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惠侨安居工程”,仲恺潼侨旧貌换新颜 发力高端产业 产城人融合发展

南方日报 2019-05-14 10:58

新建成的侨安花园安置了大量归侨及眷属。刘光明宝摄

作为惠州两大侨镇之一,仲恺高新区潼侨镇现有归侨及侨眷4000多人。近年来,随着“惠侨安居工程”的实施,大部分归侨及侨眷已从原先低矮的旧房搬入新建小区的楼房。与此同时,潼侨镇着眼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了一批高端项目,以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刘光明宝

小房变大房,平房变高楼

近日,记者走进潼侨镇原潼侨五队,30多户低矮的平房被齐人高的野草包围,多处可见残垣断壁,只有小猫在树下打盹。很难想象,这便是很多归侨以前住的地方。如今,他们大部分已搬进了不远处新建的侨安花园小区。

在侨安花园,黄瑞丰夫妇正精心制作九层糕、糯米糍,这种带有印尼风味的糕点成为他们那段特殊经历的印记。1964年,黄瑞丰从印尼回国,先在陆丰华侨农场,1990年才来到潼侨。

最初,他们的平房只有46平方米,要住4口人。为节省空间,他们还另外加建了一间厨房,“要不然根本没法住。”妻子李梅英提起以前的生活环境,眉头皱起:“那时到处是黄土路,不管是走路还是骑车都容易摔跤。”

2015年,在潼侨“惠侨安居工程”政策的推动下,他们只花了一万余元便住进了108平方米的楼房,有客厅、卧室、厨房和卫生间,阳台上还种了几十盆小花。黄瑞丰说,以前在当地工厂打工,如果纯粹按商品房价格标准,根本买不起这样的房子。

如今,两人空闲时便去附近的公园跳舞健身、散步。“现在路也好了,楼房也多了,要是树再多一点就好了”,李梅英说。

不远处的另一栋楼里,80高龄的陆超允正和朋友在家里悠闲地品茶。他是上世纪70年代末从越南回来的,由于当时条件不好,只能6口人住在36.8平方米的平房。2009年,花了6.9万元之后,他住进了这栋3层的楼房。几个儿女有的在国外工作,有的在国内创业。陆超允的言语间流露出几分自豪。

建成1126套安居房

潼侨镇党委委员黄志珊介绍,归侨原有住房大多是上世纪60年代用三合土筑成的矮小平房。2003年潼侨设镇时统计显示,当时归侨居住的危房面积达3.7万平方米,占归侨住房总面积的72%,亟需进行改造或重建。

2005年,潼侨启动归侨危房改造,高起点、高标准、多层次实施“惠侨安居工程”。已累计投入4亿多元,分三期建设了1126套安居房,总占地面积7.65万平方米,包括一期新侨花园、二期侨安花园、三期侨安高层公寓,现已全部交付使用。

对符合条件的归侨户,按照以房换房和自愿的原则,自筹一定的款项可安置一套相应大小的安居房。

黄志珊认为,引导归侨集中搬进新建的安置房,可以让他们住上宽敞舒适的洋房,告别危房。同时,也有助于社区管理,加强归侨之间的沟通交流,改善了城乡环境面貌。

目前,城市面貌仍是潼侨转型发展的“短板”。接下来,潼侨将重点围绕陈潼大道、新华大道、环侨路等外联主干道,通过实施“穿衣戴帽”、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全力提升镇中心区整体形象。并加快侨光路、侨兴路等主要道路的改造步伐,完善地下排水、人行道、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进一步优化镇中心区交通路网。

推进“狮子型”“大象型”优质项目落地

正是通过这些措施,潼侨拓宽了产业发展空间,正在着力催生一批新兴产业,以实现产城人的融合。

就在陆超允原先的住址上,他和老邻居们使用过的地块已“脱胎换骨”,建起了TCL华星光电模组工厂,它为深圳华星光电的高世代面板线做配套模组,从而打造一个高端的新型显示产业。惠州华星项目计划投资96亿元,预计2019年完成一期建设,年产面板4000万片。如果推进顺利,到2021年二期建设完成时,可实现年产面板6000万片。

黄瑞丰夫妇原先所在的潼侨五队住宅区,则作为潼湖生态智慧区创新与总部经济区的储备用地,今后将迎来一批高端的科技创新型项目。

潼侨镇副镇长曾汉青介绍,包括TCL华星光电模组等在内的一批项目,不仅为潼侨的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而且吸引了不少当地居民就业,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大项目发展的同时,潼侨也在积聚创新因子,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落地和孵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目前,该镇有规上工业企业44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建成了协昌、涛盛企业加速器,面积达11万平方米,建成了面积4.9万平方米的民营孵化器。同时,该镇还支持鼎智通讯、杰希智能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现已组建镇一级的国有企业侨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正在推进建设侨创大厦,把它打造成企业科技研发、产品展示的新平台。

2019年,该镇将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大关。按照仲恺区“2+1+X”现代产业体系方向,在承接深圳、东莞溢出产业的同时,注重推进“狮子型”和“大象型”优质项目落地,大力推动英唐光电、艾捷莫科技等重点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投产,打造一批经济新增长点。

■观察眼

产业培育是潼侨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潼侨通过引进一批重点项目,经济社会取得较快发展。2018年,潼侨镇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8亿元。这一数据和潼侨过去相比,无疑有很大的进步。但如果放在仲恺乃至整个惠州的镇域经济体来看,潼侨仍属于不太发达的地区,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经济。

潼侨是惠州的侨镇,曾先后安置来自越南、印尼、缅甸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归侨,现仍有归侨及眷属4000多人留在这里。如今,低矮的平房换成了楼房,面积也大了许多,绝大部分归侨和眷属居住环境大为改善。但从长远来看,潼侨的产业培育是当务之急,需通过培育若干重点产业来带动大发展。当然,潼侨通过产业发展提升综合实力,反过来也会给归侨群体带来更多福利。

如今,仲恺高新区正在集中力量发展以智能终端、新型显示两大产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北斗、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产业为方向的“2+1+X”现代产业体系。其中,在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方面潼侨已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接下来,潼侨可围绕这一产业体系,选择若干细分领域着力引进一批高端项目,培育成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新项目要科技含量高、能耗低。潼侨既有的产业不多,省去了“腾笼换鸟”的麻烦和阵痛,可以直接引进更多高端项目。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潼侨的经济体量较小,这些新项目除了科技含量高,在产能方面也应达到一定的水平。通过建设一批高产能项目,做大当地的GDP体量。

目前,潼侨还有多个产业平台可以借力,包括潼湖生态智慧区、中韩产业园等。这些平台都匹配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潼侨如果能做好硬件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打造好软硬件环境,则有望借力这些产业平台择商选智,迎来一批优质项目,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新闻推荐

消除茅洲河污染源 长安“集中火力”清疏河涌每天清理垃圾两三百袋,计划9月30日前全面完成清淤工程

每天清理垃圾两三百袋,计划9月30日前全面完成清淤工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