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黄羌红军医院

汕尾日报 2019-01-06 10:59

●林煜琮

中午的阳光从屋顶照射下来,闪耀着一丝丝光芒,微风吹过,芳草萋萋,蒲公英头顶一个个白色的绒球随风摇曳,一条条朽腐木梁横三倒四在杂草丛中露出来,长满叶子的瓜藤随着竹杆子爬上瓦屋顶,院内残垣断壁,尚存的后座房屋破败不堪,门额上的“ 光前裕后”字体依稀折射出它昔日的辉煌。 触目所及,一片荒芜的迹象,岁月无情的感觉悄然而来。

这是黄羌圩下寨邱氏公厅遗址。昔时古香古色的客家大院,正中为大门楼,左右各有门楼出入,院内房间足有100间。 其建筑风格集格局大气与厚重之美,精工细致平缓柔和,气势非凡。

数十年弹指而过,红军医院黑灰色的断墙仿佛一直在述说着战火岁月的腥风血雨。我面色凝重,耳畔听着导游的解说,脑海中在思索,那时,红军是靠着怎样一种革命精神支撑着他们去战斗呢?

1927年10月,此时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革命战争。随着“八一”南昌起义南下大军在朝面山改编为红二师后,黄羌圩文昌庙成为它的指挥部,并在下寨村邱氏公厅设立军医处,招募医务人员,经培训后分派到朝面山和惠东中洞等后方医院。中共海陆紫特别委员会与海丰县委也在此合并办公,又将设在公厅的原黄羌农军临时医院扩大为红军医院。至此,黄羌地区成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 黄羌墟则成为党政所在地,集后勤、医疗服务为一体的战略重区。

迈着缓慢的脚步,徘徊在这一片废墟中,想象着一个一个房间中,这间是办公用的,这间放的是药品,药是什么药呢?这间是病房,没有有床呢?或者就是地上铺着稻草,上面铺席……

远方硝烟弥漫,不断传来激烈的枪炮声,那是红军战士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黄羌墟的路道上,人们陆续用担架抬来了伤员战士。邱氏公厅内,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不停走动,对伤员立即开展了抢救;鲜血从伤员伤口流出,湿透了纱布,他们小心翼翼地用绷带包扎着……

更多的伤员战士躺在病床上,坐在地上静静的养伤。

在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不论白昼夜晚,这红军医院白衣卫士始终战斗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想尽一切办法,上山采集草药,用木头、竹片、竹板制作简陋的医疗器具,与死神和病魔进行抗争。 随着局势多变,伤员日益增多,物资匮乏,但无论在如何艰苦的环境下,人们始终保障医院的运转,极力抢救伤员的生命,并把周围的房屋扩大成医院病房,在这里演绎出无数个治病救人的精彩故事。

古老沧桑的邱氏公厅,呵护过战斗中受伤的红二师党代表颜昌颐及众多的伤员战士,凝视过特委与县委工作人员深夜伏案工作的身影,也曾目睹了时任红四师参谋长的徐向前前来探望伤员那群情沸腾、温馨动人的场面。

跨出大门楼,回头望去,突兀的檐梁,在灿烂的阳光中,显得十分耀眼,焕发着光芒,似乎还在继续向后来人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走在黄羌镇的大道上,让激动的思绪慢慢舒展开来,看着两旁一座又一座崭新的楼房,整齐干净的街道,生意兴隆的商铺。浓荫蔽天的老榕树下,乘凉闲坐须发皆白的老人,嬉闹玩耍的孩子,那幸福妈妈喜悦的眼神,我突然一下子明了先烈们奋斗终生、把鲜血抛洒在这大地上的意义, 这源于他们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源于他们对人民无比热爱的坚定信念,归终结底就是为了人民的幸福!

多少年了, 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 风雨洗尽了这片泥土上的斑斑血迹,留下那一段段难以忘怀的历史,让后人瞻仰着,思索着……

新闻推荐

海丰赤坑镇下围村附近吸引一群群白鹭前来觅食、栖息

近日,海丰赤坑镇下围村附近吸引一群群白鹭前来觅食、栖息,展现一幅环境优美、和谐融洽的乡村画卷。有村民称,当地着力推进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