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言懿行两贤人 陆河东坑上屋村贡生彭光远彭上拨小记

汕尾日报 2019-01-13 10:59

□汕尾日报记者 沈洛羊

一般在县志有传的,不是功绩卓著,就是有嘉言懿行流传。乾隆十年版的《陆丰县志》上传的彭光远、彭上拨属于后者。近日,记者由陆河县东坑镇干部领路,探访了东坑镇上屋村的彭上拨故里,却意外发现另一名县志有传的彭光远同出于上屋祖祠。

和一般标明姓氏的祖祠不同,上屋祖祠系以村为名。记者在祖祠内看到“儒林名宿”“盛世羽仪”“德行可师”等多块匾额,都是对彭光远、彭上拨的赞美之词。乾隆十年版《陆丰县志》对彭光远的记载是这样的:“彭光远,字秋鹏,性孝友谦让。自游庠,督学两奖优行。念祖母庄氏孀节,遗腹生父有继,克勤于家,哀慕不已。兄光遂弟光选早死,抚侄成立,一如已子。天启四年领岁荐,崇正二年授琼山县训导,擢文昌教谕,两庠之士,无不悦服。直指陈公奖云:味道之儒。直指高公奖云:古貌古心,谦谦君子。升南雄教授。致仕,手著家训,禔躬善世,始终不辍,诚有道君子也。”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彭光远是晚明时人,他的功名是“岁荐”,相当于贡生。封建时代注重以孝治天下,彭光远的祖父早死,父亲是遗腹子,祖母孀居持节,给彭光远以重大的影响。彭光远的兄彭光遂、弟彭光选也早死,彭光远抚养众侄儿成人,和自己的儿子没什么区别。因此在士林中声名远扬。天启四年,得到长官的引荐,后来出任琼山县训导、文昌县教谕(教谕为正八品,训导是教谕的助手。),受到学生们的尊重、长官的夸奖。退体后,著作家训,修身养德,是一个有道君子。

网上讹传彭上拨系进士出身,《陆丰县志》明确记载其“雍正乙巳以岁进士任会同训导”,“进士”与“岁进士”一字之差,岁进士却是贡生。乾隆十年版《陆丰县志》对彭上拨的记载是这样的:“彭上拨,字东樵,先世江西,始祖彭延年官潮州刺史,遂卜居县之吉康都。父世鼎,幼孤,事母至孝。拨稍长,勉之成立读书,善属文。试童子时,阮明府得其文,大加叹赏,冠一军,以国士器之。弱冠补饩,试高等数科,举不售。雍正乙巳以岁进士任会同训导,秉铎称职,寻以引年乞休。居乡建祖祠、严族规、修先冢、置祠田、延名师教督子弟,士论多之。所著有《鹰顶山房集》《祇今集》《漫兴编》《海外编》《格言编》数种行世。”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彭上拔系清初时人。其先人彭延年是江西人,曾任潮州刺史,后卜居吉康都上屋村。彭上拨幼年丧父,对母亲非常孝顺。他读书非常刻苦,写得一手好文章。参加童子试时,当时姓阮的县令对他的文章大为称叹,录为第一名(秀才),并期许他成为国士。二十岁的时候,因成绩优异增补为廩生,可惜的是,接下来他没能考中举人。雍正乙巳(1725)以“岁进士”(相当于岁贡生)的身份任会同县的训导,十分称职。后来,彭上拔因年老引退,回到家乡定居,干了几件实事,即建祖祠、严族规、修先冢、置祠田,延请名师教督本族子弟。这些事情在封建时代都是正能量的,因此当时的士人提起他都要翘大拇指。

据陆河当地文化研究者幽壹考证,东坑镇新东村的古私塾“渐奎轩”,其大门石雕匾额“渐奎轩”及上厅悬挂的木刻匾“嘉会堂”大字就是彭上拔手书。清朝康熙三十九年(1699年),彭上拔与陈一虬、吴岳、许开邦等六十二名士人,公呈恳请建立“黄忠贞祠”,该祠为纪念同县乡贤黄易孤忠报国之气节而立。

另外,幽壹还提到彭上拔存世的题为《返家》的诗:“一路逢人说故山,乡音杂还往来间。连村猎酒贫居近,绕屋梅花久客返。儿女债多聊无乎,江邦风美好开颜。重看紫翠浮鹰顶,待我应教早闭关。”从“绕屋梅花久客返”一句可以推知,当时的陆河人家,房前屋后都栽有梅树。可见,陆河县荣膺“中国青梅之乡”称号,古来有之。

新闻推荐

陆河县老体协举行新年联欢会

近日,陆河县老体协举行新年联欢会,吹拉弹唱,展显该县中老年人体育活动带来的幸福生活。该县老体协以中老年人健身队伍活动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