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与汕头》一书讲述其育才救国的感人往事 生动呈现爱国诗人的汕头情缘
丘逢甲故居。
记者从市文联获悉,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全面展现近代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在汕期间推动教育事业这段历史,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编撰出版的《丘逢甲与汕头》一书正紧锣密鼓推进中。近日记者走访该书编辑部,了解书籍编撰背后的故事。
7个章节
讲述丘逢甲的汕头往事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走进汕头市开埠文化陈列馆,展板上关于晚清爱国诗人、著名教育家丘逢甲抗倭事迹的介绍映入眼帘,这首丘逢甲于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即景抒写的《春愁》诗作,让人们深深感受到诗人的满怀愁情,充分体现这位爱国志士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1864年,丘逢甲出生于台湾,丘逢甲字仙根,后改号“仓海”,世称“仓海先生”。据记载,中日甲午海战后,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为抗击日本对台湾的侵占,丘逢甲组织义军在台湾抗日,失败后离台内渡,往来于潮汕、广州、港澳及南洋一带,长期在潮汕活动。据有关史料记载,他在潮汕居留的时间最长,其间兴新学、襄革命,矢志不移。
《丘逢甲与汕头》全书6万多字,共7个章节,分别是:《男儿要展回天策》《留取清阴覆讲堂》《春愁难遣强看山》《一时佳话遍江城》《论交四海心犹热》《泰山北斗公文章》和《附录》,从丘逢甲的生平,到在汕兴办教育、游迹等方面,全面还原丘逢甲在汕头的过往岁月,展现其对汕头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该书还收录丘逢甲在汕期间写下的多首诗赋,汕头风物在诗作中得到了生动的呈现。
倡导新学
致力推动潮汕教育
丘逢甲在潮汕创办新学十余年,至今仍为人们所深深敬仰。据《丘逢甲与汕头》一书介绍,1897年,丘逢甲任潮州韩山书院山长,开始了兴办新学、治学救国的艰苦历程。其曾主讲于澄海景韩书院、潮阳东山书院,并主持岭东同文学堂的创建和早期的教育工作。
记者查阅样书了解到,书中记载了丘逢甲辗转于潮阳东山书院、澄海景韩书院讲学,他在讲学中增设科学课目,积极向青年学生传播民主思想和西方文明,引导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丘逢甲讲授科学,传播民主思想的这一做法,在当时受到地方势力的诽谤和排挤。
丘逢甲认为,汕头是岭东门户,对外通商,经济繁荣,来往人多,能够造就人才。由其创建的岭东同文学堂旧址现为外马路第三小学,据记载,当时这里濒临海滨,环境清新,是一座庭院式的平房。为了同文学堂的创建,丘逢甲还曾赴南洋筹款。他以“中学为主,西学辅之”为办学宗旨,启发民众,培养有志青年,同文学堂成为粤东新学的一面旗帜。
故地采风
力求深刻诠释生动呈现
“《丘逢甲与汕头》一书编撰基本完成,已通过出版社一审,为了将这位爱国英雄在汕头的过往更为深刻而生动呈现出来,我们编辑人员特意前往蕉岭县丘逢甲故居,以及同文学堂、潮阳东山书院、澄海景韩书院等丘逢甲到过的地方采风。”该书编委陈灼告诉记者,丘逢甲故居所在地,旧时称为嘉应州镇平山村,以前属潮汕地区管辖,那里留下众多的历史烙印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通过采风,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爱国志士致力于岭东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
丘逢甲以诗歌驰誉于世。据陈灼介绍,历史记载,与丘逢甲交往颇深的梁启超赞誉其为“诗界革命巨子”。《丘逢甲与汕头》各个章节以丘逢甲创作的诗句命名,其中收录了大量其在汕期间写下的诗作,这些诗作或慷慨豪迈,或苍凉悲郁,或感时忧世,情真而意切,充分体现了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炽热爱国情怀与豪迈的英雄气概。有关专家指出,这些诗作也是研究汕头历史的珍贵材料。如,丘逢甲1901年创作的《汕头海关歌》,反映社会现状,描绘汕头历史面貌,为人们研究汕头港提供了参考。
丘逢甲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市文联有关负责人表示,仓海先生与潮汕山水长在,本次编辑出版《丘逢甲与汕头》,就是为了广为传颂爱国英雄的事迹,以此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向上,为书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报记者 陈文惠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陈家源通讯员汕宣)昨日记者从汕头市委宣传部获悉,作为深圳、汕头深度协作的重要项目——深圳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