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代代传 首批全省革命老区村陆丰西南镇黄塘村小记
□汕尾日报记者 沈洛羊
通讯员雨水
圆肚庵老尼姑(右)讲述周恩来宿营天宝洞的传说
在汕尾市617处革命遗址中,陆丰市西南镇黄塘(天宝洞)交通联络站旧址名列其中,黄塘村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乃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都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曾于1957年被省评定为首批革命老区村。
近日,记者走进该村,并查阅《海陆丰农民运动》(叶佐能、蔡福谋著)等相关资料,为该村红色故事粗陈梗概如下:
陆丰最早建立农会组织的村庄
上世纪二十年代,海陆丰农民运动蓬勃发展,风起云涌。黄塘村与当时的海丰县革命根据地中心区——海丰县黄羌老区接近(距离约十公里),与海陆惠揭革命根据地大本营——新田镇的激石溪、参城、仙草径等村庄相邻,最先受到革命火种的传播和影响,加上地处偏僻,经济落后,生活困苦,饱受欺凌,反封建反压迫求翻身求解放的愿望强烈,是陆丰地区最早成立农会的村庄之一。《海陆丰农民运动》记载:“在1923年1、2月间……大安区的黄塘乡也接着有了农会组织,当时陆丰县最早成立的基层农会,都接受海丰总农会的领导。”会址在温氏祠堂,会员有薛养、林陈兴、薛永德、李应、薛陈枝、薛专、朱娘送、温石保等多人。温乃福任农会长,后来还担任大安区农会会长 ,由于他作风正派,办事民主,重大事情通过集体决定。在大安地区流传着一句谒后语:“温乃福的会长——问大家”。
留下农军创建人吴振民的足迹
1925年,周恩来率领黄埔军校教导团及校本部官兵第一次东征,3月2日到达陆河新田,派吴振民留海丰为本部代表,办理党务及宣传工作,并协助农会训练自卫军。3月3日,周恩来及校本部宿营陆丰黄塘。由周恩来先后派来海陆丰的吴振民等10多位外籍的黄埔军校学员,担任农军教练所的军事教官,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是先后担任黄埔军校驻海丰的代表、农军教官、海陆丰农军大队长吴振民,他在海陆丰农民乃至各界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在同一时期,黄塘村有了农军队伍(后称赤卫队)和教练所,由方兰任农军队长,队员有温水良、方锦香、李春光、侯双欣、侯九妹、张双钦、林东、李坤枝、薛立忠、刘粦枝、薛德章、林荣和、薛祥、李清、李陈心等。据老一辈人回忆,吴振民曾多次到场培训农军,与黄塘村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全村老小都知道来了农军教官吴振民。位于黄塘一村前端有一座瓦窑,其配套房屋及瓦町田陇(旱陇仔)连成一片,因地处僻静,稻谷收割后田地开阔,成为农军的教练所及操练场。
据《陆丰革命史》记述:由于“西北地区的祸患未能消除,因此,中共海陆丰地委决定依靠海陆丰本身的革命力量,由吴振民、余创之率领农民自卫军大举进行清剿。”“1926年11月开始,自卫军大队在陆丰西北农军配合下,首先攻打西山乡,歼灭了那里的地主武装。”此次战斗有黄塘村的农军参加,行动前晚在黄塘村天宝洞交通联络站召开秘密会议,黄塘村派代表参加。次日,农军自卫大队及各村农军三百多人直逼反动保垒,沉重打击了封建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此后,村里的农军还参加了多场战斗,在打击国民党反动派及土豪劣坤、消灭土匪恶霸、维护乡村治安等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
条件优越的交通联络站
黄塘村位于陆丰县城与激石溪大本营的中间地段和必经之路。1927年10月7日,南昌起义24师余部1300多人在董朗(后为红二师师长)率领下从普宁进入陆丰后,就是经过黄塘村前往激石溪,然后转移到海丰县朝面山整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师(据陆丰宣传文化网红色记忆:《螺河畔的血火青春》)。
黄塘村后西北侧的黄塘嶂海拔高程370多米,西面半山腰海拔300米处有一座始建于明代末年的观音庙(已拆除重建为圆通寺),平行往左约200米处的山体与巨石空隙中的隐蔽处有三间土木结构的房屋,是尼姑修行的住处(俗称圆肚庵),相邻有一个山洞——天宝洞(洞内可容多人栖身并有多处出口)。由于黄塘村群众基础好,是坚强的红色保垒村,加上自然条件优越,这里便成为党及农会组织的交通联络站秘密活动地点。村民林东是交通联络站负责人,村里的农会会员、农军战士李应、方兰、侯双欣以及不少村民都充当了交通联络站的交通员,为党及农会组织的通信保障发挥了重大作用。至今,还流传着当年的交通员机智勇敢完成通信任务的动人故事。
周恩来宿营天宝洞的传说
邻近村民及圆肚庵的尼姑历来有周恩来率黄埔军校官兵在天宝洞宿营的传说。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论,有此可能:一是周恩来分别于1925年3月和10月两次率黄埔军校官兵东征均宿营陆河新田天主堂,而该处与天宝洞相邻不远(约3公里);二是周恩来在第一次东征时指派的黄埔军校学生吴振民留海丰任农军教官后,与黄塘村的农军及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熟悉当地情况;三是黄塘村群众基础好,革命觉悟高,是坚强的红色保垒村;四是天宝洞范围既有一神庙,又有庵寺,还有山洞,住宿条件好;五是周恩来两次东征都是政治部的领导人,他规定了“不拉夫、不筹饷、不强占民房、不用军用券”等(据人民网《不为人知的军事高参——周恩来》)。然而毕竟找不到直接的资料证据,姑存疑。
世代传承红色基因
黄塘村人民的命运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海陆丰农民运动、苏维埃政权以及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跌宕起伏紧密相连,生死与共。
黄塘村的进中共党员、革命烈士薛养在1921年就读中学时接触进步思想,翌年加入张威(曾任陆丰县委书记,1928年被敌人残酷杀害,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发起成立的“社会主义陆丰青年进步社”,负责海陆丰之间的通信工作,从此追随张威同志走上革命道路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张威先后担任陆丰县县长、县委书记期间,负责后勤保障和通讯工作并出色完成任务。薛养于1928年1月29日在执行任务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追捕而大腿中弹受伤,双掌穿铁丝押至大安圩开枪杀害,时年二十五岁,一同被杀害的还有他的亲哥哥。
1928年2月,国民党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分四路进攻海陆丰,终因敌我力量悬殊,损失巨大。黄塘村在此段不到一年时间牺牲了七十二人。1932年,广东的反动军队再次大规模进攻红色区域,对革命群众进行“围剿”、“清剿”、“出剿”,烧、杀、抢、掠无所不为,村庄被毁,群众被杀或被迫逃生,至1934年,在赤卫队的边界斗争被围剿失利后,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基本停止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至建国前夕,黄塘村由原来的700多人锐减至400多人,被杀害和被迫外逃的达300多人(天宝洞交通联络站负责人林东就是在此时期被迫逃往南洋谋生的),被烧房屋、被抢牲畜、农具、粮食等物资难以计数。解放后的1957年,黄塘村被首批划定为老区村,有17人被评为革命烈士,他们是:薛养(党员)、温乃福(党员)、方锦香、温水良、李应(党员)、薛专、方兰、李陈心、李坤枝、薛锦孙、薛陈枝(党员)、薛永德、侯九妹、侯双欣、张双钦、李木秀、林金运。至抗日战争时期,又有薛养的侄子薛伟参加了陆丰县委直接领导的后坎交通站并具体负责黄塘村的通讯联络工作。
新中国建立以来,黄塘村党支部始终紧跟共产党走,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红色基因世代传承。
新闻推荐
陆丰甲子中学附属实验学校九(2)班蔡梓琪金秋十月的阳台,桂花悄然绽开,幽香暗发……已经记不清家里什么时候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