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人生无怨悔
黄维明
真的没有想到,不是新闻专业科班出身的我,竟然会当上记者,并且一当就是29个年头。
提起当上记者这件事,自然而然地便想起我的引路人——当时的汕尾报社总编辑刘金合同志。1985年7月,我于汕头农业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陆丰县湖东镇农业技术站当技术员,不久后又兼任镇党政办总资料员、调任镇党政办副主任。《汕尾报》创刊后,我便积极写稿投稿,并被报社评为1989年度积极通讯员。1990年,报社需扩充两名采编人员,素未谋面的刘金合总编辑竟然想到了我,并从汕尾专程驱车到湖东征询我的意向。“好!"伴随着这声回答,便定下了我的记者情缘。
到了报社后,对于“半路出家"的我,刘金合总编辑总是言传身教、手把手地“传帮带"。1991年1月,我刚调入报社不久,报社指派我承担“全市三级干部会议"的采访报道任务,并要求写一篇“参观随记"。为确保我这只“菜鸟"顺利完成任务,刘金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为我拟出了“心潮伴随春潮涌"的标题,交代了采访注意事项,特别指出这篇“参观随记"要突出体现全市三级干部的心态、突出体现“对加快汕尾发展心潮澎湃"这一主题。对于他的面授机宜,我认真领会,并加以融会,终于圆满地完成了这次重大的采访任务。
就这样摸着石头过河,历经多年的磨炼,我熟练地掌握了消息、通讯、评论等多种新闻体裁的写作,并渐渐地在报社里挑起了大梁。不少重大的采访任务,报社都指派我承担。1999年2月6日至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考察汕尾市,报社指派我随同采访。当时,省里没有发新闻通稿,于是,各路记者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提炼李长春这次考察的主题,写出了题为《李长春寄望汕尾人民弘扬老区革命传统——团结奋进 后来居上》的新闻报道。2月8日,在对比了其他新闻媒体的报道后,市里一位主要领导给予充分肯定:《汕尾日报》的报道,丝毫不比省报逊色。还有一次,当时的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来汕尾调研,但没有带省级媒体记者同行。于是,省政府办公厅有关负责同志便交代我写一篇新闻通稿。我勉力为之,充分利用黄华华一行吃午饭的时间,写出了新闻通稿。省政府办公厅有关负责同志审阅后,感到很满意。
在报社里一步一个脚印,我于2011年1月上了副总编辑的工作岗位,担子更重了,责任也更大了。报社实行的是班子成员轮流值班责任制,轮到谁值班,谁就要对第二天出版的报纸负总责。不仅要把好文字关,更重要的是要把好政治关、导向关。每逢轮到我值班,我都坚持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乃至杜绝报纸差错。有时,为了弄清楚新闻稿件的某个疑点,就算是三更半夜了,也要打电话找当事人核实。
在报社工作这么多年,最大的感受是“忙",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尤其是每天下午四点半至五点半的编前会时间,更是忙得连撒泡尿的工夫都没有。那情形,就好像是在救火一样。而上夜班、加班加点,已是报社工作人员的家常便饭。多少个中秋月圆之夜,别人都在赏月庆团圆,而我们这些“报人"却值守在办公室里编排报纸呢!
回首29年的记者人生,我感到无怨无悔:我见证、记录了汕尾的发展历程,为宣传推介汕尾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闻推荐
汕尾日报讯(记者李济超)近日,陆丰市安委办、安监、住建、公安消防大队举办管道天然气第三方破坏重大泄露事故联合抢险应急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