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腊味、凉果、月劳饼……潮汕手信唤起在外游子记忆的“味蕾” “舌尖上的年味”暖人心
今年春节倡导就地过年, 一份份充满潮汕特色的手信,让在外游子品在舌尖、暖在心间,也是馈赠外地友人的最佳选择。
近日,记者探访市区商店市场看到,潮汕暖心的手信很多,茶叶、腊味、橄榄、凉果、猪头粽、酥饺、月劳饼等,每一款都是一份深情厚意。这些传统特色手信,不仅是简单的味觉享受,更给人带来美好的回忆。
潮汕手信刮起“简约风”
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临近过年,很多商店和超市都推出一些过年手信。在茶叶区,选购茶叶的客人也较平时明显增多,有的商家还设立了品尝区。记者观察到,今年春节手信市场与往年相比有很大的变化。各大超市、商店在春节来临之际一改过去奢华的风格,纷纷推出各种简约、大方、年味十足的礼物,过去那些包装精美、价格昂贵的礼品难觅踪迹。一超市的工作人员透露,往年春节来临之际,高值养生保健品是商家手中的香饽饽,销售情况比较好,而今年,这些价格不菲的礼品销量却远远比不上几十、上百元的传统潮汕食品,如茶叶、腊味、橄榄、凉果、猪头粽、酥饺、朥饼等,这些穿上了“节日彩装”被摆放在显要位置的手信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非遗与传统手信“混搭”
除了传统年货,近年来,越来越多新潮、蕴含本土文化内涵的“非遗产品”也为人们挑选春节手信提供了多样选择,有果蔬制品、调味品、水产制品等,涵盖了汕头美食产品的方方面面。老家在江西、准备采购年货寄回家的小曹告诉记者,他觉得这些非遗产品很有意思,也很有潮汕标识,过年寄给家里的亲戚朋友尝尝潮汕的味道,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魅力。
“吃好喝好”是每年春节里的头等大事,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生活方式的逐渐变化,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了。“今年大家的手信选择,更接近生活化。”潮菜烹饪技艺非遗传承人张树茂表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年货手信的购买主力,他们对生活的审美与趣味,也在慢慢影响市场。非遗年货产品在前几年开始出现,如今已有很多跨界的创新,如将潮汕工艺品与传统食品搭配成新年手信礼盒,都是满满传统味的新潮手信。
“家乡礼包”唤起他乡年味
腊月二十七下午,正是位于金砂路“行中行”最热闹的时候,选购年货手信的顾客络绎不绝,经营者阿如一边接受记者采访,一边忙着收款。40多平方米的店里,散装的、包装好的黑蒜猪肉卷、猪肉干、肉松、鲜鱿鱼、干贝等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屋子中间的长橱柜上还摆放着各种精美的腊味大礼包。记者观察到,除了货架上满满的货物外,地上还堆着几十箱打包好的货物。“这些都是要寄往全国各地的腊味和海产品,今年卖得特别好。”阿如说,腊味产品根据现代市场的需求进行创新,加入黑蒜等保健配料,其健康和功能的特点是吸引消费者的最大卖点,很多人拿它们作为手信送人。“能让更多外地人品尝到潮汕美食,也算是一种推广吧”,阿如笑着说。
和腊味产品一样香飘四海的,还有潮汕本地特色美食——卤鹅。在市区一卤鹅店,正在购买卤鹅准备送给上海亲友的吴先生提起潮汕美食时津津乐道,“在以前物资匮乏的年代,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鹅肉。现在吃起来口感不变,还是儿时的味道。”吴先生告诉记者,今年受疫情影响,他的亲友在上海就地过年,这份特色手信充满浓浓的家乡味,抚慰着在异地过年的潮汕人。
“潮汕卤鹅很受欢迎,不仅本地人喜欢,外地人也爱吃。”姐妹鹅肉店的阿玲告诉记者,一到过年,就有很多顾客购买卤鹅。本地顾客大多在大年二十五、二十六开始预定卤鹅,年二十八、二十九预定的人最多,这股热潮会一直持续到年初四、初五,今年总的销量情况比去年更火。
橄榄 新正如意橄榄粒来试
宋朝诗人苏轼曾写过“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这里说的“青子”正是潮汕人喜欢吃的橄榄。橄榄入口苦涩,需要细嚼慢咽,才能品出滋味之妙,其能在唇齿间留下甘甜之感,有润喉润肺的功效,深受潮汕人喜爱。可以说是“一粒青色,轻咬一口。先是苦涩,后续甘来”。
潮汕人非常讲究“好意头”, 因此把橄榄称为“吉祥果”,象征着吉祥如意,其作为岭南珍果,在当时是进京贡品。每年春节,潮汕人都会在家中备一些橄榄,当亲朋好友到来时,以茶和橄榄招待,表示对客人的一种尊敬。在潮汕还有种说法,正月嚼橄榄,能带来幸福和吉祥;更有潮汕民间流传着的俗语“新正如意,橄榄粒来试”。橄榄作为新春佳节寄托美好寓意的一种手信,在春节时经常会被列入潮汕人送礼的名单。
橄榄那苦尽甘来的味道,蕴藏着潮汕人对生活“酸甜苦辣”的感触。橄榄在潮汕人的心中,既是一种美味的水果,又蕴涵着家的情怀,寄托着潮汕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期望。
酥饺 潮汕小吃那一弯“明月”
酥饺“外形如新月”“形似元宝”,有着团圆、财富的寓意和象征,因此成为潮汕地区逢年过节的必备供品与伴手礼。新年祭祖时,除了各式菜肴和水果之外,总要摆上几盘酥饺。祭拜过后,遇到亲朋好友来访,便一齐围坐在茶几旁吃酥饺,喝工夫茶。后来酥饺逐渐变成潮汕当地的一种茶配,如今更是被打包制作成潮汕手信,销售到世界各地。
潮汕人喜欢阖家团圆一起包酥饺,热闹而不失亲切,喜庆又不失温馨。这不仅是新年走亲访友礼物的准备,更是一种联络家人感情的活动。酥饺的原料一般包括熟米粉、花生碎、白砂糖、芝麻和“冬瓜册”等,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酥饺的馅料也逐渐演变出红豆、绿豆和咸味馅料等不同口味。将磨好的花生碎、熟米粉、白砂糖和黑芝麻一同倒在大圆盘上用手和匀,取一张买好的饺子皮,用勺子舀上适量的馅,以包饺子的方式将馅料包好。在锅中倒入适量油并烧热,油温六成热的时候下“饺子”,炸至两面金黄即可捞出晾凉。入口花生甜、芝麻香、酥皮脆的酥饺便大功告成了。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自己动手做酥饺已不太多,但酥饺早已远销各地,即使相隔万里,在新年之际海内外各地的“胶几人”也能买到、尝到家乡的味道,唤起童年的美好记忆。
猪头粽 味觉中亲切的印记
猪头粽,又名首花,其制作方法至今遵循百年传承,是潮汕地区一种历史悠久的美食,以潮汕澄海的老山合最为出名,远销海内外。随着岁月的沉淀,猪头粽越发成为海内外潮汕人味觉中亲切的印记,许多归乡的潮汕人都会选择将其当成手信,带到世界各地。
从前潮汕地区春节祭祀,一定会有整猪作为祭品。过后村民分食猪肉,唯有猪头肉少皮多,大家想将其弃之。潮汕人为了不浪费食物,把猪头皮和肥瘦相间的猪后腿肉用鱼露、酱油、白糖、高粱酒、丁香、桂皮等调味品腌制,再用豆腐皮包裹放进木规,以重物压出水分和油脂,开规后的猪头粽便于携带且耐放、浓香扑鼻,是能够用予果腹的干粮。
猪头粽早期以竹叶包裹,与粽子相似,所以被人们叫做“猪头粽”。如今的猪头粽多以真空包装,开袋即食,和从前相比更加方便。在旧时物资匮乏的年代,只有过年才有机会吃到猪头粽,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潮汕人都将猪头粽作为过年送礼的佳品。
朥饼 团团圆圆寓意美满
朋友们围坐一起,冲泡一壶带着芳香的工夫茶,配上一块潮汕朥饼,畅谈一年来的琐事与来年的规划,这样的镜头在潮汕不时可见。它成了潮汕人生活中的一个部分、一个记忆,代代相传,亘古不变。
“朥”在潮汕是猪油的意思,在制作朥饼的过程中,不论是制皮还是制馅,猪油都是主角。因此人们把本土制作、具有浓郁潮汕乡土特色的月饼称为“朥饼”。老字号的潮汕朥饼有意溪大朥饼、贵屿朥饼和苏南朥饼等品种,皮薄而脆,馅厚而清,香甜软润。层次分明的外观如牡丹展姿一样层层绽放,酥皮一碰即落,入口即化,酥脆娇嫩。潮汕人经常把它作为手信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因为它不仅味道可口,还有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的寓意。
朥饼的魅力也深深俘获着海外乡亲们的心,朥饼作为手信被带到香港、东南亚等地,送给五湖四海的海外华侨,品尝着来自家乡的美味,华侨们缓解了乡愁的同时也感受到来自潮汕同胞们的美好祝福。一杯工夫茶、一块金黄香酥的潮汕朥饼,饼的甜缓和了茶的涩,茶的苦解了饼的腻,二者称得上是绝妙的搭配。手信,手手相递,带去的是不同样式的潮汕手信,不变的是潮汕人对海内外乡亲的友好和热情。
凉果一解乡愁的“潮汕三宝”
潮汕凉果,脱胎于自唐宋绵延至今的广式凉果,结合潮汕平原当地的特色水果,衍生出属于潮汕人的味道,作为潮汕工夫茶的标配,如今更是成为新春佳节必备的伴手礼。
潮汕的瓜果,经过或盐渍,或糖腌,或蜜制,或加入甘草等药材蒸制,留原瓜之味而更甜香,保原果之形而更精美,经久不坏,不管是出海捕鱼,还是乘着红头船飘洋过海,都是补充维生素的上品。
有“潮汕三宝”之称的老香黄,老药桔,黄皮豉,最受人追捧的就是它们的药效。分别以佛手瓜、金桔、黄皮为原料,泡水喝可以消食去胀、理气和胃,更神奇的是,他们如同美酒,久藏不坏,且愈陈愈佳。
潮汕人当年过番求生,便将“三宝”带在身边,既是缓解因晕船、水土不服而导致肠胃不适的良药,也是缓解思乡之情的美味。如今不仅外出的潮汕人爱带潮汕凉果离家,来到潮汕旅游的外地游客也为之吸引,将这特殊的潮汕美味当作手信带回家。春节走亲戚时“潮汕三宝”作为伴手礼送给长辈最适合不过了,既寓意美好,还蕴含着潮汕人独特的那一份情丝。
茶叶 茶薄人情厚 待客茶为先
潮汕人过年,自有潮汕人的味道,向来热情好客的潮汕人必定会请亲朋好友们喝上几轮“工夫茶”。即使居住在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持着品工夫茶这个习惯。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愿充凤凰茶山客,不作杏花醉里仙”,花香果味,沁人心脾,具有独特的山韵品格,这便是潮汕人喜爱的“凤凰单丛”。它曾荣登“汕头手信十大代表品类”的宝座。凤凰单丛茶是介于全发酵的红茶与不发酵的绿茶之间的半发酵乌龙茶,冲泡好的成品茶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浓厚滋味,浓醇鲜爽,润喉回甘。叶底边缘朱红,叶腹黄亮,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称。冲泡单丛茶时一定要快且轻,这样才能发茶香、益茶味、顺茶理、尽茶情。
茶叶象征着吉祥、长寿,潮汕人借此作为春节手信,表达对亲朋老少最真挚的祝福。
以茶相待是潮汕人的好客之道,表达了对亲友拜访的喜悦之情,正所谓“茶薄人情厚,人情在茶中”。
本版撰文/摄影 本报记者 陈文兰 张苹
实习生 陈霆峰 张婷洁 何烁 庄雨青
手信
表达心意 寄托祝福
手信是古代礼品的一种称呼,通常是指一些轻巧、携带方便而又富有当地特色的礼品和礼物。关于手信的历史,各地有着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手信这个词出自连横《台湾语典》:“伴手贽("贽"即礼物)曰伴手。俗赴亲友之家,每带饼饵为相见之礼。而台北曰手讯:谓手之以相问讯也。”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广东话里,手信通常是指出远门回来时捎给亲朋好友的小件礼物。
手信“不在于贵,而在于心”,在潮汕地区,新年最为常见的手信就是茶叶与茶配。潮汕有句俗话叫“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由此可见潮汕人对茶的喜爱和重视。空腹喝茶难免伤胃,潮汕人喝茶时会佐以潮汕特有的一些小吃和零食。茶叶与各类茶配逐渐成为潮汕人新春佳节的必备手信。
新闻推荐
汕头市澄海区莱芜岛滨海旅游服务综合基地建设项目填海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征求意见稿)信息公示
根据《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