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思考
○叶雪银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阅读,而是带感情流利地阅读,在阅读中领会并准确把握文中词句所表达含义,进而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中心主旨。作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就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持之以恒,刻苦训练,最终形成稳定的、较强的阅读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几点浅见。
一、强化词句训练,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词句十分重要,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句训练要注意两点:
(一)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句意
掌握一定的词语、句子知识,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能理解。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充分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及所表达的意思。比如“雪中送炭”这个词,它的原意是指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学习《再见了,亲人》时,“雪中”是指在恶劣的环境下志愿军战士所面临的困境,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而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送来打糕,给予战士们及时支持和帮助就是“送炭”。学生很快理解并灵活运用“雪中送炭”这个词。而对于含义深刻、结构复杂的句子,要做细致讲解,使学生所学知识扎实。如:《白杨》中爸爸说的一句:“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通过认真细致阅读,学生对白杨的认识:它很坚强,不怕任何自然灾害。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更深层次理解:爸爸不仅仅是在介绍白杨树,他还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意。再进一步启发学生,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爸爸还在呼吁着更多的人,像白杨树一样,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成为栋梁之才。因此,只有充分理解词义和句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才能阅读能力得到发展。
(二)学以致用
自觉使用学过的词语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而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是口语运用能力。一些常用词语,要引导学生在口语和作文练习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教师可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例如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变换,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的变换等。因此,在学习中学到的词语、句式运用到实践中,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
二、教授阅读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一)科学指导预习学生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要一环。针对学生课后对预习不重视问题,我就把预习放入课堂,集中精力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如在教学《童年的发现》前,我让学生按如下方法预习:1、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2、熟读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边读边用旁注写上自己的感受,不理解的地方记上符号;4、读后能比较准确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所表达中心思想。当学生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熟读课文、把不理解难理解的句子作为重点关注的问题,归纳出课文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后,再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预习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推进,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
学生课前做好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从而提高自我阅读能力。
(二)上好精读课
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1、训练学生在重要的段落字句斟酌。联系上下文、写作背景用心揣摩,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中心主旨等。2、训练学生汲取文章精髓,读出自己独特领悟,提升自己阅读分析能力。3、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让学生体验精品教学带来学习动力,提高学生自我阅读能力。
三、启发学生质疑,挖掘多向思维潜力。
(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时候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或靠教师讲解。学生常处于被动局面,对所学知识印象不深刻。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把不理解难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有时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或某个意思懂不懂,他们确实解决不了,可通过课外查阅资料、自己认真思考仔细揣摩,才会对获得见解和体会是深刻的、宝贵的。只有常有问题,才能常有疑点;有疑点,才能多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
(二)无须拘泥定法。
阅读教学中,教师无须一定按照教学参考书设定的思路进行。可根据实况,鼓励学生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充分挖掘教材中求异因素。通过一篇一篇课文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不限于条条框框,积极探索和创新,进而带动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一)充分发挥阅览室图书角的作用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充分发挥阅览室、图书角作用,让学生有书可读。要尽量给学生创造机会,组织演讲比赛、故事大王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这些大量的实际语言环境中阅读,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成果,交流的快乐,从而拥有充足信心更好地爱上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阅读兴趣
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情况: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学生却因阅读了课外书把疑难问题解决了。比如学习《鲸》时,有学生问:“鲸的肺气是怎样交换的?”为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老师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学生回答说:“肺脏就是鲸的气体交换站,实际交换气体的场所在肺泡。通过呼气,把身体里的二氧化碳送到体外;通过吸气,让空气中的新鲜氧气进入身体。这样,鲸的生命才能正常进行。”老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十万个为什么》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该学生多阅读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普知识,使同学们都投去羡慕的目光,激发了学生主动找课外读物阅读的兴趣。
总之,要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积累经验,借鉴优秀的教改模式,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陆河县河田镇河南小学)
新闻推荐
汕尾日报讯(记者洪广凭通讯员钟蔫榆)近日,陆河县召开今冬明春火灾防控推进会暨集体约谈会,通报第三季度火灾防控情况,对今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