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监控 提前预警 防止内涝 市应急管理局以信息化为支撑,提升应急处置
本报讯 (记者陈冬琪)城乡内涝,逢雨必涝不仅给市民群众的出行带来极大影响,也是城市管理的一大困扰,近年来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如何做好防涝排涝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记者了解到,针对城乡内涝的问题,市应急管理局主动作为,坚持以信息化为支撑,牵头各区县统筹建设应急管理局内涝监测平台,对城乡易涝(积水)点进行智能化、科学化监测,统一组织应急处置,实现城乡内涝(积水)的实时监测预警和应急联动处置,极大地提升了应急处置时效和水平。该项目也于近日被评为“汕治·善治”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2020年度优秀案例。
说起2018年“8.30”强降雨,相信不少市民仍记忆犹新。据统计,当时的强降雨引发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严重内涝,致全市55个镇(街道)受灾,受灾人口91.0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1.39万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3.5亿元。“此次灾害中暴露出来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内涝监测的不及时,为此我们以解决内涝积水监测难题,提升应急联动处置时效和水平作为出发点,聚焦信息化建设,依托科技手段,在摸索中积累经验,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城乡内涝风险预警研究工作。”市应急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逐步建设了内涝(积水)自动监测预警体系,有效保障应急管理“看得清、指挥准”。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累计投入388万元,在市、区两级统一建设了内涝监测预警平台,并在6个区所属各镇(街道)最低洼处设置内涝监测点82个,安装监控摄像头和电子标尺,实现全市内涝(积水)实时监测预警。
监测系统建立起来了,所达到的效果还需要经过实战来进行检验。“内涝监测预警系统自投入运行以来,对内涝积水点实时监控、积水报警和漏电报警,在历次内涝积水应急排涝排水处置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成效,真正形成"反应快、指挥准、效率高"的应急响应处理机制。”市应急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监测系统所投入运行后所体现出来的成效一方面表现在防涝时间的前移,内涝监测平台接入应急指挥中心和值班室,将监控和报警处置纳入值班员工作职责。“在气象部门预报有强降雨时,值班员将提前登录内涝监测平台,加强监控值守,根据监测平台发出的报警信息,及时进行分发处理,并跟踪应急处置工作情况。”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另一个方面则是预警信息处理时效性明显提升,内涝监测系统是有效加强防涝应急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实现防涝应急处置工作智能化、高效化的重要手段,自2020年汛期以来,汕头市及时处置内涝监测平台积水和漏电报警信息共429条。“对比去年同期,应急响应速度提升了23%,完成处置时长缩短3至4个小时,在应急排涝排水中发挥了显著作用,真正成为应急排涝预警实战的一把利剑。”该负责人介绍道。
监测系统最重要的部分不仅要做到实时监控,还要做到数据的精准,对此市应急管理局发挥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对监测系统进行了升级完善。据悉,该局通过NB-IOT物联网技术将采集的信息实时传输到数据平台,实时监测站点水位、电量,并且可远程查看实时视频,当系统监测到现场水位和电量超过预警阈值时,将自动报警,并发送预警短信和手机APP消息提醒相关排涝责任人。“通过运用实践,我们先后降低积水报警阈值至15厘米,增设报警按小时对比统计功能,对云环境安全进行提升,对平台应用进行升级完善,包括将其中的15个水浸监控点的定向摄像头升级为可360度旋转。”市应急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说,他们还结合实际补足建设4个监测点,建立智能化AI数字模型进行感知预警,对气象短临预警数据进行分析,提前联动市城管局、市排水公司和各区应急管理局共同防御和应急处置,确保内涝监测平台功能实用、齐全,操作性强。
新闻推荐
“智能管家”走进田间地头 农产品加工“机械换人” 数字化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养猪场实现智慧养猪。种田有了“农机助手”“智能管家”,农产品加工“机械换人”实现自动化生产,特产触“电”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