场,吴方颖正和工友们绑扎钢筋骨架。吴师傅今年48岁,来自广东阳江,从事高速公路建设工作已经有18年。常年的户外作业使他的皮肤变得黝黑。

吴师傅告诉记者,他常年在珠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工作,眼瞅着一条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当记者问及 “看到参与建设的公路开通了心情如何”时,吴师傅爽朗一笑说:“开心啊。以后从这里路过的时候,一想到是自己修的,也有一种成就感嘛。”

另一旁,记者看到一对男女正在分工协作。经了解,他们是一对来自河南的夫妻,外出打工以来,已经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今年,夫妻俩也没打算回家,决定坚守岗位。妻子禹大姐告诉记者,公司挺照顾大家的,会给不回家的人安排新年加餐,逢年过节会举办一些文娱活动。当问到新一年有什么期待时,禹大姐憨厚地笑笑说:“也没什么,就希望早点做完了回家跟家人团聚。”

随后,记者又来到仁博高速公路LM6标段施工现场,作为武(武汉)深(深圳)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计划今年底建成通车。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数台压路机在缓缓地行驶着。驾驶压路机的邓年生介绍,压路面已经是高速公路建设的后期工作了。邓师傅来自广东韶关,今年51岁,他的新年期望,就是希望把目前的工作做好,然后有更多的时间陪陪家人。

而在压路机的后方,有几位工人正在公路上铺保护膜。现场施工人员谢涛告诉记者,铺膜是用来养护混凝土,一般7天后可以揭开。谢涛来自四川,今年春节打算回家过年。他告诉记者,公司将包大巴送工人们回家,不用担心买不到火车票,这令他非常开心。

同样在现场工作的张志刚还是一位大学生,专门来工地打寒假工。他来自云南,在读大三,平时的工作是开水车给公路浇水。张志刚告诉记者,他1月份才开始工作,现在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公路浇水技术。张志刚坦言,克服天气寒冷等困难赶早上班,磨炼了他的意志,这是他这次打寒假工的最大收获,他将把这种精神带到日后的学习工作中去。本报记者周 觅 实习生邓依倩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兵分三路直击高考首日现场 “00后”成今年高考主角

↑等待考生的家长。↑身穿红色衣服的老师迎接考生从考场出来。↑考生一脸轻松走出考场。韶关日报记者刘嘉健张伟冯兆宇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