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与深晚共同经历无数激情燃烧岁月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5月13日清晨救援部队开赴灾区,深圳晚报当日中午即见报相关报道,彭凯为该报道通讯员。
彭凯,武警边防部队总医院政治部副主任。彭凯祝福语:九四创刊起星火,二十五载改革路。鹏城儿女最喜阅,双拥鱼水更重情。业界人称轻骑兵,勇立潮头唱大风。共与特区再创业,同谱时代新华章。
深圳晚报创刊那一年,我还是西北大学新闻系的学生,读大三时,我到西安晚报社会新闻部实习,怀揣着记者梦,时常跟着指导老师走南闯北、走街串巷地学习采写新闻。
1996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武警广东省边防总队驻深圳第七支队,虽然没有当成记者,却成了一名边防部队的宣传干事,自我安慰地想,战地记者也是无上光荣的。从此,我和深圳晚报就结下了23年的不解之缘。当年8月至12月,我们146名入伍大学生在盐田入伍军训。8月下旬的一天,深圳晚报记者赵青来探访大学生集训队,很快,图片新闻就见报了。我第一次成了报纸上的新闻人物,看到自己走队列、练拳术的英姿,还真让我这个学新闻专业的大学生新兵自豪、激动了好多天。
军训结束后,走上宣传工作岗位,拉开了我与深圳晚报许多记者、编辑“并肩战斗”的序幕。1997年香港回归,1998年官兵抗洪,1999年澳门回归,2000年跨世纪庆典,2003年抗击“非典”和边防管理服务转型改革,2008年粤北抗冰救灾、汶川抗震救灾、奥运会安保,2009年援藏执勤、抗击“甲流”,2010年亚运安保、玉树抗震救灾,2011年大运安保,2015年汕尾陆丰雷霆缉毒等行动,还有历届花市执勤,高交会、文博会安保执勤等,所有事件的报道都让我和深圳晚报越走越近。我和晚报的记者共同经历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共同见证了边防部队的发展改革和无上荣光,这也将成为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还记得,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归前夜,暴雨也来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我陪着晚报记者,骑着摩托车,背着照相机,像侦察兵一样,转战罗湖、皇岗、沙头角等多个口岸,采访官兵、群众护送驻港部队官兵进港,采访官兵执行交接仪式和边防安保任务,一直忙到黎明。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是全然不觉得累。
2008年5月13日凌晨,我和深圳晚报记者赵青、深圳商报记者林勤、深圳特区报记者李伟文等,与广东边防赴汶川抗震救灾救护队第一时间乘南航专机赶到汶川地震灾区,与参战官兵一起摸爬滚打、连续奋战20多天,第一时间报道了深圳官兵救援杨柳、卿静文、李春阳等学生的消息,第一时间报道了救援队转战德阳、都江堰、汶川和北川参与救援和重建的事迹,第一时间报道了救援部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接见的令人振奋的消息。一篇篇报道感动了整个深圳,激发了全城关注、捐助灾区的大爱之情。令人敬重的是,深圳晚报在灾后10年的每年5月12日前后,不间断地跟踪报道汶川灾区的重建情况和几个幸存学生的生活、成长情况,报道深圳社会各界和部队对灾区的关爱和援助,体现了深圳晚报人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担当。
拥政爱民第一旅、特区钢铁运输连、“铁兵”叶伟标、文明市民王永升、“战士的老干妈”陈伟红、特区爱民固边好医院、鹏城子弟兵的健康家园……一个个先进集体和个人,都是饱含拥军热情和人文情怀的晚报人用敏锐的视角、专业的眼光一点一滴地发现、挖掘出来的。一篇篇关于先进典型的报道感动了部队官兵和深圳市民,一个个先进典型也成了部队和深圳的一张张闪亮名片。
深圳晚报从历任总编辑到记者、编辑,多年来都是支边拥军的典范,都是知兵爱兵的亲人。从日常的探营采访到“八一”等专题策划,从年终的总结表彰到春节的守岁祈福,晚报人从不吝惜文字和版面,一次又一次地描绘边防军人的光辉形象,一次又一次地镌刻忠诚无私的军魂。
廿五载铁肩担道义,廿三年同行殊为荣。衷心祝愿晚报在下一个25年里,在业界更进步,在潮头创辉煌,与鹏城共腾飞,与祖国共圆梦。
新闻推荐
销毁现场汕尾日报讯(记者李济超)近日,陆丰市集中销毁一批非法组拼装及废旧摩托车。当天现场集中销毁的车辆是去年以来该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