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向党 青春担当

南方日报 2021-03-24 09:50

汕头亚青会跳水馆项目安全总监辛福忠(右)巡查建设工地。杨立轩摄

汕汕铁路汕头湾海底隧道北岸施工现场。余丹摄

在牛田洋快速通道工地上,项目负责人郭升烈(中)到智能化钢筋加工厂指挥作业。黄嘉锋摄

开学第一天,校园护畅队召开新学期动员暨培训会。柳伊霖摄

濠江区东陇社区党员干部利用节假日开展爱国劳动活动,赢得社区群众的好口碑。受访者供图

林明祥(右)。受访者供图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开局起步、逐梦亚青的汕头行动中,广大党员干部当先锋、显身手、立新功,争当“起而行之”的合格“答卷人”。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献礼百年·攻坚2021——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全媒体报道,记录在重大战役、重大项目攻坚中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甘于奉献、攻坚克难的奋斗故事,展现他们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百年的积极作为和突出贡献。敬请垂注!

策划:廖奕文

统筹:辛均庆杨可

亚青会场馆建设工地

擂鼓“亚青年”党旗一线飘

“春节项目不停工,除了为就地过年的工人提供慰问补助和文娱生活,也快马加鞭推进工程的建设。”农历正月至今,汕头亚青会跳水馆项目安全总监辛福忠每天都要往返项目部和工地。身为一名党员,他在这个春节带头留守岗位,每天加班加点开展安全巡查,确保所有环节和人员安全施工。

辛福忠春节忙碌的身影,正是当前汕头亚青会22个场馆建设的一个缩影。距离汕头亚青会开幕仅剩200多天。在筹办工作的攻坚时刻,各个场馆建设项目以党建引领生产建设,党员带头就地过年,开足马力抢进度,冲刺新春“开门红”。

以暖心措施鼓励工人留汕过年

人勤春来早,春来人更勤。正月十一,位于汕头市南滨路的汕头亚青会跳水馆项目,施工现场车辆如织、机械轰鸣,超过600名工人全面就位,分布在不同区域加紧施工。

作为汕头亚青会重要比赛场馆之一,跳水馆项目以“贝壳卧滩、风帆临海”为设计理念,建筑面积约10.9万平方米,由馆区、校区、室外场区三个部分组成。除了升级改造原有的游泳跳水馆外,还新建综合训练馆、水球馆和教学管理区等8个主要单体建筑。

“现在每个单体建筑都有工人在施工,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进行安全巡查,保证整个项目安全。”辛福忠来自大连,在汕头亚青会跳水馆项目部工作这一年,他掌握着项目的“安全线”。由于该项目是旧馆改造升级,其中不少部分为危大工程,难度系数较高,施工过程不能有丝毫松懈。再加上项目工期短、任务紧,身为党员的辛福忠经常带头加班,一年来从未放过一天假期。

事实上,在汕头亚青会跳水馆项目,许多党员都像辛福忠一样,发扬攻坚克难精神,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争分夺秒投入建设工作。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所有党员响应就地过年号召,全体留守岗位,确保春节继续施工,全力冲刺实现“开门红”。

而为了留住更多的工人,项目部在节前也通过各种措施鼓励工人留汕过年,辛福忠说,春节期间跳水馆项目的工人不仅能获得工资补贴,工会还为他们准备了节日慰问。除了为每名工人发放了饮料和零食,除夕夜还提供免费的饭堂团圆餐,确保春节期间的伙食供应。

对于返乡过年的工人,项目部也计划利用车费补贴和包车形式,确保工人如期返岗。辛福忠说,从大年初七至今,已有100多名工人陆续到岗,到元宵节预计将有1000名工人到岗,可满足跳水馆项目的建设需要。

“90后”工地上“挂图作战”

辛福忠忙碌的同时,位于汕头东海岸新城的亚青会主场馆项目上,“90后”党员张洪川也马不停蹄地穿梭工地。身为一名项目经理,春节期间张洪川扎根在生产建设一线,用奋斗的干劲描绘出“党员先锋”的美好年华。

亚青会主场馆项目(一期)建设包括一座2.2万个座位的体育场、一座8000个座位的体育馆(含训练馆)、会议中心和室外训练场。亚青会举办期间,将作为赛会主场馆,承担开闭幕式、田径、体操等大项的比赛和训练任务,赛后将作为汕头大学的体育设施。

2019年7月,该项目正式开工。张洪川来到滨海滩涂的工地上主持项目建设工作。但摆在眼前的,一方面是一大片由吹填淤泥形成的软土地基,另一方面是仅有的22个月建设工期。

“这么短的工期,对建设一座大型场馆项目来说非常紧张。”针对这种情况,张洪川发挥党员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迅速调整思路和状态,在最短的时间内协调各方参建单位。最终,通过日夜不间断施工,仅仅18天便完成了10万平方米的软基处理工作。

在大型场馆工地,建设者最担心的就是遇到不可抗力的突发情况。偏偏项目开工仅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2020年3月初,疫情得到控制,全国开始掀起“复工潮”,张洪川马不停蹄地赶到政府办公大楼提交复工请示,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他组织协调各方资源,通过点对点包车,从四川省发车30余次,跨越5000余公里,接运600多名工友返工,让亚青会场馆成为广东省复工复产最快的项目之一。

“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决心如期完成项目建设,向汕头市政府、汕头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一年多来,张洪川主张以“线路图”“进度表”形式建立“挂图作战”工作机制,在体育馆主体结构封顶的攻坚阶段,他带头率领团队,通过“两班倒”的模式,进行了长达62个小时的不间断混凝土浇筑,使项目主体结构封顶提前了两个月完成。

正是有了像张洪川这样的党员带头示范、甘于奉献、攻坚克难,汕头亚青会一个个场馆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目前,亚青会主场馆项目(一期)施工已全部步入室内精装修阶段。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杨立轩

汕汕铁路工程建设工地现场

筑起“红色堡垒”全速助推攻坚

新春伊始,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汕汕铁路工程建设捷报频传,多个工作面开足马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汕头湾海底隧道“永平号”盾构机下井组装,跨练江特大桥跨江段桩基施工全部完成,仙庵隧道潮南区内已掘进1000多米……

据中铁十四局汕汕铁路站前六标项目部(以下简称“汕汕六标项目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春节期间部分工点加班加点确保工程施工进度;春节假期结束,项目部16个复工点迅速进入施工生产“战斗”状态,吹响了复工复产号角。截至目前,复工点达到100%,复工复产人数约1100人。

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背后,是汕汕六标项目部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项目施工生产提供了坚强的保障。记者获悉,汕汕六标项目部党支部自成立以来,聚焦党建与生产经营的融合,涌现了一批立足岗位、冲锋在前的党员表率,为助力完成目标任务增添力量。

每天开展班前喊话强调安全生产

2月22日,位于中泰立交桥附近的汕汕铁路汕头湾海底隧道北岸施工现场,机器轰鸣,施工车辆穿梭往来,工人们挥汗如雨,现场紧张有序。数天前,用于汕头湾海底隧道掘进的超大直径复合式泥水平衡盾构机“永平号”的首个部件——一号台车后半部分被吊下井,拉开了汕头湾海底隧道盾构机下井组装的序幕。

汕汕六标项目部盾构分部党支部成员、安全总监王振告诉记者,盾构机的吊装属于大型作业,需要全程盯控。在正式吊装前,他们需要对吊车及吊具进行多遍排查,确认无误后才签署吊装令。记者采访当天,25米深的始发井内正在进行导轨焊接,一块块铁片缓缓地吊下井,王振密切注视着整个流程,不容有一丝闪失。

作为拥有九年党龄的党员,安全意识早已牢记在王振心中,除了日常安全巡视,他们还需要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及时排查隐患,督促工人做好各项防护措施等。大年初三,盾构分部如期复工,党支部为工人们开展安全培训,并制定了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项目正常运转。

盾构分部安全部长寇鑫今年26岁,已是有着六年党龄的党员,每天与工人一同上下班已成了他最熟悉不过的生活。“我们每天都会开展班前喊话,强调安全规章和注意事项,并及时向工人传达昨日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提起工程建设,寇鑫反复强调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时候一点点小细节没注意,都有可能酿成安全事故。”

安全生产在汕头湾海底隧道建设的多个作业点都得到了充分强调。汕汕六标项目部副经理孔凡朋是汕头湾海底隧道进口工区的负责人之一。他告诉记者,在初十复工前,他们通过“三级交底”制度,即项目所在公司向项目总工强调安全生产须知、项目总工向各区技术主管及工班长重复注意事项、主管及工班长向施工工人详细讲叙施工规范,用层层反复的方式使施工安全深入人心。

专注技术保障工程质量

汕头湾海底隧道的建设面临着通行标准高、施工工艺新、地质情况复杂的难点,对隧道施工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尤其是3月底盾构段的始发掘进,在盾构分部领导班子看来,将是接下来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盾构机自始发井开始,将依次穿越890米软土、430米上软下硬及809米全断面硬岩。如果地质过软,则可能面临掘进过程中地质沉降变形的风险。”汕汕六标项目部盾构分部党支部书记鲍占振告诉记者,为了规避潜在的风险,盾构分部已提前对盾构将会经过的地质层进行注浆加固,从而规避风险,保证施工安全。

鲍占振说,目前盾构分部党支部7名党员分管施工现场、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各个方面,承担重要工作任务的同时,也积极以党员身份自我要求,为其他人树立榜样。“我们还通过创建党员先锋岗及红旗责任区,将各项管理责任落实到支部党员身上,并通过每月的评比督促各岗位、责任区做好相应工作。”作为一名有着15年党龄的老党员,鲍占振在今年积极带头,号召党员们留汕过年,党支部还为员工们策划了一系列新春活动。

盾构机结构复杂,在做好技术准备的同时,让每个工人都充分了解技术难点和工作要领也十分必要。“从今年1月开始,我们开设了盾构小课堂,为工人们传授盾构知识。”盾构分部技术主管秦子超介绍,盾构小课堂已开设两期,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讲课,学员们利用晚上休息时间集中学习,大家十分踊跃参加,目前第三期盾构小课堂正在筹备当中。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名“95后”,秦子超在身边党员感染下,激发了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他已决定提交入党申请书,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记者获悉,除去技术难点,汕头湾海底隧道的建设还面临着工期紧迫的压力,为确保汕汕铁路于2023年按时投入运营,隧道建设从多个工作面同时作业,提高工程建设效率。一个个党支部,在施工一线筑起一个个“红色堡垒”,引导全体党员勇当先锋,全速助推重点工程建设。

南方日报记者余丹实习生刘铭勤

牛田洋快速通道项目建设一线

对标鲁班奖开拓先锋路

软基就地固化处理、桥梁桩基钻孔、智能化钢筋加工、混凝土搅拌作业……23日下午,在牛田洋快速通道项目北岸工地上,老党员郭升烈正带着骨干们巡查多个工序施工现场。

牛田洋快速通道工程是汕头市综合交通快速路网中联系榕江两岸跨海的交通大动脉,是省、市重点项目。作为达濠市政公司派驻项目的总负责人,郭升烈发扬技术人的工匠精神,大力推广新技术应用,目前已有多个施工技术达到优良,成为全线施工榜样。

“牛快项目是以争创鲁班奖为目标的。”郭升烈表示,作为一家汕头民营企业,同时也是一家市政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与央企合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有信心做到让大家刮目相看。”

发挥党员在关键岗位的模范带头作用

自1981年以路桥专业毕业后,郭升烈就一直从事公路和桥梁建造事业,至今已有40年。作为一名高级工程师和一级注册建造师,郭升烈被公司委以重任,由其负责公司在汕头市内最大的工程——牛田洋快速通道项目部所有事务。

自项目开工以来,郭升烈作为一名有35年党龄的老党员,以项目部为家,除重要公干外出之外,坚持每天到项目部办公。特别是今年春节期间,他每天都到工地一线,与留汕工人并肩作战。在他的带动下,项目保持关键节点施工不停歇,并很快组织节后全线复工。

“我们是以党员为主组建团队,多个关键岗位都由党员担任。”郭升烈告诉笔者,他的团队目前共有6名党员分别担任项目部经理、副经理、计划合同部和技术部等负责人,确保“关键岗位有党员、关键时刻有党员”,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多项施工技术水准达到优良

牛田洋快速通道项目位于汕头市中心城区西部片区,全线贯穿大面积鱼塘养殖区,水道交错,淤泥深度普遍达到30米,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是施工过程面临的最大难题。

为了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达到零清淤、零外运等节能环保的要求,项目部引进深厚软基就地固化处理技术,使软基土地达到一定强度,从而满足施工机械进出以及施工所需的承载力。与此同时,固化后的硬土还可作为道路填方使用,真正做到变废为宝、多次利用,达到绿色环保施工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在郭升烈这名党员带头人的坚持下,项目部始终心系群众利益,施工过程不惜增加成本,以确保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如处于居民区附近的一工区,在进行石方开挖施工时,若采用普通炸药爆破恐影响居民住宅安全,为此,郭升烈向公司报告并积极申请更耗经费的二氧化碳膨胀破岩技术,保障爆破过程中无外露火花、不产生有害气体和爆轰波,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

此外,引进泥浆零排放系统,建立泥浆净化中心进行泥浆净化,将废浆集中处理为可堆积的渣土与达标排放的滤液,渣土用于后续绿化施工,避免了泥浆外运;建立智能化钢筋加工厂,在项目所在地将钢筋加工成为工程所需的成型钢筋制品,减少钢筋浪费,节约成本。

这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为项目工程做到安全、优质、完成节点目标等保驾护航。据项目部介绍,目前项目桥梁桩基Ⅰ类桩比例达96.6%、钢筋保护层合格率在95%以上、钢筋间距合格率达98%,混凝土外观光滑优美,成为牛田洋快速通道项目的全线榜样,获得多方肯定。

项目全线铺开建设抢抓工期

今年是牛田洋快速通道项目建设的关键攻坚年。春节过后,牛田洋快速通道项目参建骨干人员已全部到岗,以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项目的建设,吹响牛年“项目攻坚年”的冲锋号,为项目早日建成奠定基础、积蓄力量,目前项目全线已铺开建设。

作为汕头市中心城区西部快速通道,牛田洋快速通道项目北联汕昆高速公路、南接汕湛高速公路,与汕昆、汕湛、沈海等高速公路共同形成汕头中心城区的快速外环,对于区域协调发展、完善汕头路网、城市快捷通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项目同时连接国道206线、324线等多条国省道和城市主干道,全线设山兜、澄海路、金凤西路、金砂西路、棉田共5处互通立交联通各条干线道路,对于疏解城市交通拥堵作用重大。其中牛田洋大桥作为公轨共线双层特大桥,也将为汕头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预留了过江通道。

“今年的建设目标是桥梁的上下部构造要完成80%,辅道完成90%,桥梁桩基础完成100%。”郭升烈告诉笔者,公司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发扬“拓荒牛,老黄牛、孺子牛”精神,今年继续加大力度抢抓工期,力争为实现按期通车打下坚实基础。

“我做事是比较认真的,也要面子。跟央企合作,我们不甘落后,要证明民营企业的实力。”郭升烈表示,公司有信心和决心把牛田洋快速通道项目做成党建引领和工程质量的示范工程,为企业争光。

南方日报记者黄嘉锋通讯员吕梓歆

汕头市城乡各个角落

党员志愿服务绘就城市温暖底色

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志愿者的身影。

近年来,面对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交通秩序整治、乡村振兴、垃圾分类等新情况新任务,在共青团汕头市委员会的指导和组织下,汕头市无处不出现身着黄马甲的党员志愿者,不断推进党员志愿服务见身影、见行动、见成效,在全心全意为百姓身边小事的服务过程中践行初心使命。

合力整治交通为文明创建贡献志愿力量

2021年,汕头迅速掀起奋力争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的新一轮热潮,交通秩序整治第三轮“百日行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在此过程中,汕头的党员志愿者们持续奋战在一线。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闪烁要小心。”2月22日上午,在汕头市外马路第四小学开学典礼上,交警金平大队四中队副中队长罗宏辉再一次走进校园,给全校1000多名师生开启新学期交通安全第一课。

作为一名有着将近25年党龄的老党员,除了交警的身份之外,罗宏辉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身份,即是汕头校园护畅队的创办人。

“目前,我们的服务范围包括外马路第二、第三、第四小学这三所学校的周边道路,正在计划扩大范围为更多学校周边的交通服务。”罗宏辉表示,自2018年创办校园护畅队以来,在每日放学高峰期,他都会组织志愿者前往学校周边维持交通秩序。

在汕头,罗宏辉式的坚持,不是个例,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更多人。据悉,这支校园护畅队最年长的志愿者已经77岁,最年轻的志愿者仅17岁。

据了解,除创办校园护畅队外,罗宏辉也经常参加慈善机构举办的志愿活动,以身作则,带动身边的同事好友参与志愿活动。据悉,作为汕头市公安局足球俱乐部的负责人,罗宏辉积极宣扬“快乐足球与爱心活动同在”的口号,带动俱乐部77名成员参与帮扶孤寡老人的志愿活动,七年间坚持为六位孤寡老人服务;策划举办“以球会友共献爱心助推创文”慈善活动,资助13名贫困大学生及600户贫困户;组织在外打拼的潮籍青年,在每年春节前对贫困户进行慰问,坚持至今已经是第四个年头。

守望精神家园为乡村孩子带来多元教育

扶贫先扶志,教育是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振兴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而乡村教师,无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的李田,是一名拥有10年党龄的党员,如今是汕头市潮南区雷岭镇茶园小学的一名支教老师。

事实上,在李田身上,志愿服务的萌芽早已种下。在大学期间,李田先后参加过河南和宁夏地区的短期支教项目,在2018年,李田更是去了意大利威尼斯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志愿服务。

2020年8月,在团市委的指导下,李田通过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来到汕头,开启了又一段别样人生。

“我们来到这里,除了给孩子开展日常教学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他们的课外生活乃至整个学习内容更加多元化。”李田告诉记者,在上学期,她同时教授茶园小学二年级的语文、四年级的英语和美术,任班主任一职。

此外,李田与其他支教老师们还会利用课外的时间给学生们开展手工课、音乐课、美术课,还有相应比较专业的足球训练等活动。去年开始,李田还帮助学校组建更规范化的图书馆,帮助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据李田透露,在新学期,除了日常教学外,她还将开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健康素养课程,帮助乡村孩子们关注生理和心理健康,提高健康防护意识。

坚守防疫一线用青年力量彰显党员风采

共产党员,就是明知危险在前方,依然挺身而出的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汕头许多基层党组织第一时间组建“党员突击队”“共青团员先锋队”和“志愿者服务队”,党员“亮身份、上一线、当先锋”,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在汕头市潮南区井都镇古埕社区,彼时年仅21岁的预备党员姚超鑫积极响应号召,在社区党组织的鼓励下,参与到了社区的志愿防疫工作中。

“整个社区一共有3000多户,接近2万人。单单走访几百户居民,就花了3天时间。”据姚超鑫回忆,一开始,整个社区只有他一个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防疫工作,他的第一项工作是摸查走访社区,为居民免费派发口罩、探测体温。

然而,这时,姚超鑫意识到,社区防疫工作任务重,需要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在社区党组织的支持带动下,姚超鑫通过网络发布招募令,成功再招募到17个返乡大学生,成立了社区青年突击队,并担任队长。

每天将近11个小时的工作虽累,姚超鑫却说,“每每在卡口看见飘扬的党旗、看着自己胸前的志愿者标志,我仍然想用青年人的蓬勃力量,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事实上,姚超鑫对志愿服务可谓是热心热情且热忱。截至目前,他的志愿服务时数已经超过519小时。

“因为来自贫困家庭,我在求学路上接受了许多帮助,也愈加懂得感恩,意识到公益的重要性。”谈及做志愿服务的初衷,姚超鑫认为,这是他回报祖国和社区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此同时,他也将志愿服务作为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的重要实践活动。

2019年,在老师的推荐下,姚超鑫参加了汕头市创文对标检查工作志愿服务,与汕头市人大代表等人一同前往全市66个街道进行检查,助力汕头市创建文明卫生城市。

此外,在大学就读期间,姚超鑫还积极参加汕头大学以及书院等志愿服务活动,担起党员先锋模范岗的职责和使命。

南方日报记者蔡沚彦实习生柳伊霖

汕头市濠江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

党员冲锋在前党群齐心协力

胸前别着一枚醒目的红色党徽,濠江区广澳街道东湖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林荣任行走在村道巷道,提醒村民门前屋后的杂物要摆放整齐,车辆要停放到划线停车位里。他还是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网格长。近些年来,东湖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用他的话来说,“东湖社区这几年来的变化非常明显,不少旅外侨胞返乡后,都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点赞”。

东湖社区之变,是濠江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濠江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清三拆三整治”和“村庄清洁”行动,引领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近日,濠江区还获得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并被评为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为全国106个先进县之一。

东湖社区:党员先锋引领社区美誉提升

初春时节,走进濠江区广澳街道东湖社区,只见牌楼庄严、村容整洁、空气清新,民居在绿树掩映下整齐和谐。社区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或聊天下棋,或锻炼身体,或拍照留念,一个和谐宜居的美丽古村落呈现眼前。

东湖社区位于濠江区东部,西靠东湖岭,东临南海,有户籍人口6000人。以前,村民环境卫生意识较为淡薄,乱搭乱建现象突出,人居环境整治迫在眉睫。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多面墙上张贴着“东湖社区网格化管理示意图”。示意图中,网格长、网格员的数量及服务片区一目了然。林荣任说,东湖通过党建引领,实行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据他介绍,社区设党委,共有党员143名,下设党支部6个。2016年,该社区启动农村人居环境“三清三拆三整治”,对东湖路两旁的违章建筑进行大力拆除,随着挖掘机机械臂的挥动,违章建筑纷纷被推倒,社区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

无独有偶。距离东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远处的是该社区的一条排洪沟(村民称之为“大坑”),因历史多种原因,存在54户60处约400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严重影响了社区容貌和环境卫生。

“自创文拆违工作开展以来,社区党委态度坚决,决定全面拆除这些违章建筑,并制定了大坑拆迁工作方案。”林荣任说,经过多方努力和协助,这些违章建筑已于今年2月10日全部拆除完成,社区还计划在今年元宵后对大坑进行清理整治和景观提升。

看着如今清爽的环境,林荣任深有感触。他说,为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他与社区党员从2016年起几乎没有过双休日,“创文拆违工作以来,一个个社区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全部冲锋在前,大家真诚奉献、不辞辛苦、干劲十足,这种精神令我特别感动,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也得到极大的提升”。

党员有干劲,社区有活力。据介绍,在党建引领作用下,东湖社区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科普示范社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广东侨界人文社区示范点”“广东省宜居社区”“广东省卫生村”“汕头市文明社区”“汕头市基层社会组织示范点”“汕头市民政示范点”等荣誉。

东陇社区:

青年党员带头干事退休党员发挥余热

墙壁彩画、池塘古树、园林小品、党建墙……走进濠江区滨海街道东陇社区,仿佛置身于一个融入时尚创意和潮汕元素的文创空间,在这里,还可见一条条宽阔平整的主干道连通村巷,一家家房屋院落错落有致。

东陇社区位于濠江区西南部,有近500年历史,现有293户1340人。“过去,社区群众以农耕和外出务工为生,社区集体经济薄弱,年收入不足2万元,无法维持日常保洁和人员工资支出。”东陇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林盛福回忆起多年前的社区面貌,不禁感慨道。在他的印象中,过去道路不畅、垃圾围村、污水横流、乱搭乱建现象随处可见。

令他欣喜的是,社区终于在2015年迎来大变化,群众的日子也在随后的几年内越过越红火。林盛福算了一笔账:2015年集体经济收入首次达到5.5万元,2020年,集体经济收入95万元,五年实现翻五番。

“抓党建、促经济,这条路选对了!”他高兴地说,党建贯穿了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也引领着社区一步一步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工作。

2016年以来,东陇社区在区委、区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指引和关心支持下,从干部队伍抓起,选优配强“两委”班子,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协调解决群众急事难事,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为社区发展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与东湖社区一样,2016年,东陇社区也积极响应上级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号召,党员干部带头清拆自家庭院,动员亲戚朋友自觉配合清拆,拆除违章搭建约382宗、共9000平方米,清通巷道30多条,还路于民、还地于民。2017年9月,东陇社区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从村庄规划入手,利用清拆出来的空间,建设垃圾转运站、文化驿站、休闲凉亭、陇上生态公园、文体广场、环村道等一批公共配套设施,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善。

青年党员干劲十足,“银发”老党员也不甘示弱。“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开展以来,除了冲锋在前的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在东陇社区的多项工作中,也不乏老年党员忙碌的身影。原来,东陇社区广泛动员党员队伍中的老干部、老职工、老乡民,利用他们威望高、经验足的优势,在社区工作中发挥余热。

东陇社区老党员林德茂曾是一名老支部书记,已退休10多年。自退休后,林德茂经常主动与村干部攀谈,关心社区工作。不仅如此,多年来,每逢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干部总会邀请林德茂到场旁听、提建议。

“老党员生活阅历丰富、解决问题方法多,他们年岁虽高,热情依然高涨,积极为社区奉献余热,传递正能量。”林盛福说。

南方日报记者张伟炜实习生吴宏彬

通讯员黄滔滔

汕头市中心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一线

“医”线当先锋旗帜显担当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在汕头市中心医院,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闻令而动,与病毒作战、为患者保驾;他们勇挑重担,在人民需要他们时挺身而出,从不畏惧。他们是共产党员,在医院加快建设高水平医院及异地扩建工作、助力汕头打造区域医疗高地的实践中,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仁心仁术,拓荒儿科三十五载

三十五载从医,三十五载拓荒。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汕头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林明祥凭着一股韧劲儿和冲劲儿,让一门“哑科”发展成粤东规模最大、危重疑难病诊治水平最高的综合儿科。

“上世纪80年代那会儿大家都不愿意碰儿科,哪里疼、怎么难受,小孩子不懂说,更别说儿童重症。”看着周边地区转送来的危重疑难病患儿无力被救治,林明祥心中着急,决心改变现状:“越是没人愿意做的事,我更要去做,不然这部分病人谁来管呢?”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1990年从上海儿童医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研修回来后,林明祥引进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及气管插管等抢救设备,在粤东率先开展机械通气综合抢救技术,着手创建了第一间“儿童重症抢救室”。他意识到拓荒儿科重症医学事业需要团队的力量,于是开始传授技术,逐步建立起一支儿科医护团队。随着队伍的壮大,危重疑难病症患儿的救治成功率逐年提升。

2017年,林明祥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他向汕头市委提出建设汕头市儿童医院,同年年底儿童分院正式启用,成为粤东首家儿童专科医院。分院建成后,林明祥步履不停,很快又建立了粤东首个按国家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同时逐步设立并深化亚专科建设。林明祥从医35年——心系儿童、守护健康的心愿逐步达成。

“我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林明祥这么说,也这么做。他常常调研分析疗效相同、价格更便宜、安全性更高的替换药,并主动联系医院药学部进行评估,以此减轻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有的药平均一个疗程就可减少花费近4000元。

勇于担当,疫情当前毫不退让

“需要我,我就上!”

2020年1月26日下午接到援鄂动员通知时,时任汕头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的林茂煌,决定下得很快。

这一念头已经在他心里转过许多次:国内刚出现新冠肺炎病例时,林茂煌就开始了解收集病情相关信息;面对愈发严峻的抗疫形势,作为党支部委员的他向科主任建议,让医院呼吸科、感染科、发热门诊等相关部门提前动员,及时培训,随时支援一线;他还早早地和妻子表明了意愿,同是医务工作者的妻子让他只管放心去。

“干医生这一行,尤其当我是一名呼吸科医生,就像战士,要随时准备好出征。”出发前,林茂煌极其细致地组织准备工作。防护服穿脱的院感培训是他最为重视的,“这是保护医务工作者自身最重要的一道基础工作,我要确保我带领的队员都非常熟悉这套流程,我要对他们负责。”跟随林茂煌出征的12名医疗队队员中,有8名“90后”,最小的只有22岁。从组织院感防控学习和反复训练、讨论院感场景应对,到筹集医疗物资和干粮、准备防寒衣物,再到对口医院接洽、院区实地考察,林茂煌每个环节都盯得很紧。

进入病区值班的第一天,从事临床工作20多年的林茂煌很快发现救治的共性问题。在对一位危重病患进行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强化管理后,4个小时内,病人的呼吸困难就有了改善。林茂煌迅速向医疗队内建议,注重新冠肺炎病人并发症的同时管理。很快,病区危重病人的情况迅速好转,氧气急缺的状况也得到缓解。除此之外,林茂煌想方设法解决了医务人员护目镜起雾的问题,针对供氧不足问题优化了氧疗方案,还进一步规范了医疗护理流程……林茂煌身体力行,带领医疗队员以经验和智慧解决实际困难,为患者赢得生机。

战“疫”51天,汕头市第一批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和其他医疗队一起累计治愈新冠肺炎患者128例的同时,实现全体医护人员“零感染”。

创新突破,平凡岗位彰显初心

“一顶三横杠的燕尾帽,一身白衣,披星戴月,岁岁年年。您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最常听您说的一句话是"我去一下病房"……”这是护理部同事写给周玉华的感谢词,也是她30年坚守护士岗位的真实写照。

周玉华是汕头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优秀党员”“广东省护士岗位标兵”“广东省十佳优秀护理管理者”“广东省优秀护理工作者”“汕头市劳动模范”“汕头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她身上的荣誉很多。

“护士是一份平凡的工作,”周玉华莞尔一笑,“但我们能做的不仅仅只是打针、输液、发个药。”患者的康复,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周玉华深知这一点,因此她以身作则,致力护理专科建设,不断壮大护理专科队伍。“我们延续护理中心伤口造口治疗师的护理,能让本需要截肢的糖尿病患者免去这一痛苦。”周玉华骄傲地说,“这正是护士专业性提高的价值所在。”她带领护理部不断精进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不平凡的意义。

自2016年负责护理部全面工作以来,周玉华组织护理部“临床”“科研”两手抓,不断学习和创新。由她牵头,带领党员干部、骨干护士组成的“创新护理工作小组”近5年来立足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共诞生37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已有4例获得科技成果转化合作。2020年,周玉华就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2篇,为中心医院护理科研领域迈出坚实一步。

小病扛过去、大病往外跑,是以往区县群众看病的常态。如何让群众能在家门口看好病?作为党员的周玉华多次带队下基层,将先进理念和技术毫无保留地同步输送给医联体成员单位。“近年来基层医院的护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护士们干劲十足的脸上都能看得到变化。”周玉华欣慰地说。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王涵琦

新闻推荐

“新年礼包”关爱困难群众 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启动

为困难群众送上新春慰问。本报讯(记者蔡晓丹摄影报道)为帮助困难群众度过一个喜乐祥和的春节,响应市委市政府关爱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