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关注 许固令:“快”的背后是“慢”的积累
许固令
6月23日-8月31日,由中共汕尾市委宣传部主办,汕尾市文联、汕尾市美协承办,山海艺术馆协办的许固令艺术作品展在广东汕尾举行。许固令以戏曲人物脸谱画闻名于世,他用东西方文化元素相结合的手法进行创作,包括一大批花卉风景画作品,风格独特而鲜明。今年已76岁的他仍孜孜不倦,探索创新——
资良:您曾有过30多年的海外游艺经历,这段经历对您的艺术生涯有何影响?
许固令:1980年,我到了香港,拜访了林风眠老师,他鼓励我走自己的路,鼓励我去世界各地学习艺术,不久我开始了我的游艺生涯,这一走就近20年。期间游历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旅居时间都超过一年以上。1997年,香港回归,我回到香港,长期居住在广州。
在外游艺的这些年,有机会进入各个国家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和画廊参观学习,饱览了众多名家名作,对西方艺术和各地区艺术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这使我在个人的艺术创作上有了更为丰富的知识,艺术视野也更为广阔。
资良:有人认为您的艺术成就在于创新,对于国画的创新,您有何体会?
许固令:在中国绘画创新方面其实有两条路,一条是以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等画家为首的在传统绘画本身内进行革命,另一条是以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画家为首的通过吸收西方艺术来与传统绘画进行融会贯通,创造出新的精神面貌。这两条路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我通过二三十年在海外生活和学习,经验告诉我,我更适合走第二条路,用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相结合的方式作为我的艺术创作道路。不能一概否定传统,不能全盘西化而丢失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还是要以东方艺术作为核心和根本,吸收西方可借鉴的东西。没有根基的全盘西化,谈中国画创新也就没有意义了。在我的作品中,我用了大量的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戏曲文学与古典文学作背景,在不断的学习中把它们融入到我的作品中来。我的每一张脸谱都不一样,不重复,千变万化。脸谱画的创作也是我成长过程的体现,从舞台写实半具象,抽象,最后到离开舞台,变成纯粹的对人生百态的一种自然表达方式,一种对美学理念的追求以及个人情绪的宣泄。我一直以为艺术本身就是变化的、随性的、自由的。
资良:您最早是以现代书法闻名于世,对于现代书法,您做过哪些探索?
许固令:我最早在美院附中,麦华三老师负责我们的书法教育。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很多博物馆、艺术馆、影剧院都收藏了我的书法作品,一些知名杂志的封面题字、各类艺术招牌、展览招牌也请我书写。一直写到今天,我天天都在写字,几乎没有停止,通过对历代书法碑帖的临摹和研习,我在书法艺术上形成了一定的个人风格。我的很多脸谱作品中都融入了书法的题款来作为画面的补充与结合,也可以从书法的角度来理解与欣赏我的脸谱画。
资良:有人说,画一幅画如果超过20分钟,就不是好画了。对此您有何见解?
许固令:画画速度快只是对创作形式上的理解。我的作品大多数情况下是一气呵成的,连续不断地在1个小时或半个小时之内完成一幅作品。作品的好坏不在于创作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是否能够表达自我,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美感。工笔画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因为它有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需要长时间去勾勒与渲染。但作为一个大写意的画家,我的艺术形态需要我快,停下几分钟就是个问题,效果就大打折扣,只有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而一些丈二的大画,我要花几个小时才能把它画完。广州艺博院收藏了我的一张20多米长、1.7米宽的书法,我写完才用了不到两个小时,但这背后有我60年书法功力的支撑。“快”的背后是“慢”的积累,60年不断的努力,练就了这种功力。
□资良
新闻推荐
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概念城市设计效果图之一日前,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举行2019年重点投资项目集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