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绪松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 全力支持 积极配合

深圳商报 2018-12-18 06:39

深圳商报记者 张惠屏

12月16日上午,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揭牌,未来将在深圳主导的全新体制下再出发。

面对这一新变化、新机遇,汕尾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绪松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汕特别合作区是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试验区践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改革精神的又一重要成果。在举国上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总结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重要时刻,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后正式揭牌,由深圳全面主导开发建设,标志着广东又一重大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实现了“广东样本”到“广东经验”的成功转变,体现了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政治担当和坚定信心。

杨绪松认为,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是广东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性决策,是广东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创新区域合作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全省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一次重大实践,也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战略构想的现实途径。这一决策部署,将推动合作区开发建设驶入快车道,也使得深圳空间扩展近23%,有利于缓解深圳用地紧张,加快深圳产业疏导,释放深圳新产业升级对周边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这对汕尾来说是一次革命性的变化,相当于把特区搬到家门口,有利于汕尾成为深圳纾解部分城市功能、转移产业生产环节的经济腹地,开启汕尾和深圳两市共赢发展的新模式。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揭牌,标志着合作区这块“飞地”正式纳入深圳版图,是深圳汕尾两市可喜可贺的一件大事。深圳正按照“10+1”的模式,对合作区进行新的顶层设计、资源配置和规划建设,打造深圳经济功能区、区域合作发展示范区、自主创新拓展区、粤港澳大湾区辐射节点区。长期以来,汕尾是国家、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践行者、参与者和得益者,是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建设的亲身见证者和积极推动者,我们坚决拥护、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支持、积极配合深圳市做好合作区挂牌后的相关工作。

杨绪松说,在体制机制调整前,深汕两市分工不分家,由深圳主导经济建设,汕尾负责征地拆迁和社会事务管理,实行管委会负责制,共同推动合作区加快发展。汕尾以“二号章”形式授予合作区188项地级市经济管理权限,让管委会甩开膀子搞建设、促发展。我们全力以赴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用地指标、征地拆违、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障。打破常规、集中力量解决征地问题,2015年以来共征收土地23.64平方公里;重拳打击“两违、三抢”问题,近三年集中开展查处专项行动共68次,拆除违建房屋、简易棚等6.7万平方米。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过渡期社会管理压力陡增,违法建设明显抬头,今年1月市委书记石奇珠亲自带队到深汕特别合作区督查,要求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违法建筑和违法用地。随即,我们抽调公安、镇村干部等1000多人开展专项行动,仅三天时间就拆除违章建筑112处、面积1.3万平方米,形成了强大震慑作用,遏制住违章抢建的蔓延势头。

展望未来,这位从深圳走出来的汕尾市长充满期待。杨绪松说,作为一块“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深圳实施东进战略的一支尖兵,这一次华丽转身正式加入深圳大家庭,对汕尾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我们将全力支持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建设发展,支持把合作区打造成为现代化滨海新区、产业新城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另一方面我们将抢抓机遇,以更加坚定和主动的姿态,承接深圳和合作区的辐射带动,通过加快实现交通、产业、政策、服务、环境等“五个一体化”,加速与深圳一体化发展,进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这个世界级的“朋友圈”。

首先是实现交通互通,全域谋划铁公机港水交通设施,推动广汕高铁、深汕高铁、深汕西高速公路改扩建、深汕第二高速、汕尾新港等一批重大项目规划建设,谋划开启汕尾至深圳海上客运航线和建设通用机场,进一步缩短与深圳的时空距离。其次是实现产业联动,继续深化“总部、研发、销售在大湾区,生产基地在汕尾”发展模式,承接以深圳为主的产业转移,大力引进产业项目,把汕尾打造成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生产业、服务业的转移基地,成为深圳的后花园,旅游康养基地。再者是实现城市融合,加强与深圳的政策衔接、公共服务匹配,对标学习深圳的先进理念和办事效率,打造良好发展环境,发挥汕尾的土地、岸线、生态资源优势和深圳的人才、技术、资金、管理、服务优势,形成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富成效的“聚合发展、互利共赢”局面。

新闻推荐

团市委组织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快递行业开展活动 维护新兴职业青年群体权益

汕尾日报讯(记者陈善可通讯员陈泽华)12月14日,团市委组织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走进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汕尾市分公司、申通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