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紧弦加把劲 巩固帮扶成果 公明街道对口帮扶汕尾市南门外村彻底脱贫
▲南门外村莲藕特色产业园项目,通过产业帮扶,发挥造血功能。
▲南门外村党群服务中心。
五月的汕尾市南门外村,炊烟袅袅,村前的泥泞路早已变成宽阔的水泥路,50KW光伏发电站成功并网发电,南门外村党群服务中心建成,散发恶臭味的水塘已变成生态莲藕产业园……一项项扶贫项目完工带来的收益让当地村民走上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之年,要铆足干劲撸起袖子加油干!”自2016年5月公明街道扶贫工作队进驻南门外村以来,街道主要负责人每年都要赴南门外村调研对接两次以上,街道累计投入扶贫资金890多万元。工作队以民生项目、产业帮扶、党建引领、消费扶贫为重点,开展15个帮扶项目。2019年南门外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223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6051元增加到2019年底18274元,已实现彻底脱贫。
兴建基础设施 帮扶改善民生
“感谢公明街道的真心帮扶,让我住上了新房子。”梁文英高兴地说。梁文英今年84岁,属于低保贫困户,患多种慢性疾病,一人在家,生活难以自理,经济上也没有收入来源。她家的房屋由于年久失修,屋顶漏雨,阴暗又潮湿,严重影响生活居住。自2016年6月公明街道推行街道领导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制度后,梁文英由公明街道党工委书记挂点结对帮扶。公明街道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了解她的情况后,协调资金4.5万元帮助她家修缮房子,于2017年12月建成水泥砖房,解决了梁文英的住房问题,也让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了保障,进一步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公明街道不仅重视南门外村经济改善,同时也关注当地群众的生活品质,先后投入23.8万元改造全村自来水管网,彻底解决南门外村安全饮水问题;投入13万元为南门外村安装治安监控系统覆盖全村,改善村里治安环境;投入30万元修建排污沟,彻底改变以前污水横流、臭气扑面的现象;投资建设村内道路,实现全村道路硬底化等一系列民生项目帮扶,解决南门外村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保障当地群众的生活品质。
打造党建阵地 精准引领扶贫
“现在党群服务中心建好了,看到飘扬在党群服务中心的党旗,内心充满了信心和干劲。”南门外村党员何可财说。公明街道援助前,南门外村没有党群服务中心,仅有由两间小平房构成的面积不到50平方米的公共服务站,承担着全村563户2994人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以致当地群众办事非常不便。公明街道深知党建在引领扶贫、服务扶贫、推动扶贫方面的重要作用,了解具体情况后,投入103万元帮助南门外村建设一栋5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让群众困难有地说、求助有处去。该党群服务中心已成为汕尾市新建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并在汕尾市全市推广。
“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来到村里,大家都"监督"我工作。当地"两委"干部和全村60名党员在看着。那时就坚定"我是党员我先上,脱贫攻坚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信念。”公明街道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黄庆阳说:“从道路硬底化、自来水管铺设、50KW光伏发电项目,到莲藕特色产业园项目。我和南门外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做村民思想工作,一次不行再去一次,白天没人在家晚上再去,向村民耐心讲解各个扶贫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最终取得村民的认可和支持,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特色产业扶贫 发挥造血功能
村子前的一片水塘种满了太空莲藕,荷花竞相绽放。看着这近55亩的荷花,村民何汉盛感慨道:“很难想象,两年前还是一片臭水塘呢。”南门外村莲藕特色产业园项目于2019年8月建成。该项目占地近55亩,种上了太空莲藕,利用南门外村成立的合作社平台,打造“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模式,有观景平台、环园绿道、栈道等设施,结合旅游观光,形成具有特色品牌的生态莲藕产业园。据了解,种植莲藕一亩地每次可产1500斤左右,一年可收获2次,一年一亩地产量约3000斤,按市场收购价每斤4元计算,除去种苗、肥料、人工等运营成本费用,预计每年大约可为贫困村带来纯利润20万元左右的经济收入,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
南门外村党总支部书记刁胜伟告诉记者,驻村工作队用心用情推进村里扶贫工作开展,并在学习教育、医疗养老保障、住房改造、民生改善、就业帮扶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具体举措,助力贫困户集体稳定脱贫。
目前,公明街道党工委进一步部署对南门外村的对口扶贫工作,将继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把扶贫项目发展好,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要求扶贫工作队绷紧弦、加把劲,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检验,扶贫工作扎实务实,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光明新闻记者 俞冰传 通讯员 杨鹏 袁小平 黄庆阳/文 记者 管强/图
新闻推荐
广州嘉新陶瓷厂厂房清拆现场本报讯(记者钟迪扉文/摄)4月15日,永宁街重点项目办、城管执法队等部门联合对广汕铁路项目永宁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