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之约:大湾区憧憬下擘画三年之变深汕合作区将狠抓高质量发展,力争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摘要]深汕合作区将狠抓高质量发展,力争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5月9日,建设中的深汕湾科技城。
5月16日一早,在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小漠镇的施工现场,4台挖掘机挥舞着臂膀,标志深汕合作区69个重点投资项目集中开工启动,总投资约为535.15亿元。启动仪式上,深汕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说,实现揭牌成立的深汕合作区进入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时期。“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是要把深汕合作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2011年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深圳、汕尾两市共同推动,创建深汕合作区,要在此试验区域协调发展的“深汕样本”。2017年9月,深汕合作区纳入深圳第“10+1”区管理体系,去年12月16日,揭牌“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和“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体制机制再优化,开启深圳全面负责建设管理的新时期。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如桂先后多次调研深汕合作区,并就合作区规划、建设、发展提出高标准要求。今年3月5日,在多次调研考察合作区后,王伟中对合作区工作作出专门批示,要求“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坚持规划引领,坚持最高标准,坚持提质提效,全力推进全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把合作区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
深汕合作区进入“深圳时间”,其开发建设的进程明显加快。今年3月发布《深汕合作区2019年工作要点》和《深汕合作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简称《三年行动计划》)。随后不久,深汕合作区11个新设机构集中揭牌亮相。
8年的时光飞逝,破土动工的农田、拔地而起的高楼、向海而生的港口……日夜流转间,深汕合作区悄然改变了城镇的轮廓。在其官方的规划布局中,围绕“一心两轴三带四组团”和“东南西北中”五大组团产业展开,这块土地的命运正在被改写,巨变的幕布已徐徐拉开。
深圳加持,改变正在加速
深汕合作区的小漠渔港是当地知名的渔港码头,当前正值伏季休渔期,一艘艘木质小渔船静静地停泊于港湾内,不见往日的繁忙景象。不远处,深圳港小漠港区一期工程2个10万吨级通用泊位和1个5万吨级工作泊位正在加快建设,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从小码头跨越到大港口,在小漠发生的故事,是深汕合作区发展的生动缩影。
进入伏季休渔期,深汕合作区小漠渔港不见往日渔获交易的繁忙景象,相比平时难免冷清了一些,渔港旁边是当地居民建起的两三层小楼,有小朋友在家里呆不住的,家长便领着来到渔港,看看停泊在家门口的渔船。近海渔业资源日渐枯竭而劳作辛苦,捕鱼这一祖辈赖以谋生的行当,如今的年轻人已经不大愿意从事了,事实上,随着深汕合作区开发建设的加快推进,现有的渔民未来或许也将面对转产转业的抉择。
2018年12月,深汕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揭牌,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调整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这是深汕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的标志性事件。在外界看来,体制机制调整于深汕合作区而言,无异于开启了凤凰涅槃的新征程。
巨变的幕布已徐徐拉开。近日,深汕合作区举行2019年重点投资项目集中开工暨小漠湾文旅小镇启动仪式,由广东深汕华侨城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小漠湾文旅小镇(首开区)正式起航,项目将对小漠片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力争打造国家级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根据《深汕特别合作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小漠所在的深汕合作区南部组团将打造新兴海港商贸区和滨海生态旅游区,未来3年,小漠湾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国际邮轮游艇港、深圳港小漠港区等重点项目将加快推进。
就在小漠渔港的不远处,深圳港小漠港区一期工程2个10万吨级通用泊位和1个5万吨级工作泊位正在加快建设,项目由盐田港深汕港口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和运营。根据《深汕特别合作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未来深圳港小漠港区将力争打造成粤东地区最大的综合港区,深汕合作区还将依托深圳港小漠港区,推动港口商贸和物流产业集聚发展。
深汕合作区468.3平方公里土地位于沿海地区,适宜建设用地达到145平方公里,山、林、海、河应有尽有,坐拥良好的资源禀赋却长期未很好开发利用。成为深圳第“10+1”个区后,有了深圳多方位、大力度的加持,在小漠,在鹅埠、鲘门、赤石,改变正在加速。
踌躇满志,力争3年大变样
如今的深汕合作区踌躇满志,深汕合作区提出了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的目标定位,而作为“施工图”、“任务书”,《深汕特别合作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已经于今年3月印发。
深汕合作区将按照“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平台带动、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打造“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运用”的发展模式,重点从实体经济、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生态建设、发展惠民和党的建设等6个方面狠抓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由深圳调往深汕合作区工作的一位干部认为,深汕合作区正在发生的很多变化,以往是难以想象的,体制机制调整后,政府投资力度加大,深汕合作区交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配套的推进非常快,政务服务体系、营商环境再造也已启动,向外界释放了明确的信号,大大增强了社会各界对于深汕合作区发展的信心,企业纷至沓来并加快加大投资是印证。
这位干部认为,深汕合作区会和深圳一样是开放包容的,这将会吸引企业和人才到此发展,因为合作区原常住人口规模并不大,未来更多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而大量干部、行政事务员也是来自深圳,来自全国各地。依托深圳,深汕合作区站上了一个高的起点,包括过去40年深圳快速发展积累的很多的经验都可以为深汕合作区所用。
《深汕特别合作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勾勒了深汕合作区的未来之变。就经济目标而言,到2021年,深汕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15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0亿元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以上。单位GDP能耗、水耗、碳排放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增加值率保持在30%以上,全区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动力明显提升。
目前深汕合作区的经济总量还不大,在深圳整个经济大盘子中所占比例还很低,但深汕合作区的发展蓝图和实施路线图已现雏形,深汕合作区正在寻找动力,激发活力,奔跑在追梦的赛道上。
厚积薄发,用发展的眼光看深汕
沿着深汕合作区的主干道深汕大道,可以看到截然不同的建筑印记。当地人建起的老房子多只有三四层,经过岁月的洗礼朱颜已改。一路之隔,一个个新建的产业园区正在重塑新城的颜值,东部大厦、绿地中心等地标性建筑正拔地而起,刷新新城的高度。而深汕大道本身,由于还处于分段扩建提升中,不同区段的道路条件也完全不同。
深汕合作区从基础起步,开发建设难以一蹴而就,需要用更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是许多当地干部和居民的共同看法。
以规划为例,体制机制调整后,深汕合作区总体规划、“一心两轴三带四组团”空间规划以及综合交通、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重要专项规划,需要时间去编制完成,以求通过高水平高标准规划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交通方面,广汕高铁、深汕高铁、深汕第二高速、深汕第三高速、深汕城轨、深圳港小漠港区等重大外联交通项目,以及“五横六纵”内部骨架路网和各组团内部市政道路等需要时间去落实建设,以求构建外畅内达的综合交通网络。
而在产业发展方面,深汕合作区规划布局机器人、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生物科技、港口贸易与物流、海洋科技装备等重点产业,需要更多努力去形成创新生态链、产业生态圈,夯实经济的基础。
在深汕合作区,一条条狭窄的乡间小路被改扩建为宽敞的市政道路,传统农业用地转身建起了一个个现代产业园区,新与旧的对比诉说着深汕合作区的改变,而改变仍在进行。深汕湾畔,涌动的春潮蕴藏着砥砺前行人的澎湃动力;圳美绿道,巍峨的群山铭记着开拓创新者的使命担当。
按照“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平台带动、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深汕合作区正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攻坚突破,人们期待着它的厚积薄发。
目标
“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是要把深汕合作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深汕合作区将按照“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平台带动、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打造“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运用”的发展模式,重点从实体经济、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生态建设、发展惠民和党的建设等6个方面狠抓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采写:南都记者王睦广见习记者程洋
摄影:南都记者刘有志顾威
新闻推荐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帮扶汕尾市大化村 贫困村换新颜 艺术家进乡再添“靓”
■11名青年艺术家为大化村献上一幅20米壮阔山水画。新快报记者郭晴/摄新快报讯记者代国辉报道4月23日,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