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潮剧语汇融合当代舞台艺术姚璇秋点赞《望海潮》

广州日报 2021-02-07 04:24

姚璇秋(右)潮剧《望海潮》剧照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张素芹/文主办方/供图)广东潮剧院的大型现代潮剧《望海潮》日前进行了录制演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剧代表性传承人、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亲临现场观看,并给予高度评价。她说:“潮剧《望海潮》紧跟时代步伐,把侨文化搬上舞台,讲述侨乡故事,戏剧性很强。该剧体现了传统文化根脉传承与时代艺术创新审美的完美结合,是一部剧情处理上贴近生活、极具写实感的剧目。”

这部“年代剧”在传统潮剧中融入音乐剧元素

《望海潮》依托“侨”文化,以汕头经济特区发展历史为大背景,讲述华人华侨爱国、爱乡、爱家人的动人故事。该剧总导演、编剧陈晓琳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部跨度近百年的“年代剧”,“从20世纪30年代下南洋一直到2020年抗疫,以大的时代脉络展现潮人的团结和奋斗精神。”

创作期间,陈晓琳多次到潮汕地区采风,接触到不少改革开放历程下的真实故事,剧中男主角周兴潮的原型就是一个经历了时代浪潮的华侨。

陈晓琳近年来参与创作了多部音乐剧。她担任编剧和作词的原创音乐剧《烽火·冼星海》荣获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一等奖。

此次作为《望海潮》的总导演和编剧,她也尝试在传统的潮剧中融入音乐剧的元素。陈晓琳介绍说:“潮剧有非常完整、相对固定的程式,唱念做打都很有特色。我这次借助擅长的在音乐剧中使用的语汇,比如舞蹈、影像,让古老的潮剧语汇融合当代舞台艺术手段,让这台戏更有特点。”

剧中融入了工夫茶、侨批、潮绣、过番习俗等潮汕文化,比如设置了四段工夫茶舞,“四段舞蹈由12个女孩扮演茶精灵,她们通过"一壶山一壶水一壶乡愁"的意境,把潮汕大地的"变和不变"呈现出来”。

该剧采用像影、投影作为舞美特效,使用大的斜线和平面,丰富了舞台呈现,比如工夫茶舞段,舞台上茶叶飘落的同时,会飘过20世纪80年代的街景,“通过舞台设计将时代变化的符号植入”。

该剧的小调式音乐,既保留潮曲潮乐传统的优秀元素,又增强了现代感和时代感。光影的表现上,突出几代人跨时空的侨乡侨情。舞美一步一景,多场景灵活切换和变化。

潮剧传承近500年,从未停止过创新的脚步

对于本次参与《望海潮》的创作,陈晓琳表示:“潮剧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有着近500年历史的传统剧种,从未停止过创新的脚步,并以此获得强大的生命力,我有幸与潮剧艺术家们一道努力,在传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

创作前期,陈晓琳看了大量资料和潮剧经典剧目,领略了潮剧的韵味,“潮剧很早就把电影故事、当代题材放在舞台上演绎。”她说,“艺术是相通的,戏曲在表达人物内心方面有天然优势,比如歌剧有咏叹调,潮剧也有表达内心戏的手段,如帮声、台内唱、台外唱,既有固定程式,也有很大的张力。”

剧中百岁老人红花奶奶由国家一级演员黄丹娜扮演,谢阿宝的扮演者为国家一级演员曾惠刚,还集结了王锐光、杨伟丹、蔡财旺、沈锦芬等一众优秀潮剧演员。陈晓琳表示,“他们对于现代舞台语汇的态度很开放,吸收消化能力很强,这次舞蹈的呈现,他们都感觉很好,也认为潮剧的传承,需要新的手段去焕发新的活力”。

新闻推荐

培育文明生活方式 共度祥和新春佳节 汕头市发出《“文明健康过新年”倡议书》

本报讯(记者陈欣琪)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2月5日,汕头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汕头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相关阅读