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米神”与汕头的粮食情缘
2010年11月16日,袁隆平在汕头市农科所试验田调研。本报记者陈史摄
昨天,袁隆平院士因病逝世。惊闻噩耗,汕头各界沉痛哀悼,市民网友纷纷以各种形式致敬缅怀袁老。袁隆平院士以“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为毕生的追求,曾经亲临汕头田间地头考察指导,与汕头有一段珍贵的粮食情缘。
两次莅汕 盛赞汕头“种田如绣花”
时间回到2010年11月16日,袁隆平院士在省、市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实地考察汕头市鮀浦超级杂交水稻高产示范片和国家级蝴蝶兰培育基地,详细了解超级杂交稻在汕头的试验、示范情况。
“汕头是一个非常美丽、值得留恋的好地方,我8年前来过这里,这次再来觉得从城市到农村的变化都很大。”当年,袁隆平院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汕头种田如绣花,栽培技术非常高,如果大面积发展超级稻,两三年内有望实现每年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基本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他还为汕头算了“一笔帐”:汕头人多地少,如果早稻年亩产750公斤,晚稻亩产750公斤,就可以实现年产1500公斤水稻,再加上冬种马铃薯年有两三千公斤(热量相当于水稻1000斤),加起来有2000公斤,0.15亩地就是600斤,足够养活一个人了。
“早在2002年,袁老就曾经亲临市农科所指导水稻育种,对汕头作为典型的粮食高产区精耕细作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昨晚,两次均陪同袁老考察的市农科所副所长黄广平告诉记者,10年前,他在田间向袁老介绍超级杂交水稻的试验情况和品种特点,袁老手抚沉甸甸的稻穗格外高兴,对汕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措施得力,充分利用好良好的生态环境,采用良种、良田、良法发展粮食生产给予高度评价。“两次接触印象很深刻,袁老治学态度严谨,充分肯定了年轻育种工作者刻苦耐劳的精神,并对未来水稻产业发展寄予厚望。”
告慰袁老超级杂交稻在汕开花结果
2010年,袁隆平院士在汕头考察期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有两个心愿:一个是实现大面积亩产1000公斤水稻;另一个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希望在2020年的时候向全世界推广种植2000万公顷的杂交水稻,每年增产4000吨的粮食,可以多养活1亿多人口。”这是袁隆平的心声,一种博大的爱。
记者了解到,2010年,汕头市农科所承担了省超级杂交稻高产示范工程合作项目示范点建设,全面引进、试验、示范袁隆平院士亲自主持研发的超级水稻品种“Y两优2号”“Y两优302”以及一批广东省农科院新品种“固广占”“黄华占”等,分别在潮阳区关埠镇路外村和金平区鮀莲街道赖厝社区种植双季稻200多亩,其中“Y两优302”早造试验面积1.5亩,经专家组验收平均亩产706.1公斤,实收平均亩产654.7公斤,是小面积试验中产量最高的新品种,晚造经考种估算平均亩产约670公斤,取得不俗成效。
袁老对汕头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由此可见一斑。“汕头在水稻种植方面有基础,农业精耕细作,在土壤条件、温度、光照度等方面条件也很好,如果大面积种植超级稻,经过大家的努力奋斗,两三年内有望实现每年亩产1500公斤。”袁隆平满怀信心地说,“汕头人多地少,如果能实现基本自给自足,那真是一个奇迹,一起向这个目标奋斗吧。”
对于袁老的这份真情和厚望,汕头砥砺奋进。多年来,汕头市高度重视水稻育种科研,杂交稻育种更是硕果累累。从特优524、特优721、博优691到天丰优316、天优697、振优1993等,每一个杂交稻良种育成倾注一位位农科人员的大量心血。改革开放以来,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每年在广东省推广种植面积约80万亩,至今累计在广东省推广种植面积超1700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10多亿元,为广东乃至国家粮食生产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如今,袁隆平院士团队研发的隆晶优570、晶两优华占等高产杂交稻品种均在汕头市推广种植。在潮阳区、潮南区的稻田,到处一片绿油油,长势喜人。潮阳区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学杰告诉记者,他们除了种植丝苗米外,还种植隆晶优570、晶两优华占等杂交稻品种,具有高产抗倒伏等特点,亩产约600公斤至650公斤,种植面积约5.6万亩左右。
沉重悼念 质朴平和的幸福“米神”
“沉重悼念袁老先生”“一位终身致力于解决人类温饱问题的科学家!”“我觉得,您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去守望您深爱的稻田”……袁老的离世,牵动着无数汕头人的心,朋友圈刷屏记录着所有人对袁老深深的缅怀。
这位幸福“米神”生前是一位开朗、质朴、平和的老人。10年前,80岁高龄的袁老依然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精神矍铄,心态更是丝毫不见老。“你是80后,我也是80后,我们是同龄人。”一直活跃在农业科研与生产一线的袁老还向记者调侃。“国家不让我退休,我自己也不愿意退休,我想工作到90岁,向实现亩产1000公斤进军。”
“袁老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是稻田永远的守望者,是造福人类的科研巨人,是我们年轻农科人的学习榜样。”市农科所粮油育种推广研究室主任王新告诉记者,记得十年前,袁老在田间地头考察时,他拿出一支水笔和一个笔记本对袁老说;“我儿子今年10岁,听说您要来农科所,专门去买了新的笔和本子,托我带过来请您给他签名留念。”袁老欣然允诺,在问明其儿子的名字后在笔记本上挥笔写下一行字:“泰龙小朋友,你好!袁隆平爷爷”。
“袁老是我们杰出的校友,听到他逝世的消息心情很悲痛。”市农科所粮油育种推广研究室副主任廖学群告诉记者,2010年,袁老曾到市农科所指导工作,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潮汕地区“耕田如绣花”精耕细作的特点非常了解,可见他对各个地方的农业特点很了解。“作为农业科研工作者,田间地头就是实验室,无论年纪多大,他都亲自下田研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精神是我们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本报记者刘文钊
新闻推荐
受委托,定于2021年5月31日上午10时在我行拍卖厅公开拍卖旧车一辆(宝马牌BMW535L1、车牌号:粤DH7030、起拍价35000、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