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一套热播电视剧《经山历海》原著作者赵德发盛赞 “汕头是一处文学富矿”

汕头日报 2021-05-25 01:43

赵德发(中)参观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在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旧址,赵德发观看展品。

核心提示

近日,一部电视剧《经山历海》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受到众多观众的热捧。而这部热播剧的原著作者赵德发近日来到汕头,参加第八届“品鉴岭南”中国著名作家广东行汕头采风活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坛大咖一同近距离感受汕头这座海滨城市的独特魅力。

每到一个新的参观点,赵德发总会仔细聆听现场讲解员的介绍,看到一些重要信息的时候,他还会用手机拍照记录下来。与赵德发交流,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他对文学那份执着的热爱,而汕头这座他眼中的“文学的富矿”,或将成为他未来文学创作的“素材库”。

人物名片

赵德发: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央视一套热播电视剧《经山历海》原著作者,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至今已发表、出版各类文学作品800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君子梦》《青烟或白雾》《双手合十》《乾道坤道》《人类世》《经山海》以及长篇纪实文学《白老虎》《1970年代 我的乡村教师生涯》《学海之鲸——朱德发传》等,出版有12卷《赵德发文集》。作品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中国作家》奖、齐鲁文学奖、泰山文艺奖、山东省精品工程奖等,其中长篇小说《经山海》获全国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入选“新中国70年百种译介图书推荐目录”和第四届中国长篇小说年度金奖。

眼中的汕头

“东陇社区就是乡村振兴样板”

在汕采风期间,赵德发等作家先后走进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汕头侨批文物馆、小公园开埠区等地,探寻汕头历史文化中“开放”的城市基因,细细品味潮汕华侨华人的移民史、创业史,感知当年“百载商埠、楼船万国”的商贸传奇。

尽管是第一次来到汕头,赵德发却毫不吝啬他对这座城市的褒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红色基因绵长……在汕头侨批文物馆里,赵德发一路听一路拍,被眼前的一件件珍贵的侨批文物所吸引,更是被侨批背后的故事所感动,他坦言“几度眼眶湿润”。

赵德发说,先辈们在当地难以维生,为了求生存,很多人都跑到外地去打拼。像山东人“闯关东”,潮汕人就“下南洋”,这种拼搏的精神让人敬佩。在赵德发的印象中,下南洋的人都是光鲜亮丽的,然而在汕头采风后,了解到一封封侨批都是斑斑泪痕,“看了之后,总是想要流泪”。

随后,采风团成员来到濠江区东陇社区,社区的乡村振兴成果深深打动了赵德发。赵德发感慨地说,看了很多汕头红色资源,为革命先烈的事迹所感动,他们的奋斗正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这一切在东陇社区已经实现。而他所写的小说《经山海》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山海相间的镇子上,与本次采风的濠江区东陇社区有些相似。东陇社区原本是个贫困村,这几年发展很快,把佛手做成了产业,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如今,村子建设得相当美丽整洁,他觉得东陇社区就是乡村振兴的“汕头样板”。

长篇小说《经山海》

呼应时代追求艺术的突破

提起赵德发,就不得不说他的长篇小说《经山海》。这部小说在《人民文学》首发后得到文坛的肯定和好评,故事聚焦乡村振兴,通过主人公吴小蒿的成长经历,刻画一名有担当、有情怀、有能力的基层干部,铺开一幅鲜活的山乡巨变画卷。

从跨世纪描写百年农村史的“农村三部曲”到当下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经山海》,赵德发的创作不断地呼应时代,一直在追求艺术的突破,也呈现作家的责任和担当。赵德发告诉记者,其实《经山海》是“命题作文”。在2018年初,赵德发接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的电话,约他写一部反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长篇小说,他马上就答应了。

在创作之前,赵德发在日照市采访了一些乡村,接触当地的农民、渔民和乡镇干部,获得大量鲜活的生活素材。凭借着多年前在乡村基层工作的丰富经历,赵德发经过深入采访、构思,花了一年时间写完《经山海》这部小说。作品一经问世,引起巨大反响,荣获全国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荣誉。近期,改编自《经山海》的现实题材电视剧《经山历海》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也同样引发强烈反响。

谈文学创作

本土作家可以挖掘更多汕头故事

在不少人眼中,赵德发是位治学严谨的作家。为了写《双手合十》,曾经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写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无论是写哪部小说,他都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他把这种阅读叫做主体性阅读。赵德发将创作形容成设立项目,在开始创作时就必须把涉及的知识、领域等都读懂读透,力争能够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文学创作并不是一份热闹的事业,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去享受那份孤独。虽然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文学发布平台越来越多,文学创作的门槛也相对较低,但赵德发并不感到惊慌。“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就是一个海洋,每次沉浸于其中就感到那么丰盈,沉浸其中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他认为,只有扎扎实实把该有的资料准确地收集完整,才能完成一部好的作品。

“来到汕头之后,我发现汕头是一处文学的富矿。”在赵德发看来,文学创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事情,要想成就一部大作品,单纯靠素材、技巧,往往是不够的。要提高文学层次,就需要在思想、文化、人格和胸襟中,加强作家个人的修养。而本土作家有优势,可以去挖掘更多汕头故事,让更多人通过文学作品认识汕头、走进汕头。

聚焦乡村题材

正创作一部海洋题材的长篇小说

出生于山东莒南农村,当过10年乡村教师,8年公社和县委干部,赵德发对农村和乡镇干部群体非常熟悉。投身写作后,也一直关注着农村改革进程。赵德发告诉记者,创作《缱绻与决绝》《君子梦》《青烟或白雾》组成“农村三部曲”,当时追求的是写出百年来农村的变迁与农民的甘苦。而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农村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家们眼前所看到的是崭新的乡村。除了原本的第一产业之外,增加了第二、第三产业,城乡之间的差别也越来越小。

如今,乡村面貌有了极大的改变,现代作家要用当代的眼光去看待农村的变化。赵德发认为,作家要写好乡村题材的文学作品,除了要融入对乡村深厚的感情外,还要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挖掘一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蕴,不要一味地聚焦于乡愁。“能揭示时代本质,塑造出鲜活的人物,讲出好故事,才能受到读者的认可和欢迎。”赵德发如是说。

赵德发告诉记者,目前他正在创作一部海洋题材的长篇小说。30年前,他刚到山东省日照市工作,就被大海所震撼和吸引,并融入当地的生活。前几年,赵德发开始写海边发生的故事,先有《人类世》,后有《经山海》。接下来,在海风熏染下的他,将继续着他对“大海与人生”这一宏大命题的思考。

(摄影:本报记者 李德鹏 袁笙)

新闻推荐

袁隆平生前曾两次到访汕头

深圳特区报汕头5月22日电(记者吴绪山)2002年,袁隆平院士曾到访汕头。当时,他出席了汕头大学毕业典礼并发表致辞。在汕大毕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