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眼”建设提速,千灯湖城市中轴的“关键一跃” 一条轴线托起南海城市梦

南方日报 2021-05-28 08:18

南海艺术中心片区与千灯湖一河之隔。孙景锋摄

备受关注的南海艺术中心片区(“南海之眼”)近期迎来了重要进展。5月19日,南海艺术中心片区景观设计国际竞赛举行了评审会,从五个参赛方案中选出三个进入最后的票选决胜阶段;几乎同时,南海艺术中心场馆设计评审出5家优秀方案,面向公众开展投票,在网上引发了关于城市新地标的无限想象。

5月21日,8名来自全国各地建筑、规划、交通、水利、景观、产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南海,围绕片区产业发展、城市景观、建筑形态、地下空间、道路交通等不同维度展开热烈研讨,建言献策,助力片区加速发展。

作为千灯湖北延的重要节点,南海艺术中心片区是南海城市南北轴线空间和景观的交汇点,也是南海金融高新区跨佛山水道向北发展的重要区域,更是千灯湖轴线上的一颗明珠,片区的发展不仅牵动着南海人的心,更是南海城市梦的重要支撑。

南方日报记者孙景锋通讯员何汝莦

两大国际竞赛全球征集方案“南海之眼”打造城市轴线上的明珠

“这是一座自由生长的城市,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诗意栖居,以"自由生长,南海腾飞"作为设计理念,致力在城市中构建一片属于南海人的自由生活方式。”“通过打造"千灯聚璀璨,万花集英杰"的艺术画境,让城市生活回归水,通过艺术融入、汇聚场所基因,重新定义岭南水乡的性格。”

5月19日,南海艺术中心片区景观设计国际竞赛评审会上,5支顶尖设计团队逐一上台参与评审,透过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方案,向评委描绘南海艺术中心片区的美好蓝图。最终,三个方案脱颖而出,进入最后一轮决战,并在网上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和投票。

城市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近年来,无论是上海徐汇滨江、江苏苏州中心,还是广州珠江新城、深圳前海,都用令人惊讶的速度和成效证明了“规划先行”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对于正致力加快城市化步伐的南海来说,“规划先行”在南海艺术中心片区的推进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南海重点打造的城市新名片,南海艺术中心片区用地约1046.4亩,规划以体育中心、会展中心、演艺中心三大场馆为核心,建成为周边金融商服、居住休闲载体提供配套服务的区域。

为了更好地打造这颗“千灯湖中轴明珠”,南海于今年初正式启动南海艺术中心片区景观设计国际竞赛,并在3月召开发布会,邀请国际国内知名设计团队重点设计片区景观湖、滨水空间及其他公共空间景观系统,同时对南海艺术中心片区总体景观进行统筹设计。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提出景观设计理念、景观空间组织、交通组织、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景观植物配置、相关配套设施设计、海绵城市设计。

除景观设计国际竞赛外,南海艺术中心场馆建设是片区发展的重中之重,也同步开展了国际竞赛。

根据规划,南海艺术中心场馆选址于千灯湖中轴南海金融D区的河西岳利沙区域,占地面积约5711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3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大剧院(含音乐厅)、会展中心、博物馆、体育运动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等,是南海千灯湖中轴线上的明珠。

场馆竞赛同样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设计团队参加,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刘景樑等5名国内知名大师组建成的专家组,对参与南海艺术中心项目方案设计竞赛招标的11个国内外顶尖设计团队的参赛方案进行评审,并推荐出5个优秀方案面向公众开展投票。

除了竞赛的顺利推进,南海艺术中心片区规划其他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相关负责人介绍,片区城市设计深化、地下空间方案设计、市政道路方案设计、综合管线方案设计、轨道交通规划研究等均在同步推进。

高质量的设计意味着南海艺术中心片区从形象和功能上,都有条件成为新的城市地标。“千灯湖中轴线上,南有魁星阁,北有展旗楼,我们希望这两座标志性建筑能倒映在南海艺术中心片区的这个湖中间,让它成为14.2公里城市轴线上的一颗明珠。”该负责人说。

二十余年一张蓝图绘到底城市北延过河吹响最强号角

南海艺术中心片区建设的推进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这里承载着南海的城市梦。

地处千灯湖中轴线核心地段,由穗盐西路、佛山水道、桂和路及桂澜路围合而成,总占地面积约1046.4亩,这里是千灯湖北延过河的首站,也是南海城市中轴的重要节点,这里不仅藏着南海城市化的未来,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南海城市发展的过去。

回顾南海的城市化历程,是城市轴线从无到有,不断延伸的过程。

上世纪90年代中,南海城乡一体化规划提出,全市城镇建设总体采用组团式发展格局。同期编制的《南海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1995—2010)》,明确了南海中心城区范围,分桂城组团、平洲组团、三山港组团、大沥组团、黄岐组团、盐步组团六组团。其中,岗山以北地区作为中心区的发展用地,南海城市中心区建设由此确立。

1999年,千灯湖动工建设。而后,南海人坚持二十余年绘一张蓝图,久久为功,终将当年的农田鱼塘打造为城市客厅,凭借广佛同城交融带的地利之便,千灯湖片区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狭长的千灯湖水体位于桂城岗与佛山水道之间,呈正南北走向。在其两侧,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现代服务业、高新产业纷至沓来,迅速聚集起这座城市最高端的人才和产业形态。

为了实现持续繁荣,本世纪初,南海开始推动经济、社会全方位的转型,以从“工业南海”转型到“城市南海”,从“村镇经济”转型到“都市经济”为目标,提出“三化”的发展路径,即“工业结构高度化”“经济服务化”“城市化”。由于空间资源条件的约束,千灯湖片区的范围已难以支撑建设“城市南海”的重任,南海中心区的发展亟须扩宽视野,扩大腹地范围,在千灯湖周边地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中心区向北延伸,打破行政边界的限制,大沥、桂城共同打造南海新城市中心区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南海城市中心区由“千灯湖时代”跨入“泛千灯湖时代”。

2007年,城市中心区“北延”战略被提出,通过城市中心区跨佛山水道向北拓展,构筑沥桂一体化“一脊两翼”结构。2013年,南海启动《佛山市南海区东部片区城市轴地区城市设计竞赛》,构筑并强化了两个“十”字形城市空间构架。其中,第一个“十”字形城市空间构架是由千灯湖中轴与佛山水道组成。在这个“十”字形城市空间构架中,形成“两轴、三心、多点”的空间布局。

千灯湖城市轴线要过河,用一条城市中轴凝聚合力,孕育发展动能。而南海艺术中心则是这条纽带上至关重要的一粒扣子。2019年的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南海艺术中心项目。这里是实现千灯湖北延的重要节点,是南北轴线空间和景观的交汇点,亦是南海金融高新区跨佛山水道向北发展的重要区域,更是千灯湖轴线上的明珠。

对标一线CBD串珠成链为城市注入“源头活水”

历经二十年的磨炼,南海千灯湖片区从当年的农田鱼塘蜕变为城市客厅,凭借广佛同城交融带的地利之便,已经成为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千灯湖城市轴线成为南海发展腾飞的大动脉,南海艺术中心片区则是这条大动脉向北延伸,拓展城市发展边界的重要节点,承载着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期待。

南海区政府党组成员、区重点平台建设指挥部执行总指挥黄文富表示,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梦想,千灯湖是南海的名片、佛山的名片,南海二十年磨一剑,把南海中轴线打磨成现在的城市名片、城市客厅,展现景观引领城市发展的魅力,体现了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成果。

在此基础上,南海艺术中心片区自南向北分别串联金融D区及其北沿拓展区、广佛商贸城和创智岛,将塑造未来城市发展的南北向商业文化长廊,致力缔造成南海重要滨水核心和城市新客厅,打造媲美上海徐汇滨江、广州珠江新城、深圳前海的城市地标。

在5月21日举行的南海艺术中心片区规划建设论坛上,中国市场学会理事、广东省第三产业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杨望成,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王世福等8位专家围绕着“南海艺术中心片区综合规划与景观设计、场馆设计如何协调建设”“片区如何对标城市,为什么对标那几个城市”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杨望成表示,南海艺术中心片区是南海实现既定城市发展战略的一次冲锋号,对于南海这个城市建设,尤其对于城市提升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举行论坛,各领域专家从自己的专业范围为片区发展提供了宝贵建议,从时间轴到空间范围,以及生态文明等不同维度,让南海艺术中心片区的发展定位越来越清晰。

王世福则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南海的工业化发展取得了成就,但是城市面貌还有待提高,“南海之眼”的规划设计,建议一定要处理好城和水的关系,确保是真水、活水,全面整合城水关系。

虽然从不同专业角色出发,为南海艺术中心片区的发展提出不同建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作为千灯湖北延战略的第一个重要节点、广佛交界核心区域,南海艺术中心片区无论是作为“纽扣”将已经成型的千灯湖片区与北段的大沥、里水对接,还是搭建“桥梁”促进广佛两地全域同城加速,又或者是作为“源头活水”丰富幸福南海、活力南海的底蕴,都将大有可为。

南海城市轴线演变历程

上世纪90年代中,南海城乡一体化规划提出,全市城镇建设总体采用组团式发展格局。各镇(区)及相邻的镇(区)相对集中发展,各组团间以大片的农田、林地、基塘及风景区隔离。重点建设中心城区,使之与佛山共同组成广州大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成为全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信息中心,形成组团结构、空间开阔、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加强东部地区与广州和中心城区联系,接受广州产业的辐射。

同期编制的《南海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1995-2010),明确了南海中心城区范围,分桂城组团、平洲组团、三山港组团、大沥组团、黄岐组团、盐步组团六组团。其中,岗山以北地区作为中心区的发展用地,南海城市中心区建设由此确立。

2002年,南海撤市设区,城市中心区启动建设;同年千灯湖公园竣工,整体提升了整个地区的价值,为中心区建设提供了动力,吸引中海、保利入驻。

2003年,南海完成中轴线的景观规划设计:以岗山为起点、佛山水道为终点,从南至北在中轴线上布置了千灯湖公园、酒店商务区、商业水城广场、迎宾广场四个功能区。

2007年提出“北延”战略,构筑沥桂一体化“一脊两翼”结构,“一脊”以岗山、千灯湖中心商务区、“一河两岸”都市核心区、商贸物流园区、大沥商贸中心区为轴线的南海新城市轴线;“两翼”——以桂澜路商业带、盐步片区、黄岐海南片区、黄岐海北片区构成商业居住东翼,以南海大道商业带、南部工业片区、大沥片区和松岗片区构成的商业、工业、居住西翼。

2013年,启动《佛山市南海区东部片区城市轴地区城市设计竞赛》,构筑并强化了两个“十”字形城市空间构架。第一个“十”字形城市空间构架是由千灯湖中轴与佛山水道组成。在这个“十”字形城市空间构架中,形成“两轴、三心、多点”的空间布局。

南海城市轴线重要节点介绍

南海之眼

南海艺术中心片区(“南海之眼”)是千灯湖中轴的最重要节点,是南北轴线空间和景观的交汇点,亦是南海金融高新区跨佛山水道向北发展的重要区域。“南海之眼”由地标性建筑、南海湖、南海文化公园、金融广场和体育公园共同构成。

岭南景观大道

为展现城市中轴景观,规划适当调整岭南路走向,借用岭南路道路空间与中轴绿化共同形成一个100米的景观大道,平时为城市休闲展示绿带,节假日可成为城市重要节庆场所,如每年春节的花市。

南海之门(九龙湖公园)

“南海之门”规划设计由双塔构成,楼高160米,双塔之间间距40米。双塔设计进一步强化灯湖中轴线,将中轴北端的展旗楼景观纳入由双塔形成的“城市取景框”。

它与大沥市民广场共同构成大沥核心区的城市客厅,展示城市风貌。双塔之间在顶部设计空中连廊,通过公共观景电梯到达。市民在空中连廊内可南北远眺灯湖中轴,欣赏城市景观香基河生态风情街区,是眺望展旗楼的重要节点。

街区由三部分组成:北部的大型商业中心和居住区混合开发,为街区开发提供财政支持;中部是区域公共活动场地,可设置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如足球场)和休闲场地;南部规划设置以传统岭南建筑风格为主的商业休闲风情街区。

■声音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王世福:

打造人民需要的中心城区

对于南海艺术中心片区的未来,王世福充满期待,他认为经过20年发展,技术在变革,城市发展理念也在发展变化,新的城市发展规划同样需要在方方面面进行更新和超越。

对于南海艺术中心片区的规划设计,他表示需要做好水文章,片区内的水体除了作为景观设计,还需要利用起来。“比如打造城市沙滩游泳池,在城市中心区有这样一种休闲配套,这是城市的进步,这本身也是城市民间生活和民间气息很好的展示,为什么不做出一个民间气息很浓厚的中心区呢?”他表示,千灯湖城市轴线作为南海追逐城市梦的主战场,需要有更高远的梦想。

千灯湖珠玉在前,作为城市北延战略的重要节点,南海艺术中心片区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超越?

王世福认为,在做设计规划时可以反过来思考,市民对城市现状还有什么诉求,“千灯湖是20年前的设计,市民不需要你再去复制一个,加上生活方式也在演进,现在跟20年前不一样了,那你新的需求是什么?如何让新的需求优先在北延中得到满足,这是规划设计的一个出发点。”

他表示,南海艺术中心片区不应该是简单的空间的延长,而需要赋予更多更新的内涵,其中包括注入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

“南海作为经济的先锋城市,又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如果一定要回答城市缺什么的话,那还是缺我们在生活领域产生的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基于生活来的。而在工业时代,它是冷冰冰的,是没有产生太多特别温情的东西。到了城市发展阶段,就要回答人文需求。”

王世福表示,随着人越来越富有,诉求也在发展变化,要么越来越想念历史的乡愁怀旧,要么就是自然的再回归,所以在城市中心区如果能设计更多休闲的场景,会恰到好处。

此外,他认为未来的城市发展离不开高科技智慧社会的建设。未来城市的升级需要融入大量科技智慧元素,让城市与人、人与人之间能够更好地互动。

“总而言之,我们既然要营造城市中心,最核心的就是要打造为人民服务的中心,人民群众喜欢什么,你就让它成为什么,那样集聚度越高,它的中心性就越强,那你的这个中轴线就越成立了。”王世福说。

广东省第三产业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杨望成:

既要展现历史又要面向未来

杨望成认为,南海艺术中心片区的发展承载了两个任务,一个是展现南海区的岭南历史文化,一个是展现南海面向未来的城市发展,这两个能不能融合起来,那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一般来说,我们想要展示地方历史文化,要有地方特色,但是地方特色也会不断变化,要面向未来,那么可能需要更多的是创新。”

南海艺术中心片区紧靠佛山水道,水资源丰富,水元素成为片区发展的焦点。对此,杨望成认为,如何实现景观与水的有机融合,让水作为一种自然形态与人的需要之间实现平衡,需要用新的理念进行指导。

在推动产业转型方面,杨望成认为南海艺术中心片区同样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过去几十年,南海区域以制造业为主,满足了物质方面的需要,经过40多年以后,我相信人的需求更多体现在精神层面,要满足对美好生活向往。今后的美好的生活不仅在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在文化层面展开。”

他表示,南海艺术中心片区对一批重要公共场馆的建设,正是这种潮流的体现,并将引领这种潮流,也对整个现有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方向,“要给制造业赋予更多精神文化方面的元素,满足这样一种新的需求,从而实现产业的升级。”

新闻推荐

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落幕 龙湖区十一合小学获佳绩

本报讯(记者陈文兰)5月21日至23日,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一届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中山市举办,来自省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