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大专家团队海里“淘金” “南澳金贝”大放异彩

汕头日报 2021-02-11 00:41

拿起硕大的、直径近十厘米“南澳金贝”,研究团队很是开心。

郑怀平教授指导研究生进行实验。

实验田里,金贝种苗已成长至直径几毫米。

研究生正在做金贝DNA方面研究。

专家团队提取的金贝胡萝卜素等物质。

郑怀平带领研究生出海察看金贝培育情况。

收获实验田里两篓“南澳金贝”,研究团队返回陆地。

详情请扫二维码

富饶的汕头市南澳岛盛产鱼虾贝类,俯瞰深澳镇吴平寨村,依山傍海,深蓝的海面上,多彩的浮球连线成片,更令人惊喜的是,这片如画的海域孕育着浑身金黄、名扬海内外的“南澳金贝”。

深冬时节,记者随同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汕头综合试验站站长郑怀平乘着小船,来到养殖“南澳金贝”的试验田。小船靠近浮球边,只见工作人员手伸进水里,用力拽起连接浮球的绳索,把固定在绳索的笼子拉上船,解开笼口,掏出几个金贝仔细察看其生长情况。这些金贝清洗后令人眼前一亮,其扇形壳长约7~8厘米,一张一合内外均呈金黄色,果真名不虚传。

那么,这些金贝到底是怎么选育出来的呢?走进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汕头综合试验站育苗室,郑怀平教授和学生拿着手电筒仔细观察着一个个蓝色大桶里培育的宝贝。“这些桶是装有海水的育苗池,刚出生的金贝肉眼难以辨识,不起眼的小白点已经有300微米大了,一般400微米大左右就能下海养殖,壳长7~8厘米就收获上市,成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郑怀平告诉记者,“南澳金贝”源自于我国南方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华贵栉孔扇贝,但经过长期的人工养殖,扇贝产量低、品质低、价格低、病害严重等问题日益严重,使得华贵栉孔扇贝养殖产业严重滑坡。由此,郑怀平带领团队采用定向选育技术,历经6年攻关,培育出国家级水产新品种“南澳金贝”,并曾被推广到马来西亚养殖,成为我国首个“出国”的贝类新品种。

在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实验室,郑怀平和学生们正在开展“南澳金贝”的类胡萝卜素、DHA等方面检测研究。郑怀平告诉记者,“南澳金贝”具有感官品质高、营养价值高、养殖效益高、抗逆性强“三高一强”四大优点,其类胡萝卜素、DHA含量显著高于普通扇贝,更具营养价值,而且更耐低温、高温、抗病等,解决了原有养殖品种品质差、抗性弱、产值低等问题。自2015年以来,“南澳金贝”已在广东、福建、海南等我国南方海区累计推广20万余亩、经济效益超过50亿元。

本报记者 陈史 刘文钊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支招 打造文旅产业集群办好亚青会

打造500亿元级文旅产业集群汕头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潮汕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潮人风情独具韵味,素有“岭东门户、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