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伊琳:用光影定格奔涌的革命“浪潮”

南方日报 2021-02-08 06:51

《大浪淘沙》剧照。珠影厂供图

广东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红色热土,丰富的革命史迹为影视创作积累了珍贵的题材;不畏艰险、敢闯敢拼的革命精神更是融入了广东电影人的血脉,孕育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电影:反映渔民翻身求解放的《南海潮》,讲述华侨后裔故事的《海外赤子》,经典反特片《跟踪追击》,红色经典翻拍作品《烈火金刚》……这些优质的粤产电影创作观念超前,选题角度独到,在拍摄技术上借鉴国际先进的拍摄手法,广东电影逐步形成了领全国风气之先的传统。

其中,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出品、伊琳导演的革命历史题材剧情片《大浪淘沙》是当中的代表。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反映大革命时期的电影,该片在1977年公映后反响热烈,成为当时上座率最高的一部影片,观影人次多达20亿。“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万众一心!”影片中唱起的那曲《工农兵联合起来》,勾起了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大江东去浪淘沙”,用光影定格奔涌的革命洪流。忠实记录亲身经历的革命斗争生活,以银幕展现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斗争精神,被导演伊琳视为终生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南方日报记者毕嘉琪见习记者王昕桐

拍摄中国首部反映大革命时期的电影

《大浪淘沙》是珠江电影制片厂当年投拍的重点影片,也是导演伊琳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影片。接手该片时,47岁的伊琳已经从事电影工作16年,从事革命文艺工作25年。

伊琳是广东潮阳人,原名许崇琪,小时候短暂居住于潮阳故居,七岁随同母亲前往上海。1937年,当了五六年英文打字员的伊琳加入上海救亡演剧第三队,沿路演出《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打鬼子去》等节目,激发群众抗日热情。1938年,伊琳进入延安鲁艺戏剧系2期学习,其后辗转于延安、太行山区、东北等地,开展戏剧运动。1948年,伊琳被派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在这里,他完成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从此开启了电影事业生涯。

1958年,珠江电影制片厂在广州筹建,伊琳选择回到南方。“父亲从长影来到珠影,一方面是不适应北方寒冷的气候;另一方面,也希望回来发掘些新题材,为家乡做点事情。”伊琳的小儿子许晓力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1962年,伊琳看到朱道南口述、于炳坤整理的革命回忆录《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书中记述了大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追求、奋斗和不同人生选择,引发了伊琳强烈共鸣。他立刻萌生了将原著改编为电影的想法,并邀请原著作者于炳坤担任编剧,一起打磨剧本。

“父亲对《大浪淘沙》这个优秀题材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非常珍惜这个机会。”许晓力说。

伊琳一生的电影作品涉猎广泛,但大都是革命历史题材:《扑不灭的火焰》直接反映了抗日战争中的艰苦斗争;《慧眼丹心》则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为抢救同志双目受伤的英雄模范故事……

“伊琳对革命历史题材有亲身经历,非常熟悉。他曾经说过,一个文艺工作者,对自己熟悉的革命斗争生活,如果不积极地反映它,宣传它,就是失职的表现。”伊琳的妻子滕岳林在回忆伊琳的文中写到。

《大浪淘沙》的特殊性在于,它是新中国第一部反映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的电影,核心是知识青年的道路选择问题。“这在当时主角普遍以工农兵为主的电影中,是比较罕见的题材。”广州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广东省电影家协会评论与交流委员会主任周文萍说。

事实上,伊琳之所以对这样一个故事题材产生强烈的共鸣,与他早年的经历有关。在许晓力看来,战争年代前线枪林弹雨的文工团生活,是父亲革命艺术创作的生活积淀,“这使得他对青年人为什么要走上革命的道路,为什么要坚持走这条路有着深切的理解”。

剧本改到第五稿时,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并主管电影的夏衍拍板定下片名,取“大浪淘沙始到金”之意,影片于1963年底正式开拍。

从剧本创作到公映历经15年

然而,伊琳和他的团队没有料到的是,这部影片从剧本创作到最后公映,整整历经了15个年头。

“《大浪淘沙》从改编、拍摄直到修改发行,可谓一波三折。”影片男主角靳恭绶的扮演者于洋曾回忆道。因胶片紧张等原因,影片曾一度停拍。但完成周期如此之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伊琳及他的同事们在艺术上的坚持。

为如实还原故事发生地,剧组跑遍长沙、济南、青岛、武汉等地。无论何方意见,伊琳总会认真记下,参照影片反复修改。

“精细灵巧是广东电影的一大特点。即使条件只能允许拍摄一部黑白电影,当时的艺术家也不放过任何精雕细琢的机会。”国家一级电影文学编辑祁海说。

高山之巅,劲松之下,共产党员教师赵锦章与进步青年靳恭绶畅谈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解……《大浪淘沙》里这一气势磅礴有如文人山水画的镜头给许多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是通过特技合成的画面。

珠影特技车间的谷家栋当年负责《大浪淘沙》的特技设计。他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为了拍好这个镜头,当时伊琳导演和摄制组经过反复商讨,一度打算前往黄山拍摄实景。后来,在广州白云山顶,团队意外找到一株造型别致的日本松树盆景,谷家栋运用透视原理,将4米远的盆景松树和40米远的演员同构一个画面,从而完成了这一写意感极强的镜头。

有了巧妙的构思还不够,要用当年简单的设备、条件拍出令人满意的效果,离不开主创团队百折不挠的尝试。影片序幕的制作就是一例。据谷家栋的回忆,为了展现大革命时期风云变幻的历史环境,导演伊琳要求序幕以惊涛骇浪的海面上风起云涌的场景展开。为了拍出乌云飞驰的气氛,谷家栋和同事专门到广州郊区“蹲守”,等待台风到来的前夕,抢拍到乌云漫天翻涌的精彩画面,通过降格的方式拍摄,返厂后再逐格合成,最终才制作出理想的特技镜头。

1977年公映后,《大浪淘沙》取得巨大成功。

“影片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大江东去浪淘沙,革命的洪流中也总是有人落荒,有人叛变。自然,也更有人迎风斗浪,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胜利的彼岸……大浪淘沙是历史的必然,大浪淘沙是革命的真理。”《人民日报》当年刊发过这样一段观众评价。

电影上映后病倒,病榻上坚持工作

影片的成功没有改变伊琳一生低调、勤谨的性格。和伊琳合作过的人,从未有谁见过他发脾气,但他在工作中却很有凝聚力。在片场,伊琳喊“开始”的口令声很小,但只要他一示意,全场安静。据《大浪淘沙》中负责照明的罗炽威回忆,约定两点钟进棚,伊琳一点五十就到了,作为晚辈,大家一见伊琳这样一位老艺术家的工作态度,全都心服口服,十分尊敬。

《大浪淘沙》上映不久,伊琳就不幸病倒在床。他让孩子把家中竹制的小书架搬到床上,这样伸手就可以随时拿到书和剧本。那时,他已被任命为珠影厂副厂长,开始着手与林紫等合作改编吴南生的小说《松柏长青》。早在1964年底,他就开始酝酿一部有关叶挺将军生平的电影,此时也排上日程。

然而,1979年11月27日,伊琳病逝于广州。

如今,珠影专业修复部门数字母版制作分公司经理梁雄升与他的团队,正用建立“数字化电影档案”的方式,再现伊琳等前辈创造的辉煌——2011年至今,团队已完成了428部包括纪录片在内的胶片电影档案2K高清修复。梁雄升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大浪淘沙》的修复工作历经一个多月才得以完成,让定格在黑白胶片中的红色经典传奇,以更加清晰、生动的画面,展现在观众眼前,传承时代记忆。

专家解读

粤产红色电影

敢为天下先

广州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广东省电影家协会评论与交流委员会主任周文萍评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与直接反映正面战争场面的北方红色电影作品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粤产红色影片往往选取小切口,讲述革命洪流中个体命运变迁与反抗斗争的故事,例如影片《南海潮》将渔民金喜和渔女阿彩的个人爱情故事作为主线,展开南湾渔民抗争寻求解放的故事,又加入令人怜爱的儿童角色“猫仔”,融入轻松有趣的情节吸引了更多观众。同时,片中,“海”的意象、以渔民群体为表现主角,广东地方音乐的融入等,也让影片充满了浓郁的岭南色彩。

海洋文化是粤产红色电影的一大特点。周文萍认为,在许多粤产红色电影中,“海洋文化”还表现为广东与海外的特殊联系。例如经典影片《海外赤子》讲述了华侨女儿报考解放军某文工团的故事,片中插曲《我爱你,中国》更是早已成为华人传唱的经典。

“《大浪淘沙》之所以空前卖座,关键在于突破前人的大胆创新。”国家一级电影文学编辑祁海点评说,该片在拍摄手法上的探索给予了电影人一种崭新的视角——在叙事方式上打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多位主角的故事并行,融入革命青年的爱情故事,充满生活气息和青春激情;在叙事空间上,打破了同时代影片故事发生地仅限于一省一地的局限,巨大的空间跨度和南北地域差异鲜明,更显出波澜壮阔的史诗气派。而“马日事变”中爱国学生与凶悍的敌骑警肉搏的场面,则打破了传统上文戏与武戏界限分明的传统,增强了影片的视觉可看性。

其次,《大浪淘沙》虽叙事宏大、结构复杂,却并不乏细节呈现。周文萍认为,影片并非只抛出几句口号,而是透过赵锦章与靳恭绶对谈的戏分,细致刻画了男主角思想的转变,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革命文学有共通之处——道路选择的过程必然存在思想的交锋,这也决定了影片较强的思辨特质;与此同时,影片也具有很强的抒情写意特质。

《大浪淘沙》的这些成功之处,恰好反映了广东红色经典电影的特质。“广东人思想开放,兼容并蓄,敢于打破门户之见,善用各种资源为我所用,敢于创新的锐气和灵气,赋予了广东红色电影不拘一格的风格,务实的态度也让广东红色电影更加尊重市场与观众的诉求。”祁海说。

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红色电影选取的题材视野更加宏大。这一时期,《廖仲恺》《孙中山》等一批以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的作品涌现出来。“一方面,这显示了广东电影产业实力愈发雄厚;同时,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革命历史的反思与沉淀的结果。”周文萍说。

上映至今40余载,《大浪淘沙》体现了新中国电影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精神,为广东红色电影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影片精巧灵活、贴近生活的美学风格,对于当今广东电影创作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迪与借鉴作用。

策划:陈志孙国英统筹:郭珊

新闻推荐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许可证》的公告

以下机构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汕头监管分局批准,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许可证》,现予以公告:机构名称: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