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城市不同角落,都有亚青会一线工作者忙碌的身影 默默迎战,他们是最美“亚青人”
闫彬。
杨立轩摄
吴鸿。
黄嘉锋摄
秦子超。
余丹摄
黄世鹏。
张伟炜摄
伍郁韩。
受访者供图
陈焯霖。
受访者供图
说起亚青会,你会想起什么?是场馆建设,是志愿服务,还是城市环境?“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我们想到的是,那些坚守在亚青会筹备工作一线的劳动者们。
他们,有的常年奋战在沙尘飞扬的工地上,有的默默隐身在信息网络开发的后台,有的日夜奔赴于交通繁忙的街口;他们,忙碌的身影出现在城市不同角落,工作的交集又连点成线服务亚青会。
他们,有一个共同名字——最美“亚青人”。“五一”将至,我们寻找他们的足迹,探访他们的工作,聆听他们各自精彩的亚青故事。
中建八局汕头亚青会主场馆项目试验工程师闫彬:
把亚青会场馆建成品质工程
场馆建设是汕头办好亚青会的硬件支撑,而默默无闻奋战在建设一线的建设者们,则集聚成亚青会筹备工作中最美的面孔之一。如何保质保量完成工程任务,如何确保项目按时交付使用,既是他们的目标,也是他们的动力。对于90后的闫彬而言,这还是一次机会难得的工作挑战。
前脚刚踏出校门,后脚就来到了汕头东海岸新城,亚青会让这名山西小伙与汕头结下了不解之缘。闫彬清楚记得,2019年7月31日,他来到了这片天天可以面朝大海的工地。
身为中建八局汕头亚青会主场馆项目试验工程师,闫彬每天的工作自然安排得满满。初出茅庐的他在师傅技术副总工彭金宝的带领下,逐渐熟悉了施工工地安全检测检验的相关工作,从安全帽的质量检测,到坍落度试验检测混凝土强度、钢筋抗拉抗压力检测等等,都是闫彬的日常工作内容。
“参与大型基建工程,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意识。”在亚青会主场馆工作近2年来,让闫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师傅的言传身教。工作时,师傅反复跟他强调“安全试验不容分毫失误”。没有一个人天生懂安全,要看个人对生命有多敬畏。
闫彬说,建筑行业易发安全事故,他深感到责任重大,“要用一双"慧眼"把细节做到极致,严守施工安全底线,试验工作不容失误,要为工友安全和工程质量把好关,促进每一个环节的质量优化,建造品质工程。”
在亚青会主场馆项目部,闫彬还有另一个身份——团支部书记。对于这一身份,他也尽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
去年疫情期间,闫彬积极响应项目党支部的号召,成立青年防控小组,采购防疫物资,为工友测量体温,确保驻地工友的健康与项目工地的安全。后来,复工复产工作的推进,闫彬又积极协助项目部组织返岗工友到附近医院做核酸检测,确保工友的健康。
在大型基建工地工作,假期经常没得放假。由于当前亚青会主场馆项目正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闫彬同样坚守岗位。而与他一起工作的,还有项目工地上1700名一线工人。
“能够成为亚青会主场馆项目的一员,为工友和项目同事们服务,将青春的激情与梦想挥洒在这片火热的工地上,我觉得十分光荣且荣幸。”谈及工作,闫彬如是说。南方日报记者杨立轩
汕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金平大队四中队中队长吴鸿:
创造良好交通环境护航亚青会
早上7时半,50岁的吴鸿早早来到海滨大华路口,带队指挥早高峰通勤。下午5时半,他又出现在海滨新兴路口,做好晚高峰交通疏导。期间,他还到西堤路、外马路督导交通。作为汕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金平大队四中队中队长,吴鸿负责海滨路、西堤路及外马路等三个交通网格保畅保安重任,全身心投入到路面管控一线。
其中,海滨路作为汕头市一张重要旅游名片,它的交通秩序直接影响汕头市的文明程度。在这条路上,有党政机关办公、接待场所等重要部门,有人民广场、潮汕体育馆,海滨长廊等群众活动场所,人流车流量特别大,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工作繁重。近年来,为了把这条路打造成“文明交通示范路”,吴鸿与战友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我们坚持以事故预防为重点,按照高峰控点、平峰巡线,抓违法、抓源头、压事故的管理原则,改进勤务机制,提高交通秩序管控率。”吴鸿说,平时主要协调好执勤民警、协管员、文明交通志愿者工作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目标,使三者在交通管理中相互支持和配合,有效带动海滨全体交通管理者水平进一步提高。
作为带头人,吴鸿坚持每天早晚高峰期到海滨路等重要路口指挥疏导交通,平峰期加强道路巡逻和问题处置。“这些年吴队都习惯在早高峰执勤后,回单位吃早餐。”四中队一民警告诉记者,晚上7时完成晚高峰执勤后,吴鸿还继续回到单位处理中队事务,基本要到晚上10时才回家。而每隔三天,吴鸿轮班值守一天,必须坚守岗位24小时。
在吴鸿的指挥带领下,海滨路在改造升级过程中,交通秩序始终保持井然有序,特别是保障位于新兴路口处的亚青会项目——汕头市人民体育场改造工程的顺利推进。记者了解到,目前改造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约80%,施工现场约600位工人奋战在各自岗位上,正在全面进行幕墙工程和装饰工程等施工作业。
如今,海滨路已成为汕头市通行秩序的示范路和事故预防的样板路,是人民群众出门通行的放心路、安全路,而这,离不开吴鸿与战友们的辛勤付出。由于工作表现出色,近年来吴鸿荣誉加身,被评为“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南粤公安交警先锋”,获得汕头市五一劳动奖章、“最美创文人”、“鮀城卫士”及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南方日报记者黄嘉锋
汕汕铁路站前六标盾构部盾构工区技术主管秦子超:
把创新和活力带到施工一线
2020年5月,随着汕汕铁路汕头湾海底隧道建设工程进度不断加快,来自陕西西安的秦子超作为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公司的员工加入到该项目,成为汕汕铁路站前六标盾构部盾构工区技术主管。
彼时,秦子超才刚从西安科技大学工程材料专业毕业2年,已有在南京、武汉跟项目的经历。汕头湾海底隧道建设工程虽不是他第一个跟进的项目,但却是让他备感挑战的项目。
汕头湾海底隧道是全国第一条设计时速为350Km的高铁海底隧道,是对国内该施工领域空白的一个填充。谈起隧道工程,秦子超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汕头湾海底隧道是汕汕高铁的核心关键性工程,也是他们公司目前施工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项目之一。
“工期紧、任务重,有许多重难点、风险点,如何去管理、如果去管控、如何保证安全,是我们基层管理人员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秦子超说,他的工作是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对现场各个施工面的技术做交底和盯控。对照施工工期安排各个施工面的工作内容,确保施工节点如期完成。
盾构机结构复杂,在做好技术准备的同时,让每个工人都充分了解技术难点和工作要领也十分必要。从今年1月开始,秦子超就组织开设了盾构小课堂,为工人们传授盾构知识。除了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他偶尔也亲自上阵,让工人们在实践之余加强理论学习。
3月29日,汕头湾海底隧道开始盾构施工,这让秦子超十分振奋。“汕头湾海底隧道建成后,将使原本需要3个半小时才可以到达广州的路程缩短至不到2小时,这也是汕头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机遇。”秦子超说,汕汕铁路是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新建汕头湾海底高铁隧道的飞驰,也必将带来汕头经济的腾飞,作为项目技术主管,他会把创新和活力带到施工一线,负责任地把工程干好、干精。
南方日报记者余丹
汕头亚青执委会信息技术部总工黄世鹏:
把服务好亚青会当成事业来干
从去年11月21日第三届亚青会进入倒计时一周年开始,对于黄世鹏来说,只有两个字:更忙。如何在今年5月31日前完成28个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建设,成为他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黄世鹏是汕头亚青执委会信息技术部总工,1993年从汕头大学毕业后的他,从事过财务、采购领域的工作。2000年起,他到汕头市政府采购中心工作,从一名办事员开始接触政府采购工作,至今对这一领域已非常熟悉。
去年7月,黄世鹏从汕头市政府采购中心调至汕头亚青会执委会信息技术部,负责该部门总工办的一些事务。他刚过来时正值部门信息技术与通信系统的规划设计阶段,因此他通过调研、搜集执委会各部门的对于信息系统平台的一些业务需求。
除了信息技术方面的工作,收发文件、撰写材料也是黄世鹏的工作。他通常每天上午8时10分到执委会这边,上班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OA,如果OA文件有领导的批示或相关意见,就得马上处理。
尽管每天的节奏非常紧凑,黄世鹏仍能从中找乐子——没事跟部门里的年轻同事开开玩笑,大家互相鼓励加油、传递正能量。在他看来,之前的工作内容相对比较单一,工作面比较狭窄。如今,每天都有新的挑战,成为他保持旺盛精力的动力之一。
“到这边上班后,我感觉工作每天都是新的!这将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黄世鹏坦言,他早已把这份职业当成事业来干。
采访中了解到,今年3月底他做完胆囊切除手术后,在家里休息10天左右就又回到工作岗位。“其实就是一个微创手术而已,老实说,我在家休养期间就盼着早点回来工作。”正因为他这份敬业精神,有同事评价他“跟老黄牛一样”。
事实上,不只是黄世鹏的部门,亚青执委会各部门人员加班加点早已是常有之事,因此平日里,各部门领导和同事都会互相提醒对方工作之余应注意身体。
对黄世鹏来说,忙归忙,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最重要。他欣慰地表示,妻子很理解他,这给予他更充足的工作动力。有一段时间,黄世鹏经常加班到深夜12点左右才回到家,虽已疲惫不堪,但是当他看到妻子和孩子熟睡的面孔,就感到舒心,身上的疲惫感很快就消散了。
目前,黄世鹏正按照执委会的要求,为接下来的各国和地区代表团团长线上会议、火炬传递、测试赛等重要工作,做好充足的通信和无线电保障。
南方日报记者张伟炜通讯员纪伟琪
汕头移动亚青会专项工程负责人伍郁韩:
让亚青宾客畅享5G网络
亚青会场馆如火如荼开展工程施工建设的同时,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也正紧锣密鼓的铺开建设。而比赛场馆的通信设施不仅要满足观赛群众基本通信需求,也要考虑相关业务类型网络容量、速率的要求。作为汕头本地移动通信的主导运营商,汕头移动担负主体育馆、主体育场的4G、5G信号覆盖的任务。而汕头移动工程建设中心无线工程管理人员伍郁韩也因此有了另一个头衔:汕头移动亚青会专项工程负责人,按照亚青执委会的要求交付场馆网络信号的通信设施建设。
看似简单的工作任务,其实囊括了很多细致繁杂的事项,从基站前期的规划、设计、选址到后期的传输、建设、监工,伍郁韩都需要与各单位协调沟通、提供解决方案,一直到基站的最后交付使用。
但与以往的通信工程管理工作相比,此次亚青会的专项工作给伍郁韩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大型运动场馆场地大、主体建筑较高,通信容量巨大,基站建设需在覆盖与容量之间做好平衡兼顾。并且,亚青场馆的建设已从设计阶段转入建设阶段,留给汕头移动的时间仅剩下3个月。
面对技术和工期的难题,伍郁韩很快想到,也许可以用他山之石来提供解决思路。借鉴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杭州亚运会等大型场馆的综合建设方案与经验,并主动与同事们一起多次奔赴场馆现场勘察、研究,并最终形成“赋形天线+数字化室分”的综合方案。
除了场馆的室内信号覆盖,伍郁韩还承担着亚青会相关主干道、景区、美食场所的4、5G信号覆盖工作。他透露,这是汕头移动的“自选动作”——对四方来客可能踏足的景区景点如中山公园、礐石风景区等地均进行基站的布设和信号优化。同时,对于设于各个用于训练的学校、运动场,汕头移动也根据每个场地的实际通信需求梳理出不同的站点布设方案。
从去年下半年担任亚青会专项工程负责人以来,伍郁韩已经不知道跑过多少次场馆,到了晚上还要守在电脑前,研究设计方案,与各个部门的人对接、布置各项工作的进度。
在他与同事们的奋战下,目前场馆的室内覆盖工作已完成全部设计方案,并同步结合场馆基建进度安排随工建设。届时将完成室内53个以及室外239个,合计共292个基站的入网开通。
奋战亚青,伍郁韩“忙并快乐着”。他说,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为了一个目标:让每个前来参加汕头亚青会的宾客都能享受到畅通无阻的4G、5G网络,并通过这一洲际运动赛事向亚洲国家展示我国5G建设成果。“能够为汕头亚青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再累都是值得的。”
南方日报记者杨可
亚青会志愿者陈焯霖:
为亚青会筹备添砖加瓦
上午从汕头澄海驱车半小时,赶赴8点半开始的志愿者工作,下午5点半下班后,再回家赶赴晚上的网课,这是亚青会汕头市执委会办公室总策部志愿者陈焯霖加入团队5个月来的每日生活,也是亚青会志愿者团队很多成员的日常。
“00后”的陈焯霖是英国考文垂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受疫情影响,自去年始她便只能留在国内上网课。专业学习国际赛事会展和管理的她转念一想,正好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参与家乡汕头亚青会筹备的工作,简历一投,很快被选中,开始了忙碌的志愿者工作。陈焯霖说,“我和其他志愿者一样都觉得能参与筹备亚青会十分难得。”
现在的她在总策部,主要负责协助亚青会的各项筹备策划工作。日常除了要对各项文书进行规范化输出外,也要统筹整理各个部门的工作进展。陈焯霖表示,虽然她的专业就是学习如何对赛事制度进行顶层设计,与亚青会的志愿者工作契合度很高,但课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遇到的情况,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现实中面对的问题要复杂得多,如何将理论落到实处是一大困难点,”陈焯霖说,“做好沟通与协调非常重要。”开始她有些怯于表达。慢慢地,和大家相处久了之后,她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工作需求对接上也越发地游刃有余。同事们的帮助,也让她的工作能力迅速得到成长。
陈焯霖告诉记者,亚青会的志愿者团队就是一个温暖的大集体。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但对于志愿服务有着深深的热爱,团队伙伴间的亲密氛围让她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我最近在同步准备学校的考试,科室的其他成员就会帮我多分担一些任务,让我能同时兼顾学业和工作。”
目前,整个亚青会汕头市执委会的工作都在按照计划有序地开展中。陈焯霖近期正协助前来开展培训的顾问专家做好会议组织策划,对于她来说,5个月的志愿服务工作让她进步不小,相信在团队的配合下,一定能够更加快速地提升能力,为亚青会的筹备添砖加瓦。
南方日报记者王涵琦
新闻推荐
汕头市各文明校园积极推动思想道德建设改革创新 德育教育融入课程
东厦小学“和·美”特色课程滋养幼苗。为把校园思想教育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使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