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少军:开创刑侦资讯侦查破案新模式
榜样档案叶少军,男,1971年9月生,中共党员,现任深圳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六大队大队长。1998年,他自主研发了“反绑精英”系统,开始利用数据分析破案。2003年,组织研发了具有强大破案功效的“深圳CID”情报分析软件。屡屡在特别有影响的重特大案件侦破中发挥“杀手锏”作用,多次为陷入僵局的侦查工作打开关键突破口,成功侦破“2013特大绑架案”“LA1301专案”“5·08”“7·29”特大电信诈骗案等大量疑案、难案甚至“死案”。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南粤十佳卫士”“广东省优秀人民警察”“深圳市十佳卫士”“深圳市优秀人民警察”等称号。榜样寄语幸福和成功不是被人给予的,更不可能凭空得来,生活的真谛在点滴的奋斗和拼搏中,任何的不劳而获终将付出后悔一生的巨大代价。
深圳晚报记者 刘小涛
从汕尾市陆河县到深圳,距离约240公里,开车只需3小时,可他却用了20年。从籍籍无名的刑警到享誉全国的“捉影神探”,这条路上荣誉与责任相伴,他一走就是26年,并且还在继续往前走。他是深圳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六大队大队长叶少军。他的18岁没有成人礼,但他用坚实不息的步伐,为自己“加冠”。
勤奋是他的青春“底色”
误打误撞走上从警之路
皮肤黝黑、身材削瘦,与新闻报道照片中的一脸严肃不同,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叶少军爽朗、健谈、感性、平易近人。从叶少军的讲述中记者了解到,因为儿时家贫,他9岁才读一年级,18岁那年正值高中,他每天5点多起床上课,晚上当舍友都睡了,他就跑到学校的山坡前,借着户外的星光和周边房屋的灯光学习。他大约每隔半月回家一次,除此之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他的18岁,底色是勤奋,内容是学习。
1991年,20岁的叶少军高考发挥出色,被一所财经大学录取。正当家人都翘首企盼叶少军步入大学,一次陪考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那年堂哥赴深圳警校面试,他陪同前往,结果堂哥因身高不达标被拒,他却被警校看中了。如此这般,叶少军“误打误撞”地进入深圳警校,开启了自己的从警之路。
电脑“菜鸟”苦学编程
自主研发破案软件
1993年叶少军从深圳警校毕业,1995年开始进入深圳CID工作。面对每年数百宗案件,传统侦查方式让警方有点被动。一次偶然的机会,叶少军得知可以利用电脑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于是,他们请了一个软件公司帮忙开发。但是,由于程序员没有破案经历,开发出来的软件没办法契合办案需求,对电脑一窍不通的叶少军自学起了编程。程序语言、代码、命令……一切都太陌生,很多英语单词不认识,只能挨个查。就这样,打字极其不熟练的叶少军愣是用“一指禅”,敲出了一个软件,并取名为“反绑精英”。
第一次试用“反绑精英”,是帮香港警方查找嫌疑人的下落,结果嫌疑人藏匿的位置,立马在屏幕上显现。“反绑精英”首战告捷,叶少军不断给软件升级,也免费共享给同行使用。
其后,叶少军参与组建了全国第一支刑侦资讯侦查队伍,开创了刑侦资讯侦查破案新模式。实践证明,这套软件的运用给传统的破案手段带来了一次全新的变革,为全国公安侦查破案创造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该软件的诞生,得到了公安部、省厅和市局各级部门的高度肯定,外地公安机关纷纷前来学习取经。曾有一起持枪抢劫杀人案,公安部挂牌督办为“一号大案”,发生在陕西。远在深圳的叶少军应用“可视化情报分析系统”,仅用三天就锁定了该案的三个犯罪嫌疑人,他也因此被誉为“捉影神探”。
最初的“反绑精英”软件,更新换代到现在,形成“深圳CID可视化情报分析系统”和全国使用的“刑事侦查可视化情报分析系统”,从最初的针对绑架案的功能,发展到服务于抢劫、盗窃、命案等所有类型案件,以及治安防控、预判决策、交通疏导等多种领域。
荣誉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叶少军常年在一线实战,工作中无数次加班加点甚至熬夜通宵,平均每天分析各类数据2000多条。他经常一连几天甚至几周连续工作而无暇休息。他曾经一晚出现在6个现场,他曾经连续工作48小时没有合眼。
工作的艰辛和对家人的亏欠感,让他一度质疑自己的职业选择。让叶少军没有想到的是,女儿高考时作出了与他当年一样的选择,进入了广东警察学院就读,迷上了“破案”,在学校组织了福尔摩斯社团,每天分析案情。清明节假期女儿回家,对他说道:“我现在似乎能理解你了,任何时候遇到不平事,你都会挺身而出。”这句话让叶少军颇感欣慰,这也是他人生的注解。
新闻推荐
陆河是远近闻名的“青梅之乡”,不仅青梅产量大,而且还是一处赏梅胜地,境内梅园达20多万亩。每年1月是梅花绽放的时节。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