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海丰:重点突破带动全域 释放强劲发展动能
海丰通过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路,让沿线村庄环境得到整治。
汕尾海丰红场广场。
丝苗米是海丰的主要产业之一。
笔直的柏油马路连接村中各处,白墙黛瓦的民房整齐排列,每栋房子前花团锦簇,红色文化馆、红色广场、红色文化长街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这里,就是汕尾市海丰县新山村。
近年来,新山村全力推进“红色村”党建示范建设,投入资金修缮革命遗址和部分烈士故居,建设红色纪念馆、红色广场和红色文化长街,使该村成为海陆丰革命老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基地,平均一天到访游客超过5000人次。
在海丰,新山村并非孤例。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海丰通过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带、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农村土地改革、加快形成支柱产业等多个措施,释放乡村发展的强劲动能。
“我们要聚焦"五大振兴""八大美丽"的部署要求,全面激发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围绕打造湾区红色文化传承体验区、绿色生态优质农产品供应区、生态休闲康养旅游后花园的目标,以打造美丽乡村、美丽农居、美丽通道、美丽田园、美丽产业、美丽动力、美丽民生、美丽党建,力促农村"脏乱变整洁""农居变民宿""村道变绿道""荒地变田园""农民变场主""村民变股东""陋习变新风""支部变堡垒",打造海丰乡村振兴4.0版。”汕尾市海丰县委书记郑俊雄说。
因地制宜
“红”“绿”结合推进全域美丽
“来到这里,在青山绿水间追忆革命先驱英雄往事,让我们受到深刻的教育,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来自汕尾城区的陈小姐参观完海丰湾区红色文化体验景观示范带后,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而在另一边,位于海丰湾区生态康养休闲景观示范带核心的温厝村,吸引了许多来自珠三角的游客,他们或是登高望远,或是欣赏茶园风光,处处是一派热闹景象。
近年来,海丰县全面贯彻落实汕尾市委主要领导关于美丽乡村示范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房管控、风貌提升三个方面重点突破的指示要求,实施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带动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
今年以来,海丰县按照汕尾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美丽乡村景观示范带”的部署要求,坚持高位推进、高标规划、高质建设、高效实施,全力以赴推进美丽乡村景观示范带建设。
海丰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乡村示范带深挖“红”“绿”两大资源,围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传承体验区和旅游休闲康养“后花园”的目标,突出“红色文化”“生态康养”主题,按照美丽乡村、美丽农居、美丽通道、美丽田园、美丽产业、美丽动力、美丽民生、美丽党建“八大美丽”建设理念进行了高标准设计。
发挥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湾区红色文化体验景观示范带”,以“红色文化”为核心,以红色文化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生态休闲体验为特色,串联红宫红场、红色文化街、彭湃故居、海丰总农会等景区景点,着力打造全国重点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全省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精品线路标杆。
发挥绿水青山的自然资源优势打造“湾区生态康养体验景观示范带”,以“生态康养”为核心,以乡村旅游、禅茶体验、森林康养为特色,串联温厝村、建祖村和鸡鸣寺、云莲寺等景区景点,打造全省禅茶康养乡村旅游综合体首选目的地、美丽乡村“三产融合”标杆。
整治环境
建设粤东乃至全省最干净整洁乡村
在海丰县海城镇埔仔洞村,环境整洁、路面平整,排污渠道畅通,篱笆圈起了一片片土地,复绿工作正提上日程。
“现在村里房屋拆了以后,全部进行复绿,有些村庄在复绿过程中,也同时发展种植业,将乡村打造成一个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海城镇埔仔洞村村干部说。
近年来,海丰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方面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2.65亿元,截至目前,全县203个行政村、1089个自然村的“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已100%完成,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在这一过程中,海丰把“努力建设粤东乃至全省最干净整洁乡村”作为奋斗目标,着力抓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三大革命”。
海丰将全县14个镇(场)248个村(社区)划为14个网格区、248个网格单元、1300个网格点,每个网格点细分划定若干个保洁区域,加大对村(社区)卫生保洁经费投入,经费标准从每户籍人口每人20元提高至40元,由县财政按月直接拨付到村(社区);每年增拨各村(社区)专项经费2万元,用于排洪沟渠水体保洁、池塘保洁和村道保洁。
不仅如此,由县农业农村局聘请第三方公司对全县各村(社区)开展分类量化测评及综合排名,对测评不达标且评比排在该镇(场)最后一名的村(社区),责令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在县电视台作公开检讨,促使广大农村形成竞先创优、比学赶追做好卫生保洁工作的良好氛围。
目前海丰县37个省定贫困村已全面完成新农村示范村创建,203个行政村、1089个自然村完成“三清三拆”、村庄规划和“厕所革命”等工作,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村庄保洁覆盖率达到100%。
富民增收
从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变
乡村要实现振兴,产业振兴尤为关键。对此,海丰县坚持产业兴农、科技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向精细化施策、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切实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依托资源优势,海丰把培优丝苗米、发展蔬菜、畜禽、水产养殖、水果、茶叶六大农产品作为支柱产业来抓。着力抓好黄江两岸连片15万亩优质稻丝苗米建设,建成年加工能力8万吨的优质稻加工中心;着力发展省级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投入22804万元,建设智慧农业云平台、蔬菜雾化栽培科技园、蔬菜植物工厂等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农业设施,形成包括蔬菜的现代化生产、加工、物流、观光一体化的集聚集群格局;着力发展岭南特色水果,突出抓好赤坑、陶河两镇为主的7万亩荔枝产业带;着力发展莲花山麓茶叶产业带,全县累计种植茶叶面积约3.2万亩,年产量3000吨,产值近3亿元;着力发展现代化畜禽饲养业。合理规划养殖区域,发展可循环模式无害化饲养业,年出栏畜禽40万头只;着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依托丰富的沿海沿江滩涂及水资源优势,发展对虾、锯缘青蟹、生蚝、罗非鱼、桂花鱼等海、淡水养殖8万亩。
另外,海丰以工业化的思维和思路作为指引和指导,深入推进革命老区农业知名品牌创建行动,瞄准国家级、省级品牌,大力培育打造市、县区域品牌,积极引导农业特色产品申报“三品一标一名牌”。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培育“三品一标一名牌”88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省名牌产品26个,有机产品4个、绿色产品3个、无公害产品53个;入库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省级13个。2019年11月7日,海丰县召开稻米暨农业产业发展大会,集中展示和展销农产品。展会参展农业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100多家,累计参观人员超10万人次,大会现场展销品种179个,销售出大米、农副产品、茶叶、农副产品、水果、蔬菜等产品1万吨;展会签约大型项目6个,县内企业与外地客商签订65个农产品采购意向协议,采购金额2.1891亿元。
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海丰结合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加强旅游规划修编和资源整合优化,打造了红色文旅小镇、大湖康养小镇、航空小镇、滨海休闲小镇,把红色、乡愁、休闲、康养等主题融入乡村旅游建设之中;推动美丽乡村与古村落古驿道、革命旧址、历史文化遗址等资源融合互补,串珠成链建设“红色+美丽村居”“古驿道+生态文化”“产业+湖光山色”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双区”旅游休闲康养“后花园”和红色文化传承体验区。涌现了新山村、温厝村、永红村等一批网红村,进一步打响了海丰红色旅游和休闲康养的乡村旅游品牌。
党建引领
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能不能选好带头人、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重大影响。
海丰通过全面摸底排查、考核评估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履职情况,对政治上靠得住、致富上有本事、共富上有思路的,支持他们履职尽责,给予表彰和激励;对能力和表现需要提升的,要加强教育培训,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对少数软弱涣散、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下决心坚决调整撤换。
2019年,海丰县有序对68名60岁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清退,目前已全部退出岗位。与此同时,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建设,实行“村推镇选县考察”的培养制度,储备了505人的支部书记后备人选。深入实行农村“人才回乡计划”,深化“村官学历提升行动”,拓宽选优配强渠道,创新方式选贤任能,注重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县镇退休干部等群体中动员培养优秀党员担任村支部书记,优化带头人队伍结构,以“头雁”工程带动形成强大的“头雁效应”。
根据省委连续5年每年将选派1000名左右优秀党员干部到全省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决策部署,海丰结合本土,认真抓好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切实把思想政治好、道德品行好、组织能力强、有培养前途、愿意和适合为农村基层工作服务的优秀党员干部选拔出来,安排赴农村担任第一书记;同时加强对第一书记岗前培训和实践培养,不断增进他们对农业的认同感、对农村的归属感和对农民的亲近感,提高“三农”工作能力和水平。
在前期排查督导、查漏补缺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村“两委”换届“回头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村级换届工作成果。进一步加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着力解决个别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线实践
山区村实现美丽蝶变
在位于海丰县北部7公里处,粤东沿海第一高峰莲花山坐落于此,若用无人机从高处俯瞰,山峰周围的山林组合起来状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
相比远处山峰的林寂静、雾缭绕,莲花山山脚的莲花村则热闹许多。一辆辆大巴从公路驶进村里的停车场,一个个游人在茶艺体验一条街品茗茶香,一间间农家乐充满着人间烟火气,这个有1100人常住人口的行政村,通过大力发展种养业和旅游业,正实现生态产业融合互促。
“刚开始想发展旅游产业,整治人居环境的时候,许多群众不理解,大家都在想为什么平白无故要把我的房子拆了呢?”莲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温乌说,莲花村是典型的山区村,过去的房屋大多是依山而建,既不美观且有受到泥土滑坡威胁的危险。
为了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也为了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委干部积极做通群众思想工作,通过先做一批,示范一批的办法,调动村民修建自家房屋的积极性。如今,莲花村不仅完成了人居环境整治,更从中打造了一批民宿、农家乐,带动本地旅游产业发展。
“现在,家家户户有美丽房屋,男女老少都能安居乐业,谁还会说不好呢!”温乌说,下一步莲花村将继续以“生态+产业+文化”为发展思路,紧抓茶业与旅游业,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描绘幸福乡村新图景。
■线路介绍
海丰湾区红色文化体验示范带,以“红色文化”为核心,以红色文化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生态休闲体验为特色,串联红宫红场、红色文化街、丽江公园、新山村等鹿境片区、黄江河碧道、赤山约、彭湃故居、海丰总农会、非遗文化公园等景区景点,打造全国重点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全省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精品线路标杆,全线长23.3公里,覆盖8个行政村、1个社区、46个自然村,受益人口4.5万人。
海丰坚持“因地制宜、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可憩可游”的原则,把散落在乡村的精品、亮点串点成链,保护性开发建设红色、绿色、古色和土色高度融合的“红色+生态+民俗+康养”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打造四大亮点——
对红宫红场、彭湃故居景区和红色文化街进行配套完善、提质升级,加快新山村整村报批4A级旅游景区步伐,打造红色景区、红色村亮点。
以新山村为核心,整合提升新南、池口、新北、新东,创建集红色文化体验、乡村生态休闲于一体的鹿境示范片区打造示范片区亮点。
推进各村道路系统梳理与景观提升、新山村红卫山环山绿道,以及黄江河碧道景观建设,打造乡道、古道、绿道、碧道亮点。
推进新山村北京中关村水培蔬菜基地、万亩优质稻种植示范基地、观光农业基地建设,打造特色产业产品亮点。
深挖“红”“绿”两大资源——
立足擦亮“彭湃故里、东方红城”红色品牌,加大对示范带沿线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红色旧址的挖掘保护、开发利用力度,建好红色景区,讲好红色故事,绘好红色图景。
围绕“一村一景区、一处一景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特色村落建设、道路景观提升、农房风貌升级、美丽庭院建设,强化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融合自然生态资源,把一个个美丽乡村盆景串联成一片片风景。
力促产业融合发展——
聚焦都市型现代化精品农业、农村电商和乡村休闲旅游主攻方向,重点发展以新山油占米为主的绿色生态农产品,打造以新山村红色文化长街和民宿、农家乐为载体的乡村旅游经济,构筑网络直播等“名特优”农产品销售平台,形成集红色教育、观光旅游、生态体验、住宿餐饮、购物消费一条龙产业链,带动示范带沿线产业高质量发展、群众增收致富。
文/图:韩安东
新闻推荐
万松园小学三年级指导老师吴沙鸥每个人都有名字。名字里也许饱含着长辈对自己的期待,说不定还藏着一个故事呢?看看下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