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有了夜间免费辅导班 汕尾市陆河县河口镇正在试点,计划全域推进

南方农村报 2019-10-21 10:08

南方农村报记者肖婉琦

见习记者孔婷婷赵宇

夜幕笼罩村庄,村口的党群服务中心大楼灯火通明。

二楼会议室窗边,朱小超(化名)贴着玻璃,如小猴子般挠挠头,又从缝隙里探出脑袋,瞥一眼楼下的广场舞。被发现开小差,他咧嘴一笑,迅速缩了回去。此时,会议室里其他20多名小学生或在写作业,或在阅读课文,或在窃窃私语。

每周一至周五19时至20时30分,汕尾市陆河县河口镇高潭村党群服务中心悄然化身为留守儿童免费辅导班。高潭小学27名留守儿童当中,朱小超是最让老师头疼的“捣蛋王”。过去,他放学后不是骑车四处晃悠耍闹,就是窝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功课总被他抛在脑后;如今参加辅导班,他至少能跟着其他同学一起做作业了。

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办夜间免费辅导班,开展“补位教育”,是河口镇委镇政府今年部署的一项民生工作。6月,高潭村率先启动;9月,新华村、大塘村、北中村等陆续开班;但也有些村未能“动起来”。留守儿童免费辅导班如何在村里落地,实际效果怎样?近日,南方农村报记者走访了河口镇多个行政村。

试点办免费辅导班

弥补隔代教育缺陷

为留守儿童开设夜间辅导班,源于一位村支书的提议。“村里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把孩子留给老人带,但隔代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河口镇一位吴姓村支书感慨道,“老一辈的知识水平有限,没法辅导小孩学习,加上手机普及,很多学生晚上在家里打游戏、看视频,没心思做作业。”今年春节期间,他与部分返乡家长座谈时提议开设夜间辅导班,由家长自付费用20元/生/晚,众人一致同意。3月初,村里请了两位代课老师面向低年级开班,有20多名学生参加。

河口镇有关领导调研时获悉此事,有感于留守儿童家庭对“补位教育”的需求,为留守儿童开办免费辅导班一事很快被提上议程。

高潭村率先响应落实。“村里修路修桥,外出村民都慷慨资助。给留守儿童办免费辅导班,能让村民更加安心地在外挣钱,当然要全力配合。”村主任朱统灵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去年新建成的党群服务中心紧邻小学,宽敞的会议室足以容纳几十名学生;但物色一位合适的辅导老师却不容易,“晚上要有空闲时间,最好住在村里,还要自愿无偿服务”。

64岁的退休教师朱锦频成为最终人选。“教书多年,我习惯跟孩子打交道。退休后住在村里,白天就是种种菜、带带孙女,晚上看电视消磨时间。”朱锦频说,“闲着也是闲着,就在精神层面上为外出家长排忧解难吧。”

高潭小学校长王石东告诉记者,根据摸底统计,全校150名学生,父母双方外出的留守儿童有27名。6月10日晚,高潭村留守儿童免费辅导班正式开班,来了25名学生。

消息传开后,父母一方外出或父母晚上在河口工业园区工作的部分学生家长,纷纷提出让孩子参加。第二天晚上,辅导班来了50多个孩子,第三天晚上超过了70人,“最多的一次有80多名学生”。由于管理压力较大,朱统灵提出,原则上只允许留守儿童参加。如今,辅导班的学生规模稳定在30人左右。

朱锦频请村里76岁的退休语文教师朱炳球一起帮忙,他则以教数学为主。但他坦言,如今教材改版、知识更新,两人辅导起来有些吃力,“英语问题更是答不上来”。

“最头疼的还是学生的安全问题。”朱锦频指出,有些学生住得远,晚上自己骑车过来,“要是有个万一,责任谁来承担?”他希望镇政府和村委会帮忙解决这一问题。

乡贤企业出资赞助

全域推进仍存瓶颈

高潭村成功办起留守儿童免费辅导班,吸引了当地不少镇村干部和外出企业家前往参观。6月12日晚,广东三溪教育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溪教育公司”)总经理、新华村乡贤朱乃强到现场体验后颇有感触。“镇村干部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推动,我们都看在眼里,也会尽力支持。”

“虽然锦频老师不求回报,但全域推进免费辅导班,不能仅靠教师情怀。”在河口镇党委书记叶涌华看来,缺乏运营的公益事业是不可持续的,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建立长效运营机制更为重要。“三溪教育公司将为留守儿童免费辅导班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在河口镇委镇政府的统筹下,7月1日,三溪教育公司党支部全域推进河口镇留守儿童免费辅导班签约仪式顺利举行。朱乃强表示,给予辅导教师补助100元/晚,“至于上课场地和教师人选,就由村里去安排落实”。

“场地和师资都不好解决。”有些村干部犯了难。9月开学之际,全域推进计划并未如期取得较大进展。记者走访了解到,有些村党群服务中心空间有限;住在村里的退休教师年纪偏大,身体条件欠佳;对于在职教师而言,课后辅导一来加重工作负担,二来有违规之嫌。“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让部分校长在考虑提供场地时踌躇不定。

村校合力“动起来”

解决场地师资问题

非编教师成为相对合适的人选。9月中旬后,新华村、大塘村、北中村等陆续办起了留守儿童免费辅导班,聘请的均是村里的代课教师或民办学校教师。

“村里的退休教师都超过70岁,只能动员小学代课教师。”新华村支书李红伟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暑假前村委召开动员大会,当时并未谈及补贴,80后语文教师谢碧粘就主动请缨。“如果抽出我一人的时间,能让这些孩子有所进步,也就值得了。”她从邻村嫁入新华村,代课已有十余年。

据新华小学统计,就读学生中,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的留守儿童有81名。“学校附近就是村委会闲置的旧办公楼,可以作为辅导班场地,但二楼会议室最多只能容纳40人。”李红伟想了个办法——让学生分批参加,“本月每周一三五由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参加,每周二四由四五六年级的参加,下个月再对调过来。”新华小学另一名代课教师郑春丝也参与辅导,负责中高年级班;谢碧粘则负责中低年级班。

张小苗则毛遂自荐成为北中村的辅导老师。她曾在博罗县一所民办学校教了8年小学数学,前两年为了孩子回到村里。“我有教学经验,晚上也腾得出时间,就想尝试一下。”北中小学提供场地,她与语文代课教师佘琼华搭档辅导学生。“除了部分居住较远的,很多家长都愿意送孩子过来。”

“关键要动起来,后续再摸索完善。”叶涌华指出,只要本着关爱留守儿童、服务群众的初心,学校提供场地、在职教师提供辅导并不成问题。“学校应通过改善管理来解决夜间开班可能产生的问题,而非一味害怕担责;对于积极响应的辅导老师,要给予表彰。”教师节前夕召开的全镇教育大会上,朱锦频被授予“特殊奉献奖”。

协议厘清安全责任

为孩子培养好习惯

新华村留守儿童免费辅导班开班后,每晚有30多名学生参加。

9月23日20时45分,接送孩子的家长陆续到来。“开班前我们就与家长签订了承诺书,让家长按时接送孩子,厘清了责任。”另外还有学生签到签退、请假等制度。据了解,高潭村、北中村的辅导班也落实了安全协议,大塘村将借鉴相关经验。

等待接送时,一名家长反映,家里两个孩子分别读二年级和四年级,晚上大娃上辅导班时,小娃在家没有伴,不肯好好写作业,李红伟便同意其让两个孩子同时过来。“虽然条件有限,也要尽量照顾一些实际需求。”在他看来,辅导班既然办起来了,就要尽力做好每个细节,不能“走过场”“一阵风”。

一位阿婆告诉记者,她的孙子读三年级,之前在家里总是边写作业边看电视,经常拖到零时才完成作业;参加辅导班后,21时下课前能完成大部分作业,约22时就能上床睡觉。

“所谓辅导班,更多在于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目前来看是有效果的。”新华小学校长吴木轩说。李红伟认为,把辅导班坚持办下去,未来一定能影响更多孩子,产生更大效果。

新闻推荐

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0日下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营造有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