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汕尾日报 2018-10-21 11:57

○彭玉娜

德育是通过养成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各种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由于学生分布面广,家长文化素质低,教育子女的方法陈旧,监护人监管不力,学校的德育重智轻德,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给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从不同程度上带来特殊的影响。如何才能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呢?我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谈几点个人的见解。

一、抓住关键时期,严格要求。

由于农村学生的父母大多外出务工,监护人大多是爷爷奶奶,他们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吃饭穿衣,忽略了对孩子最基本的道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针对这种现象,我把每学期的第一周定为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把学生行为习惯的训练贯穿于学生的一日活动中。还通过游戏、研讨、竞赛等形式来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要求每个学生都背诵《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断地自我警醒,并修正自己的言行。班里还通过知识竞赛、专题活动、黑板报等形式营造浓烈的养成教育氛围。同时,加强安全教育、理想教育,文化传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德育适时有机地融合在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的表率不可忽视。作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要注重细节教育,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严于律己,维护公共秩序,言行举止文明大方。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旦教师的言行举止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会不知不觉把榜样的力量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从而不断地提高自我教育和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随时随地加强自己的修养,以身立教。其中特别要做到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学促学、以趣激趣、以情动情,以意志训练意志,以性格培养性格。

三、抓点滴成习惯。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的点点滴滴的养成教育抓起。比如,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扔垃圾桶,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四、家校配合,促进养成教育。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所以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通过召开家长会,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做好孩子的表率,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孩子规范行为习惯,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以至社会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注重引导是保障。

小学生辨别善恶,美丑和是非的能力不强,不注重正确引导,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难以形成。为此,一是针对学生言语粗鲁的现象,加强学生对文明语言的学习,要求学生人人都能背诵自编自写的具有农村特色的文明礼貌用语。同时平常与学生的交流都用普通话而不用方言。学生使用普通话,那些粗鲁的土话和痞话就很难开口了。二是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行为中的细节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对人不诚实、男同学爱打架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这样做效果事半功倍。三是利用反面典型进行思想偏差的矫正。部分学生行为上的不良表现给其他学生带来了不健康的影响,导致一些学生形成了“文明礼貌"“尊重他人"是“无用的戒律"的错误观念。一些学生打人吵架成为家常便饭,以大欺小、以强欺弱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开展大讨论,讨论怎样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讨论讲文明礼貌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然后,又利用家长会或家访时间,大力表扬优秀学生和有进步的学生,通过反面典型的教育和利用先进典型引路,找到建立文明、团结、互助、进取的同学关系的新路子。

(作者单位:陆河县河田镇河田小学)

新闻推荐

陆河县组织志愿者清理环境卫生

近日,陆河县组织志愿者清理岳溪公园、螺河东岸、螺河西岸亲水平台、陆河公园环境卫生,并向群众发放创文宣传资料。汕尾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