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讲授法课堂操作的“互疑式”新思路

汕尾日报 2018-12-02 02:22

○吴赛英

讲授法自产生以来,对它的争论、批评、谴责,从未终止过,可谓“多灾多难褒贬不一”。讲授法从过去到现在,始终保持着应用普遍、盛行不衰的势头,其主要原因是它代表着一种科学、民主实用的教育思想。从另一方面说,传统的讲授法存在着“注入式”“填鸭式”“满堂灌”之类的运用方式上的弊端与缺陷,从而引起不休的争议。在前人争论的议题上,结合农村教学设备较为落后的因素,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摒弃了传统讲授法的缺陷与不足,总结了一套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操作新思路,即在运用传统讲授法中融汇“互疑式”教学法。

所谓“互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疑问为引线,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变学生被动为主动探索的教学结构。其主要过程按探索讨论问题的延伸顺序,可分为“自学生疑—尝试排疑—启发释疑—练习排疑—创造质疑“五个基本步骤。这五个步骤环环相扣,互相联系,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自学生疑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传递。而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和系统地向学生讲授知识,可以说它会强调教师的“导”作用,即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信息传递。“自学生疑”是在教师的提示下初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定向质疑的活动。教师都是经常这样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预习时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和不懂的话,我认为建立在语文讲授课的基础上,善于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到初读课文时的定向质疑,能补充讲授法的不足,收到更好的效果。如《背影》一课,篇幅较长,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确有很大的难度。教师在定位质疑时,只要抓住父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特别是为什么要写背影作为引导学生产生疑问的线索,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尝试排疑

要实现学生思维的有疑到无疑,传统讲授法中教师“亲力亲为”地概括讲述解答出学生的疑问,这样只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妨碍学生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对待学生自学过程中产生的众多疑难呢?在“尝试排疑”这个阶段中,主要是让学生根据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师提供的资料,对遇到的疑点进行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这里说的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互相交流、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化。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的容量。就《背影》而言,学生在讨论中必定会在父亲的动作和语言上来下功夫,从父亲在车站与儿子惜别买橘子时的外貌和动作描写,抓住生活中很普通的几句话、几次背影来体现父亲的坚强与艰难,真正流露出父亲的爱子之心。引导学生随着情节的深入发展,在心灵里产生强烈的震动。交流时,无疑会以父亲“真挚的父爱”作为文章的脉络,这样也就达到排疑解难的目的。

三、启发释疑

在进入对课文内容深入探讨的导读后,教师用原来“引”的角色进入“导”的角色,这时教师应扣住课文重点、难点设疑,以疑促读,在读中“启发释疑”。同时也鼓励学生在读中有所发现,产生新的疑问,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刚才说过,这一步骤突出了教师的“导”,所以教师应该运用板书配合口头讲授,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概念和关系。

整个“启发释疑”的过程,教师是用问题来带讲授,避免平铺直叙的讲授,同时,设置悬念引入课题,启发了学生释疑的积极主动性。并且在讲授过程中又不断启发出问题引导思考,配合教师层层深入地讲解,学生也在教师的讲解中冰释诸疑,从而对文章加深了理解。

四、练习排疑

讲授不能替代自学和练习。对课文讲授过多,必将挤占了学生自学和练习掌握的时间,最终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在以上讲解、讲读分析之后,教师应继续抓住疑问这根线索,寓疑于各种练习之中,让学生动脑动手。以巩固所知识,提高解疑能力。在《背影》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来练习:①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②文中几次提到父亲的“背影”?并要学生思考这是一次怎样的背影?这四次背影中最令你感到印象深刻的是哪一次?③你是怎样理解文中的四次流泪的?哪一次的流泪你最为感动,为什么?从作者“四次流泪”的表述:“不禁簌簌地流下了眼泪”“眼泪很快地流下来”“眼泪又来了”“在晶莹的泪光中”解读教材所蕴含的情感,体会到父爱的伟大。通过练习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所学到的知识,而且把知识转化成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教师还应注重因材施教原则的实施。因为以上的质疑阶段是面向全体同学的讲授,很难顾及个别学生的差异,在“练习排疑”环节,教师则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练习情况再作分析,以全面巩固学生所授受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创造质疑

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而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扎实有效的训练。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各种不同类型课的特点,掌握不同的质疑途径。而“创造质疑”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练习解疑之后对课文的内容再思考,这种质疑一般已超出课文要求理解的层次,带有非常明显的创造性质。对于这一阶段的质疑;教师可根据问题的难度,作适当的诱导,以满足学生强烈求知欲,教师不应“大张旗鼓”的讲述,因为这是一种时机,教师应该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使质疑训练落实到实处、更上升为以后学习的一种质疑,即是导学能力。

在讲授法的课堂教学中,若能够贯穿质疑,让质疑与之互衬,使每一堂课启发完成解疑,即在不加重课业负担的情况下,使学生获得牢固而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作者单位:陆丰市八万镇葫峰学校 )

新闻推荐

深圳市公安局预审监管支队组织医护人员到陆丰市陂洋镇双坑村

​日前,深圳市公安局预审监管支队组织医护人员到陆丰市陂洋镇双坑村,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血压、血糖、心电图等检查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